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凛冽,卷着塞外的黄沙,扑向晋阳古城。
吕布在覆灭匈奴的赫赫战功后,凯旋而归。
他的身影依旧挺拔,战甲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
一回到府邸,吕布便招来郭嘉与戏志才,商议大事:
“奉孝、志才,我要你二人尽快出具均田方案。”
戏志才不禁倒抽一口凉气,满脸惊愕:
“温侯,要逆天而行?!”
均田,意味着打破千百年来的土地格局。
大汉世家大族根深蒂固,均田无疑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豪赌。
光武帝都被迫向世家门阀妥协,以保汉室囯祚延续。
吕布神色平静,目光坚定:
“如今并州百姓大规模迁徙,出现大量无主土地。”
“若不好好利用,实在可惜,这是上天赐予并州崛起的契机。”
戏志才皱着眉头,仍试图劝说:
“可是,温侯,也用不着均田吧?一旦强势实施,怕是会激起千层浪。”
均田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稍有不慎,便会让并州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郭嘉一向足智多谋,行事谨慎,此刻也对均田计划心存疑虑:
“温侯,步子太大了,恐生变故。”
吕布微微起身,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
“我杀了袁绍,已彻底得罪士族。再依靠他们争霸天下,几乎不可能了!”
戏志才听后,默然不语。
他明白并州的处境,可均田之策的风险,实在让他忧心忡忡。
郭嘉思绪翻涌,试图寻找转机:
“或许,还可以争取一下?”
吕布斜睨着郭嘉,冷冷问道:
“争取谁?士族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岂会轻易与我和解?”
郭嘉仰天长叹,无言以对。士族的仇恨,已如鸿沟般难以跨越。
吕布燃烧意志,破釜沉舟道:
“士族靠不住,我只能靠边军,靠百姓!”
“均田之策,便是我回馈百姓、拉拢边军、稳固根基的关键。”
戏志才面露难色,提醒道:
“可均田,也会伤害到地方豪绅的利益。”
“寒门子弟,多为地方豪右出身,此举怕是会引发他们的强烈反抗。”
吕布语气坚定,透露出一种不容动摇的意志:
“可以给寒门子弟额外的补偿,唯独在土地上,不可让步。”
“这是我给并州百姓的承诺,也是我迈向天下的底气。”
郭嘉心中一震,双眸渐渐涌起坚定:
“温侯所言极是,并州已没有退路。此时不搏,更待何时!”
戏志才看着郭嘉,又看看吕布,弱弱地道:
“奉孝,你也跟着乱来?”
吕布肆意妄为的行事风格,虽得罪了太多士族,让争霸的道路越走越窄。
但他的果敢与决绝,也让并州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均田之策,究竟是逆天而行的疯狂之举,还是力挽狂澜的关键之棋?
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吕布目光诚恳地看向郭嘉与戏志才,双手抱拳,郑重道:
“二位先生,均田一事,关乎并州兴衰,天下苍生。”
“布才疏学浅,还望先生们鼎力相助。”
戏志才闻言,不再犹豫:
“温侯放心,某愿为温侯肝脑涂地!”
郭嘉微微躬身,目光中闪烁着无与伦比的坚定:
“为温侯,也为天下黎庶,嘉定当竭尽全力!”
均田之策虽险,但一旦成功,必将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为苍生带来福祉。
三人围坐案前,继续策划着影响神州的大变革。
一场悄然改变天下格局的风暴,正在小小的书房中悄然酝酿。
戏志才率先开口,条理清晰地道:
“依我之见,可在每郡派遣州牧府直属的‘清田使’。”
“让他们带领书吏、算师,再联合地方三老,逐县进行土地核查。”
“如此一来,既能确保核查的公正,又能充分利用地方的力量。”
吕布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赏之色:
“此计甚妙,务必将每一寸土地都摸清。”
大汉豪族藏匿流民、虚报耕地,已经是家常便饭。
吕布要打破土地格局,必须先弄清楚并州有多少耕地。
戏志才面色凝肃,接着道:
“还需将土地按形状、面积绘制成图,详细标注四至、肥瘠等级。”
“每块土地进行编制,一式三份,分别由县、郡、州存档。”
“这样一来,土地管理便能有据可依。”
吕布心下一沉,他的核心在沙场征战,但对政务也有所了解,深知存档工作的繁冗。
从核查,到存档,没有小半年根本完成不了。
要是再遇到阻碍,怕是能耽搁两三年。
可他也明白,这是均田必不可少的环节。
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土地分配的公平与长久。
郭嘉成竹在胸,不假思索道:
“为了加快进度,还需激励措施。豪绅若主动上报隐匿土地,可减免全部罚金。”
“百姓举报豪强隐瞒土地,查实后,在异郡奖励同等土地,以五百亩为上限!”
“如此,既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又能对豪强形成威慑。”
吕布眼前一亮,拍手叫好:
“奉孝此计,甚妙!如此一来,隐匿土地的豪强,怕是要坐不住了。”
三人各抒己见,神情激越。
吕布脑海中酝酿,补充道:
“在土地分配上,我认为每成年男丁授田80亩,其中口分田50亩,永业田30亩。”
“口分田死后归还,永业田可以继承。妇女授田40亩,每户上限两百亩。”
“如此,既能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又能防止土地过度集中。”
戏志才连忙拿起笔,将吕布的话一一记录下来。
吕布打开了话匣子,口若悬河: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可允许豪强用平原良田置换边疆荒地、牧场。”
“良田优先授予边疆戍卒、有功将士。”
“如此,既能安抚豪强,又能充实边疆,激励将士。”
郭嘉郑重点头,表示赞同:
“温侯此举,一举多得。既解决了土地分配问题,又稳定了边疆,实乃高瞻远瞩。”
吕布为加强监管,面色沉毅道:
“每县设‘田啬夫’专职管理土地,由州牧直接任命。”
“选拔寒门子弟培训算术、丈量技术,取代豪强控制的旧吏。”
“如此,便能进一步打破豪强对土地管理的垄断。”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知不觉,窗外的天色已经微微泛白。
吕布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书房内回荡:
“均田一事,刻不容缓,我意从朔方开始,半年内务必完成。”
“朔方地处边境,土地情况相对简单,且常年战乱,百姓对土地的渴望更为迫切。”
“从朔方开启均田,既能积累经验,又能迅速安抚民心。”
最重要的一点是,吕布对朔方的掌控最为细致。
豪族有多少土地,官府都登记在册。
戏志才微微颔首,眼中透着自信与决然:
“温侯放心,此事交给我,定能按时完成!”
吕布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继续道:
“两年内,必须完成并州的均田!”
“这是我们给并州百姓的承诺,也是并州争霸天下的底气。”
郭嘉上前一步,拱手道:
“嘉定当尽忠尽职,辅佐温侯,完成千秋大业!”
戏志才轻抚下巴,沉思片刻后提议道:
“均田之举,势必会触动诸多势力的利益。”
“为了顺利推行,我们不妨编童谣、刻石碑造势。”
郭嘉眼前一亮,补充道:
“不妨求助大儒卢植,他声名远扬,德高望重。”
“若能得到他的支持,均田之事,必能事半功倍。”
戏志才一拍大腿,兴奋地道:
“奉孝所言极是!卢植的威名,天下皆知。”
“他若发声,无论是百姓还是士林,都会对均田另眼相看。”
吕布听着二人的建议,大手一挥,道:
“好!就依二位所言,我会尽快安排。”
几日后,吕布休息妥当,带着精心准备的均田文书,前往卢植讲学之处拜访。
卢植的居所,静谧而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书香气息。
吕布来到门前,轻轻叩响门环。
不一会儿,门缓缓打开,一位书童探出头来。
吕布拱手道:“烦请通禀卢公,吕布前来拜访。”
书童见是温侯,不敢怠慢,连忙请他入内,并跑去通报。
卢植得知吕布来访,亲自迎出。
他身着素色长袍,须发皆白,面容和蔼,眼神中透着睿智与从容。
“温侯大驾光临,老夫有失远迎,罪过罪过。”
吕布连忙还礼,恭敬道:
“卢公客气了,布今日前来,是有要事相商,还望卢公不吝赐教。”
卢植将吕布请进屋内,吩咐书童煮茶。
片刻后,茶香袅袅,弥漫在屋内。
卢植为吕布斟上一杯茶,道:“温侯,有何事但说无妨。”
吕布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后,从怀中取出均田文书,递到卢植面前:
“卢公,并州欲施行均田之策,旨在让百姓有田可耕,安居乐业。”
“但此策推行,恐有诸多阻碍,还望卢公能为我指点迷津,给予支持。”
卢植接过文书,仔细翻阅起来。
他的神色时而凝重,时而舒展,显然是在认真思考。
许久,卢植放下文书,抬起头,看着吕布道:
“温侯此举,实乃利国利民的大义之举。”
“均田之策,若能成功推行,必能让天下苍生受益。”
“老夫不才,愿为温侯摇旗呐喊,助此策推行。”
吕布大喜过望,起身向卢植深深一拜:
“卢公肯相助,实乃并州之福,天下之福。”
“布感激不尽!”
卢植连忙扶起吕布,道:
“温侯不必多礼,老夫也希望能为乱世,做些实事,让百姓能过上太平日子。”
吕布看着眼前德高望重的大儒,心中满是敬佩。
卢植一生大公无私,心怀天下,能得他相助,均田之事便多了几分胜算。
卢植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平静,却又透着一丝期待:
“温侯,老夫有个条件。”
吕布不假思索,立刻抱拳道:
“卢公但说无妨,只要是布能做到的,定不推辞!
卢植微微一愣,不禁笑了起来:
“温侯,老夫还没说呢,你就应下了。”
吕布质朴而真诚,脱口而出道:
“卢公清正,提出所求,必是为了天下黎庶。”
“布信得过卢公!”
卢植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望向远方,缓缓道:
“温侯此次灭匈奴之战,虽立下赫赫战功,但杀伐过重。”
“老夫希望,在推行均田之时,温侯能收敛戾气。”
“以平和之态行事,莫要再激起过多的纷争。”
吕布霸气地一挥手,承诺道:
“卢公放心!此事,布应下了!”
卢植看着吕布,眼中满是震惊与疑惑:
“温侯,这可不是小事,你真能做到?”
吕布神色一正,认真地道:
“卢公,若有阻碍均田该杀之人,我会列成名册,送到卢公处裁决。”
“一切交由卢公定夺,布绝无二话!”
吕布的眼神坚定,透着一股磊落之气。
卢植心中大为震动,重新审视着眼前的温侯,仿佛第一次认识他一般。
良久,卢植感慨道:“温侯磊磊落落,真大丈夫也!”
吕布连忙摆手,谦虚地道:“卢公过奖了,布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卢植微微点头,接着道:
“今后再遇诸事,温侯须以教化为先,不可一味诉诸武力。”
“教化万民,方能长治久安。”
吕布微微皱眉,面露难色:
“卢公,实不相瞒,如今没有士族愿意效忠我。”
“无人推行教化,谈何教化万民?”
卢植愣住了,心中清楚吕布所言非虚。
吕布杀了袁绍,与诸多士族结下仇怨。
士族们避之不及,又怎会相助推行教化。
吕布故作为难,接着道:
“我手下都是些粗人,我自己也是个粗人,实在管不住那些匈奴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布也是无奈之举。”
卢植愣了愣,缓缓道:
“老夫会尽力相助,推行并州的教化。”
“温侯需以宽仁之心对待百姓,包括异族百姓。”
吕布认真地点点头,道:“布记住了,多谢卢公教诲。”
卢植本已准备了一大堆关于治国理政、教化万民的道理,想要细细说与吕布听。
可吕布谦逊、诚恳,让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时机表述出来。
吕布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放下茶杯后,一脸期待地看着卢植:
“卢公,均田一事,关乎并州百姓的生计。”
“还望卢公能赐下均田童谣,以助我宣扬均田之利。”
卢植看着吕布,眼中满是赞赏。
吕布虽出身行伍,却有着非凡的抱负和果敢的行动力。
他微微颔首,正色道:“温侯既有此决心,老夫自当相助。”
说罢,卢植起身走到书案前,铺开帛纸,提笔蘸墨,略作思忖,便挥毫泼墨。
清田使持符,鱼鳞册如星。
丈步勘肥瘠,墨线定四溟。
隐田若自首,罚减三分刑。
举报揭奸猾,百亩酬一丁!
官田铸铁券,私契刻石铭。
敢有欺瞒者,枷锁示郡亭。
吕布反复端详,如获至宝:“有了它,均田之事,定能顺利推行。”
卢植微微一笑,道:
“童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百姓们听了,便能明白均田的好处和规矩。”
“温侯拿去,好好利用。”
吕布向卢植深深一拜,道:
“卢公大恩,布铭记于心。日后若有需要,布定当全力以赴。
很快,朔方均田的风声便弘扬出去。
官府推波助澜,派出了大批的清田使。
他们手持符节,如同出征的将士,奔赴朔方的每一个村落。
每到一处,清田使便召集百姓,宣读均田的政策和卢植所写的童谣。
朔方的百姓们,起初还有些将信将疑。
但当他们听到童谣中描绘的均田之利,看到官府大刀阔斧的行动,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他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纷纷歌颂吕布的英明决策。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脸笑容地道:
“清田使持符,鱼鳞册如星,以后咱们老百姓可有自己的地种了!”
一个年轻的后生,兴奋地挥舞着手臂:
“是啊,举报揭奸猾,百亩酬一丁!”
“要是发现豪强隐瞒土地,咱举报还有奖励呢!”
朔方百姓热情高涨,让均田的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
然而,对于朔方的豪绅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他们平日里仗着权势,隐匿了大量的土地。
如今均田令下,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一位豪绅满脸愁容,唉声叹气:
“这可如何是好?这均田令一下,咱们的土地可就保不住了。”
另一位豪绅也忧心忡忡,心怀畏惧:
“是啊,敢有欺瞒者,枷锁示郡亭。”
“要是被查出来,还要被枷锁示众,这可太可怕了。”
豪绅们畏惧不已,他们聚在一起,商议着对策。
但在官府的强硬态度和百姓的支持下,他们的反抗显得如此无力。
吕布杀威仿若高悬利刃,令豪绅们胆战心惊,不敢轻举妄动。
遥想当年,温侯崛起于微末之际,便无惧权贵。
县令、郡守、刺史,乃至门阀,皆有丧命于其手者。
他的残酷和霸道,早已传遍四方,成为令宵小胆寒的传奇。
哪怕强盛如匈奴,也在温侯的铁骑之下惨遭灭族,其声威震慑塞外。
吕布亲自推行均田,还有大儒卢植背书。
朔方豪绅虽心怀不满,却也只能将反抗的心思深埋心底。
在官府的强力推动下,朔方均田进展顺利,土地丈量、分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均田就是挖坟,不是埋葬豪族,就是埋葬温侯。
吕布出身寒门,根本没得选择,必须从农村包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