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长呵呵两声,脸上写满了心疼:“走,小林咱们去国营饭店吃,想吃什么你决定!”
“文科长,这可是你说的啊?”
“嗯,我说的。”这几个字说出来差点没要了文科长的命。
一路往国营饭店走,文科长一直给林清科普加洗脑,节约粮食是我们国家向来就有的美好品德。
什么他们以前啃树皮啊。
什么纺织厂最近经济艰难。
林清表示不听,不听什么也不听。
不过点菜的时候,林清也没铺张浪费,只要了两荤一素外加一个汤,刚好三个人的量。
就这还把文科长心疼得心肝脾肺哪哪都疼。
他只能通过聊正事,来缓解浑身的疼痛:“小林,另外一个地方你打算怎么做?”
“好解决,文科长你把合同带好,明天我们就去另一个地方,保准后天就能准时回纺织厂。”
说完,林清挑起一块挂着糖浆的糖醋里脊,送进嘴巴里面。
肉质软趴趴的,味道吃着也就一般。
还没自己师傅一半做得好。
这改革开放的风再等两年就要吹起来了,也不知道到时候她把梅越景撬走,纺织厂会不会炸锅?
*
第二天,天刚亮,几人又坐上了前往另一个县城的车。
这次坐的车是用大货车改装的,车斗里面放了几十个小板凳,充当座位。
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着,人也跟着一起颠簸。
林清只感觉自己五脏六腑都要被颠出来了,再看文科长两人也没好到哪里去,全程紧紧地握着车杆子,嘴唇也咬得死紧。
颠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了西县。
这儿的城市布置还有环境和他们南县差不多。
几人靠着墙壁稍作休息,便到了供销社。
两层楼的供销社,一楼全用来卖东西,二楼则卖价格贵一点的和领导办公室。
“同志,你好我是纺织厂的业务员,想和贵单位领导谈下业务。”林清选了个面善的人凑了过去,顺手塞了两颗糖给她:“劳烦同志带下路。”
“又是纺织厂的?”文晓萍把糖装进口袋里面嘀咕着:“你们领导不都已经坐在里面了吗?”
文晓萍自我脑补起来:“我知道了,肯定是吴科长东西没带齐,那你们直接进去吧。”
“嗯?我们不是......”文科长刚想解释自己是南县纺织厂的,却被林清拽了一下。
林清笑眯眯地说着:“对,就是吴科长东西没带齐,麻烦同志了。”
可等三人敲门走进去,只见办公室已经坐着两个男人。
吴科长一看来人是文科长脸色变得怪异起来:“文国华,你怎么在这里,你是不是过来抢我生意的?你这人怎么这么坏?另外两个县城的生意都被你抢走了,现在还想来抢?”
吴科长不满地嚷嚷着,甚至想上手推文国华出去。
“等等,谁来抢你生意了?”文科长连忙后退一步:“老吴啊,你放心我抢不到你的生意,也不会抢,我是有别的事情和向主任聊。”
吴科长才不信:“什么事情?你们纺织厂不也是生产布料的吗?还能有什么别的事情。”
“我还真有别的事情,放心我不和你抢布料生意,我们都是县级单位,都难,怎么能互相残杀呢。”文科长说完拉着吴科长坐在板凳上面。
至于文国华说的话,吴科长他是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信!
他想到南县纺织厂一口气垄断了三个县城的布料生意,逼得他们县纺织厂年年减产。
还说不会抢他们的生意。
文科长无视他的想法,只顾着和向主任打招呼:“向主任,好久不见啊,你这身体看着是越来越硬朗了。”
他口中的向主任约莫六十岁的年纪。
“小文,你真会说笑话,你要谈合作什么合作?如果是布料我不和你谈啊!”
文科长摇头:“我不可能做对不起吴科长的事情。”
然后才对着林清道:“小林,你来说。”
还是老生常谈地引入话题,像以前一样做展示。
向主任眉头微皱:“卖成衣?这也太占地方了,算了吧,而且现在都是扯布做衣服,谁愿意买做好的啊。”
“向主任,我们布料是独家产品,外面没有的。”林清笑着说完:“如果向主任不愿意和做那就算了吧,毕竟我们还有市百货商店等着我们供货呢,对了还有别的几家供销社等着要货呢,现在根本忙不过来。”
说着,林清掏出几张现签的合同:“哎,要不是想到都是一个地方的,我们都有独独西县没有,不利于团结,我们也不会来这一趟。”
向主任一听,呢喃着百货商店几个字。
这算是他们供销社的头头了。
百货商店都要的东西他们肯定也得要啊。
向主任开始动摇起来。
“向主任,你可说了只收我们纺织厂的布料啊。”吴科长见向主任摇摆不定,便连忙提醒出声。
“这不是两样东西吗。”向主任尴尬地笑了笑:“你们是布料,他们是成衣,针对的购买人群都不一样。”
“哪不一样?不都是布做的?”
吴科长不满嘀咕,手一拍桌子:“而且他们纺织厂能做,我们纺织厂也能做!把裤子拿来,我看看有多稀奇!”
林清立马把东西递了过去。
“这......”
吴科长研究了一会,默默地把裤子还了回去:“这是啥布料的?”
“都和你说了是我们纺织厂新研究的布料,只有我们纺织厂有。”文科骄傲地说着:“老吴,你不是要做吗?你去做啊!”
吴科长恨得牙痒痒,他们纺织厂只会做比较基础的土布,棉布等布料。
就连的确良都生产不出来,更别说他们拿的牛仔布了。
吴科长郁闷地看了文科长一眼,心想又让他得意了。
但没有办法,他只能承认自己做不出来。
“那个林同志,百货商店签了多少订单啊。”向主任询问出声,这样好确定自己要多少。
他们就是一家小供销社,根本吃不下太多的东西。
林清这次没有乱报数字,实话把几家的单子说了出来,让向主任自己做决定。
“那我先要个二十条吧,后续不够再追加,你们可不要嫌我们要得少。”
“怎么会嫌弃呢?”林清满脸通情达理:“回去我就安排,争取把我们供销社排在第一位。”
林清不会嫌弃任何一家要的量少,现在就是有一家只要一条,林清都会送过去。
因为她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打开该地的市场。
将东西送进去流通,后面才是想办法促使流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