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月忙不迭地点头,乖巧地跟在江月瑶身边,亦步亦趋,似一只温顺的小绵羊。
三娘也轻轻点了点头,只是江月瑶看着三娘那张稚嫩又带着几分贵气得脸,心中不禁有些犹豫。
三娘身份特殊,原本是这个世界的贵妃,这样的身份,本不该让她学习这些民间的手艺。
江月瑶微微叹了口气,蹲下身子,轻轻握住三娘的小手,温柔地说道:“三娘,这手艺虽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学起来也需要花费些时间和精力。你年纪还小,阿娘有些担心……”
三娘仰起头,眼神坚定而明亮,打断了江月瑶的话:“阿娘,三娘不怕吃苦。三娘觉得这些手艺很有趣,而且三娘也想象阿娘一样,能为大家做些事情。”
江月瑶听了三娘的话,心中不禁一动。
她没想到才七岁的三娘,竟有如此的想法和决心。
她轻轻摸了摸三娘的头,笑着说道:“好,既然三娘有这份心,那娘就教你。不过,咱们先从简单地开始,要是三娘觉得累了,可一定要告诉娘。”
三娘用力地点了点头。
江月瑶带着三娘和守月来到了院子里的一处角落,这里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
因着此时田菁未成熟,她先拿起一团类似田菁的植物,开始耐心地给她们讲解如何从田菁中提取纤维素。
田菁制作麻布的过程主要涉及从田菁植物中提取纤维并编织成布。
简要的制作流程即选择成熟的田菁植物,其茎皮纤维可作为麻的代用品。
田菁的茎皮纤维丰富,适合用于制作麻布。
将田菁茎秆的外皮剥下,获取初步的纤维材料。
剥下的纤维在水中浸泡,以软化纤维,使其更容易加工。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次浸泡和漂洗,以去除杂质和提高纤维的柔软度。
软化后的纤维通过手工或机器纺成纱线。
这一步是将纤维转化为可用于编织的纱线。
纺好的纱线在织布机上编织成麻布。
编织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织法和图案,以制作出具有特定风格和用途的麻布。
编织完成的麻布需要进行整理,包括洗涤、熨烫、平整和剪裁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去除麻布上的污渍、杂质和纤维残余,使其更加美观和耐用。
田菁的茎皮纤维丰富,经过加工后可以制作成麻布,用于制作各种纺织用品,如衣物、袋子、绳索等。
江月瑶将衣服扎起来,带着两个女孩儿,开始按照流程制作。
“田菁等成熟了,它的茎皮纤维可有大用处呢,能作为麻的代用品来制作麻布。”江月瑶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那团植物,轻轻剥开茎秆的外皮,“这个虽然不是田菁,但是和田菁一样。第一步,就是把这茎秆的外皮剥下来,这就是初步的纤维材料啦。”
三娘和守月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奇地看着江月瑶的动作,守月忍不住问道:“夫人,这剥下来的皮真的能变成麻布吗?感觉好神奇呀!”
江月瑶笑着点点头:“当然,等咱们一步步做完,你们就知道啦。现在呀,把这剥下来的纤维放到水里泡泡,让它软化,这样后面加工起来就更容易啦。”
说着,江月瑶把纤维放进准备好的水盆里。
在等待纤维软化的过程中,她又给两个女孩详细讲解了后面要把纤维纺成纱线,再在织布机上编织成麻布,最后还要整理等步骤。
过了一会儿,江月瑶把纤维从水里捞出来,开始教她们如何进一步处理。
可就在这时,三娘不小心把水溅到了刚捞出来的纤维上,她一下子慌了神,小脸涨得通红,带着哭腔说道:“阿娘,对不起,我把水溅上去了,是不是弄坏啦?”
江月瑶连忙安慰她:“三娘别着急,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再泡一会儿也没关系。”
三娘这才破涕为笑,用力地点点头。
接着,到了纺纱线的环节。
江月瑶熟练地拿起工具示范起来,可守月尝试的时候,手却不听使唤,纺出来的纱线粗细不均。
她皱着眉头,有些沮丧地说:“夫人,我怎么纺得这么难看,是不是我太笨了。”
江月瑶走到守月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守月,这纺纱线,一开始都不容易,你看,要这样……”说着,江月瑶手把手地教守月。
在江月瑶的耐心指导下,守月渐渐掌握了技巧,纺出的纱线也越来越好。
到了编织麻布的环节。
江月瑶把织布机调试好,开始带着两个女孩一起编织。
要说裴四郎真是先天圣体,制作木工机具极为在行。
他制作的纺纱机十分好用,三娘和守月学得十分认真,虽然动作还有些生疏,但极为细致。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一块简易的麻布终于编织完成了。
三娘和守月看着眼前的成果,兴奋得跳了起来。
三娘满脸崇拜地说:“阿娘,你太厉害啦!这麻布做得又结实又好看,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做出这样的东西。”
守月也在一旁附和:“是呀是呀,夫人,你这一手手艺,简直绝了!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学会好多好多东西。”
江月瑶看着两个女孩开心的模样,心里也满是欣慰:“只要你们愿意学,我以后还教你们更多的手艺。也希望你们把学到的手艺教给更多的人。”
时间匆匆而去,油菜籽收割后的田野,像是被大自然卸去了金黄的盛装,只余下错落有致的油菜秆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村里除了李周氏以及那几家向来爱挑刺、搅局的刺头,其余村民都怀揣着满心的期待,如潮水般涌来江月瑶的清晏院领取田菁种苗。
村中的打谷场上,热闹非凡。
几个大箩筐里堆满了饱满的田菁种苗,旁边整齐码放的一桶桶肥料,散发着质朴的气息。
杜天元站在箩筐旁,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一边招呼着大家,一边有条不紊地给每户人家数着种苗。
“张婶,你家的一千颗种苗,还有一桶肥料,拿好嘞!”杜天元将东西递到张婶手中。
张婶感激地接过,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杜天元的手,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多谢,多谢江夫人带着咱们搞这新营生。这田菁要是种好了,以后的日子可就有盼头咯!”
杜天元拍了拍张婶的手,安慰道:“张婶,您就放心吧,夫人懂得多,这田菁浑身是宝,肯定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村民们依次领取着种苗和肥料,欢声笑语在村子里回荡。
大家领了东西后,便迫不及待地回到自家田地里,开始忙碌地播种田菁。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
而杜天元夫妻也没闲着,他们来到了李大虎的田地里。
如今他的田地因为无人打理,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杜天元夫妻看着这片土地,心中五味杂陈。
杜天元的妻子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他爹,夫人也真是可怜,带着四个孩子,要是夫人种田,这田肯定种得比谁都好。”
杜天元拍了拍妻子的肩膀,坚定地说:“他娘,咱们也是运气好,遇见江夫人这样的好心人。”
两人不再言语,默默地开始清理杂草、翻耕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