得知孙世兰自杀,夏明月心情有些复杂。
几个月之前,孙世兰还仗着陛下宠幸,嚣张跋扈,目中无人,即便是章皇后也要退让三分。
但现在却在华清宫自缢而死,让人不禁有些唏嘘。
一直以来,孙世兰都是她和娘亲最大的敌人,曾经让她和娘亲吃了不少苦头。
不过据她所知,孙世兰手上没沾过人命。
说不上是罪有应得,只能说是自食其果。
或许宣王之所以目无王法,残忍暴戾,也是从小受到了孙世兰的影响……
夏明月本想去看一眼,想了想还是算了。
既然人都已经死了,那就尘归尘土归土吧,像章皇后那样去踩一脚不是她的性格。
…………
次日,孙敬亭在午门被斩首。
这一次没有人救得了他,因为宣王一直被关押在天牢之中。
也许是念在淑妃的情份上,皇帝老儿没有对孙家赶尽杀绝,将孙家男丁发配边疆,女子则被送进了教坊司。
几天后,随着孙世兰下葬,曾经权倾朝野的孙家彻底成为了历史。
又过了几天,宣王被贬为庶民,发配去了边疆。
靖王和宣王之争正式结束。
很显然是靖王赢了。
那些站在宣王一边的官员开始坐立不安,有些迅速转投靖王,有些怕被靖王清算,立刻辞职逃离了京都。
这天,平县县令赵庐,太湖郡守李智诚来到太平侯府向老太君辞行。
“这次承蒙老太君出手,我二人无以为报,唯有铭记老太君的恩情……”
两人恭敬地向老太君行了个大礼。
“两位大人为国为民,不远千里来到京都为百姓主持公道,老身应该替大夏百姓谢谢两位大人才是……”
“老太君万万不可,我们受不起!”
两人看到老太君回礼,立刻将老太君扶了起来。
“不知两位大人接下来有何打算?”老太君问。
李智诚抱拳回道:“不瞒老太君,我们已经辞去了官职,今日前来是来向老太君辞行的……”
“两位大人辞官了?”
老太君露出一丝遗憾。
“如此朝廷,又能有何作为?”
李智诚轻声叹息,无法掩饰眼中的失望。
赵庐也一样,跟着苦笑了一声,“我二人不适合官场。”
老太君知道,陛下没有将宣王处斩,让两人有些心灰意冷。
宣王犯下滔天大罪,害死了那么多百姓,最后只是被贬为庶民,虽然她早有心里预期,但也有些无法接受。
“两位大人准备去哪里?”老太君问。
“还不知道,不过天大地大,总有我二人容身之处!”
李智诚说着神色黯然。
老太君想了想道:“老身能看出来,两位大人不仅心怀天下,而且胸怀大志,而如今的大夏内忧外患,正值用人之际,两位大人为何不留下来,大展宏图。”
赵庐虽只是一介县令,但刚正不阿。
李智诚为官多年,性格稳重,而且心怀天下。
两人都是少有的好官,若是能留下来辅佐睿王,将来会万为睿王的得力助手。
“如今的官场……”李智诚无奈地叹了声,“即便我二人有心为国效力,也不会有所作为。”
“既然无能为力,不如远离是非之地。”赵庐跟着说道。
“宣王已经被贬为庶民,朝廷或许会有改变……”
“不瞒老太君,靖王虽不像宣王那般残暴,但却……”李智诚犹豫了一下,摇头叹息了一声,“上次江南剿匪,靖王的所作所为,不比宣王好多少。”
“我二人不是溜须拍马之徒,即便留在官场,也不会有所作为。”
赵庐说着露出一丝不甘。
“那睿王如何?”老太君认真地看着两人。
睿王?李智诚和赵庐全都愣了一下。
他们遭到迫害后走投无路,于是上山落草为寇,结果被睿王俘获,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睿王得知前因后果之后,不仅没有杀他们,而且给他们指了条明路。
“睿王公正严明,在得知江南的情况后,派人将我们护送来到京都告御状……”
这次全靠睿王,他们才有机会入京申冤。
夏睿封王不久,他们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位六皇子。
“睿王这次去沧云寨剿匪,表现如何?”老太君又问。
“据在下所知,睿王将那些被迫落草为寇的百姓都放了,而且整治江南官场,安置流离失所的百姓……”
“睿王不仅公正,而且宅心仁厚,若是能够……”
两人对视了一眼,越说越是激动。
“老太君,您的意思是?”
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老太君,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老太君点了点头道:“睿王在朝中实力薄弱,要想有所作为,还需要多方支持……两位大人既有报国之志,应当择明君辅佐,挽救大夏于水火之中,若因一时失意而自暴自弃,非男儿所为也。”
“可是……我们已经辞去了官职……”
“只怕有心无力……”
两人明显被说动了,只不过还是有些犹豫。
老太君想了想道:“两位大人若是有心,老身给你们个建议。”
“老太君请说!”
“江南现在十分混乱,百姓与朝廷已有对立之势,睿王现在想要做的不是剿匪,而是解决江南官场与百姓的矛盾。
但睿王初下江南,而且独木难支,急需要帮手,两位大人对江南情况熟悉,人脉又广,何不赶往江南相助睿王?
待江南平定归来,相信以两位大人的才能,必定会受到睿王的赏识,将来辅佐睿王殿下治理朝政,一展宏图之志,岂不快哉……”
两人听完一扫眉间阴霾,眼睛变得明亮起来,甚至有些激动。
“老太君所言甚是……”
“多谢老太君为我们指点明路。”
“我二人立刻赶往江南,帮助睿王解决匪患问题……”
老太君欣慰地点了点头。
李智诚和赵庐有些心急,立刻动身返回江南。
老太君怕途中出意外,派人护送,同时也给睿王带了封信,将京都的情况告知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