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掌心浮现玄奥道纹,轻按在翻涌的霞光之上:“还需暂隐锋芒,待我扫清寰宇阴霾,必让你现世翱翔。”
躁动的能量逐渐平息,最终化作点点星辉沉入轮回深处。
周易望向苍穹低语:“天道布局尚未终局,巫妖气运未尽之前,这盘棋还有太多变数可谋。”话音未落,身形已化作流光消失于幽冥。
在他离去后的幽暗中,若有若无的心跳声重新响起,九色流转的生命胚胎在混沌云团中若隐若现,表面浮动着先天道纹凝结的护体神环。
西方教众自地藏尊者受挫后暂避锋芒,周易在人族布下三十三重禁制方才离去。此时的人族祖地,历经妙乐大法师传道千载的部族正悄然蜕变。
风字旗斥候编织的蛛网已覆盖八荒四极,哪怕东海鲛人泣珠、北冥玄龟翻身皆在监察之下。
林字营的防御体系延展如古树根系,百万玄甲卫戍形成的灵气长城,将人族疆域化作铁壁铜墙。
火字旗锻造的诛妖弩车陈列于不周山巅,篆刻着重黎真火的箭矢可焚尽大罗金仙法体。
山字营驾驭的玄武战阵更是推演出十二万九千六百种变化,暗合周天星辰运转之数。
在人族军力发展版图中,各军团呈现出差异化成长态势。长林军团不仅实现兵力倍增,更完成了从普通战团到精锐之师的蜕变,如今营中金仙级战将已成常态。
赤炎军团则坚守精兵战略,规模仅从五千精锐扩编至万人规模,但全员皆达金仙修为。配合天庭秘传的玄天战阵,这支铁军爆发的战力足以震动洪荒。
在人族顶尖战力培育方面,周易虽倾注海量资源,大罗金仙的诞生率仍显低迷。
这些凤毛麟角的天骄并未编入常规军团,而是隐于祖地深处潜心修行,成为守护族群存续的终极底牌。
唯有面临种族存亡危机时,这些潜龙才会现世扭转乾坤。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人族守备核心的靠山军团历经千年变革。
缁衣氏主导的军改工程成效显着,不仅强化了边境防御体系,更赋予这支铁军双重职能,除常规戍卫任务外,还肩负起监察全族的重任。
随着人族疆域扩张带来的治理难题,军团建立了覆盖全域的执法网络,有效遏制了内部滋生的各类违法乱纪现象。
在顶尖战力层面,周易的战略布局初见成效。燧皇与有巢氏已成功问鼎准圣境界,构筑起人族的高端战力屏障。
受限于气运储备,仓文氏与缁衣氏的突破计划暂缓,但若五大准圣同现的盛景得以实现,人族将在洪荒万族中赢得真正的话语权。
此刻的周易正面临关键突破。历经千年积淀,其独创的混元帝道已臻圆满,随时可叩响大帝境的门扉,这位人族领袖的野望远超寻常修士。
即便登临帝境,仍需直面圣人威压的鸿沟。他的终极目标,是要在洪荒天道体系中开辟出属于人族的新纪元。
竹帘被清风卷起时,镇元子正站在人族石殿前整理衣冠。
这位地仙之祖将拂尘搭在臂弯,对迎出来的周易作揖:“听闻道友与厚土娘娘论道三日,今日特来讨教轮回玄机。”
周易抬手沏茶的指尖微顿。自十年前观叶天帝证道轨迹有所悟,他便知镇元子迟早会来。
毕竟天地间能绕过孟婆汤探听轮回秘辛的,除却执掌地府的十二祖巫,也只有与巫族结盟的人族共主。
“可是为万火道友?”茶盏落在青玉案上发出清响,周易看着镇元子猛然绷紧的指节,“自妖师大鹏鸟发难已过千年,道友当知劫数自有定数。”
镇元子广袖间滑落三枚玉简,正是他千百次掐算得出的残卦:“三日前紫气东来三万里,昆仑山玉虚宫钟鸣九响。”
他指尖点在玉简裂痕处,“元始天尊新收的关门弟子,道体澄明如琉璃盏。”
周易眼底掠过精芒。谁能想到昔日被九九散魄葫芦打碎神魂的万火老祖,转世后竟化作不沾杀劫的福德仙。
他摩挲着茶盏边缘的云纹,想起巫族送来的地府密卷,那卷轴上分明写着“福德,甲子年生于终南,玉清仙光护体”。
“既如此……”周易起身时腰间的人皇印泛起微光,“何不往玉泉山金霞洞走一遭?听闻那位小道友近日正在炼制通天神火柱。”
两朵祥云掠过不周山旧址时,镇元子望着断裂的天柱忽然轻笑:“当年万火总说要做个闲散神仙,如今倒真应了誓言。”
云层下方,某位黄袍少年正举着新炼的窥天镜,镜中映出昆仑山巅永不凋谢的玉兰花。
仙茗雾气袅袅升起,周易的声音混着云霭:“镇元道兄可曾想过,或许正是当年让出圣位的那道鸿蒙紫气,才换得如今这番造化?”
话音未落,忉利天外传来一声似有似无的钟鸣。
洪荒往事重提,镇元大仙与万火道人当年在紫霄宫参悟天道时,与三清本是同席论道的道友。
如今轮回变幻,万火转世为福德拜在元始门下,这辈分关系倒成了洪荒茶余饭后的趣谈,往昔平辈论交的道友,如今竟成了师徒相称。
在这强者为尊的洪荒世界,圣人之位如同皓月凌空,能拜入圣人门下,纵使当个守门童子都令万千修士趋之若鹜。
毕竟在弱肉强食的天地间,圣人翻掌间可定乾坤,这才是最硬的道理。
此刻周易正与镇元子驾云往终南山去,福德在玉柱洞修行的消息早已传遍洪荒。
前些时日昆仑山门庭若市,元始天尊设下九重天罡考验,表面说是广纳贤才,实则暗藏玄机。
这位最重根脚的圣人,最终只择了十二名金仙苗子充作门面,倒是将福德收作记名弟子,许是顾及万火前世因果,未将其编入十二金仙之列。
三清分家的端倪此时已悄然显现:太清老子独坐八景宫,门下仅妙乐法师侍奉左右;元始在玉虚宫立下八百清规,把阐教经营得井井有条。
通天道人则率性得多,在东海碧游宫大开山门,收尽天下有缘之灵。这截然不同的治教理念,如同暗流在三清之间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