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
“第一种方法是,在敌军刚冲下雪山之际,趁他们立足未稳立即发起猛攻,连续奋战一昼夜后撤退。
到了第三天,当他们大多数士兵身体状况变差之时,再进行一次冲击,如此则胜算大增。”
张亮深深作揖。
这法子也算是不错。
众人纷纷点头。
“此计确属高明。”
皇帝点头称许:“那么第二种办法是什么?”
“第二条路线,则是在日月山至鄯州一带采取诱敌深入策略,分阶段阻截并逐渐削弱对手实力,直至对方到达兰州两日之后发动决战。
在此过程中,必须彻底清除或焚毁鄯州内的一切物资资源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预料到吐蕃军队来势汹汹且数量众多,以至于单靠鄯州的力量已不足以抵挡住其攻势。”
长孙无忌紧随其后立马解释起来。
李世民陷入了沉默,目光投向西北方向:“若真是这样子的话,玛积雪山恐怕也不好爬了。”
“陛下是否正在思考灭掉吐蕃之事?”
这一句话便让李世民内心深处的秘密昭然若揭。
这位雄心勃勃的天可汗从未放弃过征服四海的梦想,而今吐蕃显然也是计划中的目标之一。
“只是想想罢了。”
李世民轻笑着回应。
“目前朕甚至连吐谷浑都还没有完全收归大唐版图,更不必提更遥远的吐蕃了。这些事情将来就交给太子去解决吧。”
“陛下英明。”
长孙无忌再次行礼表示赞同:“依臣看,未来由太子统领下收复吐谷浑应该不成问题,至于消灭吐蕃或许也能实现,但这一切皆赖于陛下今日为太子奠定的基础。”
“愿如此吧。”
李世民转身对褚遂良下达指令:“褚爱卿,请把上述讨论内容详细记载存档,一旦日后发生对吐战争时务必利用此点击败甚至毁灭对方势力。”
“遵命!”
褚遂良恭敬领受。
接着皇帝又向长孙无忌吩咐道:“无忌啊,去给太子发信告知继续密切关注公主离开吐谷浑后的情形以及我们大唐商人在吐蕃境内活动的情况,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对方的具体情报。”
“明白!”长孙无忌坚定答道。
“哦对了,陛下刚才提到关于高阳公主及城阳公主婚庆事宜——太子曾询问过能否亲自前来参加喜宴以示祝福?”长孙无忌提出新的议题。
“按照传统,身为兄长他理应到场祝贺两位妹妹。”李世民起身望向窗外洛阳景色感叹道:“其实本来朕打算在长安举办婚礼让亲戚朋友都能见证这一刻,不过鉴于当前局势——泽州爆发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仍存在扩散的风险,加上全国秋收工作刻不容缓,故只能作罢。还是请代长孙祥出席典礼好了,而他就留在京城照料好自己的妻子吧。”
“遵旨!”长孙无忌认真回复。
“另外告诉太子,秋后我会携孙御医一道返回首都,请做好接待准备。”
皇帝的目光锐利起来。
……
长安,东宫。
崇教殿。
李承乾望着眼前的公文,眉头微皱:“吐蕃的队伍在通天河停下了?”
“确实如此!”李茂拱手回答,“据传是因为公主不满当地民众的赭面旧俗,松赞因此暂停行程于通天河畔,直至民众摒弃该习后,才计划继续前行。但禄东赞来信称,此过程顶多半年。”
“一派胡言。”李承乾把手中的文件拍在桌案上,冷笑道:“这多半是由于皇妹初入高原气候不适,才不得不暂停。”
“殿下,是否要派遣人前往打探详情?”一旁的太子少詹事张玄素建议道。
李承乾抬眼扫视殿中众臣。
包括少詹事张玄素、家令李茂、率更令长孙祥、仆独孤庆历、洗马令狐仲勘、中舍人萧岁,及几位舍人在内,都列席其中。
自秦宸归乡守孝以来,李承乾愈发频繁地带东宫诸位臣子同行,意图让他们熟悉政事。
太子监国,意味着东宫属官更多参与到三省六部的运作中,结识各部官员,并且扩展自身的影响力,这也正是太子监国给东宫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
李承乾摇了摇首,回应道:“也罢,大非川之事过后,她已是对方的妻子了。现在松赞能考虑到她的健康状况,也算是一件好事。”
“殿下,也可能松赞欲借助公主,在当项族人之中建立自己的权威,甚至可能在必要时挑拨他们与我朝的关系。”李茂语气凝重。
“这点在意料之中。”
李承乾舒了口气。
“但这本就在他们的策略之内。由他去吧,这次联姻,经吐谷浑一事后,大唐已经占据上风,其他各国对我们的敬畏远超吐蕃,这已经足够了。”
“殿下英明!”
李茂恭敬答道。
李承乾再次向众人询问意见。
忽然,一个声音从人群后方响起:“殿下,”
循着声音看去。
是太子典膳丞李延寿。
“依微臣之见,说不定松赞正利用此事推行改革,以增强其国内实力。”
李承乾点点头赞同:“李卿言之有理,倘若真是如此,则这位赞普堪称不凡之人!”
“继续密切关注吐蕃的一切动态,百骑司那边收集到的信息同样需要送至东宫分析。”
稍作停顿后,他对李茂说道,“还要尽量广泛传播吐蕃赞普于吐谷浑草原向陛下跪拜的消息,同时加强对吐谷浑地区控制力的建设。”
虽然文成公主已离开中原土地踏入吐蕃领土,但这场外交博弈并未结束。
跟随文成公主西行直到逻些城举办完婚礼仪式前,鸿胪寺少卿宇文崇嗣将全程陪同。
同时,随行的商队和兵部派来的人员也将借此机会深入吐蕃腹地进行活动。
这些重要信息将源源不断地送回京城,供相关人员分析研究。
“遵命!”众人齐声应和。
“针对吐蕃之事,我们要循序渐进,先全面掌握再逐步渗透,最后动摇其根基。”李承乾嘱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