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涛声依旧**
林海阔站在机关大楼七层会议室的落地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军装袖口的浪花纹。初春的北京城笼罩在薄雾中,长安街的车流像一条流动的星河。三天前他还是南海舰队某驱逐舰的副舰长,此刻却要面对满屋子的将星闪烁。
";小林,过来坐。";白发苍苍的赵副部长敲了敲会议桌,";今天这个海军节筹备会,正需要你们年轻人的新点子。";
会议室突然暗下来,投影幕布亮起《关于加强新时代海军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红头文件。林海阔注意到前排几位老参谋摸出老花镜,纸张翻动的沙沙声里夹杂着算珠碰撞的脆响——居然有人在用算盘核对装备数据。
";报告!";他的声音像舰炮出膛般突然,";我认为当前的数据处理方式存在严重滞后性。";
满室寂静中,海军蓝制服们齐刷刷转头。林海阔能清晰看见赵副部长茶杯里漂浮的枸杞,在微波荡漾的水面上画出细密的年轮。
";继续说。";赵副部长摘下眼镜。
";上周参观指挥中心,发现参谋们还在手工标注海图。去年南海对峙,某舰雷达数据传回总部用了47分钟。";林海阔的指甲掐进掌心,";现代战争是读秒战争,我们必须建立全域联合作战数据链。";
空调出风口的嗡鸣突然变得刺耳。斜对角穿空军制服的大校冷笑:";到底是舰上下来的,开口闭口都是打仗。机关工作讲的是...";
";讲的是随时准备打仗。";赵副部长突然接话,茶杯重重落在红木桌上,";小林,下周成立专项组,你来当联络员。";
散会后林海阔在走廊被拦住。作训局的王处长递来支中华烟,火星在昏暗处明灭:";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机关不是战舰。二十年前我提信息化改革时,你还在玩军舰模型呢。";
---
**第二章 惊蛰**
四月的渤海湾还带着料峭寒意,林海阔裹紧作训服站在055型驱逐舰的舰桥上。海浪拍打舰体的震动从脚底传来,和记忆中南海的浪涌截然不同。
";林参谋!";电子战分队长抱着笔记本电脑冲上来,";您要的电磁环境数据,但涉及保密条例...";
";开启物理隔离通道,用光纤直连试验舱。";林海阔扫过屏幕上的频谱图,突然按住军官肩膀,";这个谐波干扰峰值,是不是上周拦截外军侦察机时出现的?";
年轻军官瞪大眼睛:";您怎么知道?";
指挥舱里突然警报大作。红色警示灯旋转着将钢灰色舱壁染成血色,声呐屏上跳出密密麻麻的光点。
";报告!水下多目标接近!";声呐兵的声音发紧,";特征匹配...是蓝军潜艇!";
林海阔抓起通话器的手突然停住。今天是系统压力测试日,导演部根本没安排对抗科目。冷汗顺着脊柱滑落,他想起昨天深夜收到的加密邮件——";数据安全重于泰山";。
";启动主动声呐阵列,释放无人潜航器组网侦察。";他的指令清晰有力,";向导演部申请启动应急协议,开放北斗三号军用频段。";
---
**第五章 惊雷(节选)**
台海演习第七日,强台风";白鹿";突然转向。林海阔盯着指挥大厅的环形屏幕,四十块分屏正在剧烈抖动。
";东战区的数据链中断!";
";南海舰队失去卫星定位!";
";预警机雷达受电离层干扰!";
此起彼伏的警报声中,赵副部长拄着拐杖走进中控台。老人伸手抚过全息沙盘,福建舰的3d投影正在暴雨中明灭不定。
";启动';龙宫';系统。";林海阔的声音穿透嘈杂。
操作员敲击键盘的脆响如同暴雨拍窗。忽然间,所有屏幕泛起幽蓝波纹,破碎的数据流在空中交织成璀璨星图。某处海平面下,十五个红点正在逼近航母战斗群。
";识别为模拟攻击核潜艇。";AI女声平静播报,";建议启用反潜无人机蜂群战术。";
赵副部长的拐杖在地面敲出鼓点:";当年我们在西沙用高射机枪打潜艇,现在...";老人忽然哽住,抬手抹了把脸。
林海阔注视着屏幕,看见自己设计的算法正在吞噬整个战场的迷雾。他突然想起那个用算盘的老参谋,此刻应该正守在某个地下指挥所,苍老的手指同样按在总控台上。
---
**尾声 星火**
五年后的海军节,林海阔带着女儿参观新落成的海军博物馆。八岁的小姑娘踮脚触摸辽宁舰模型,忽然转头问道:";爸爸的军舰在哪里?";
他望向窗外,秋阳下的长安街车水马龙。三环外的某栋大楼里,新一代";龙宫";系统正在迭代升级,年轻参谋们的争论声和键盘敲击声,与浪涛声穿越时空共鸣。
";爸爸的军舰在这里。";他轻按女儿胸口,";在所有海军人的心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