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大家新春快乐,新的一年,财源滚滚,万事顺意发大财!】
林川只当傅同渊自己想要回报他,所以想订一些卤肉。
就算再多的话,他去找唐学真,让他帮帮忙多批一些就是了。
傅同渊离开以后,林川也没太当回事儿。
而且,第二天他也没见着傅同渊的影子。
晚上的时候,林川回村子去了,他先去了一趟长岭村,也就是他岳父岳母家里,给他们送去一些米面粮油还有肉之类的。
这才又赶车回玉泉村。
现在长岭村里,谁不羡慕许胜利和钱金花两口子。
人人都说,他们家养了个金凤凰,飞到了林川那棵顶顶好的梧桐树上。
林川是隔三差五地就过来给送好东西。
村里家家户户吃不起的大米白面,还有那些肉,现在许胜利家里每天都吃。
那个香味儿啊,飘起来没完。
晚上的时候,林川和许春麦春宵一刻值千金啊,播完种子,浇完地,林川抱着许春麦心满意足地睡了过去。
只不过这个觉肯定是睡不踏实的,小乐安半夜要喝一次奶,尿布不定时地要换。
到了早上,林川在家里做了早饭,也没着急去店里。
毕竟店里有林平和林伟呢,一大早的,他不去也完全没什么影响。
晚一点儿他赶车去县城,正好去肉联厂去拉肉。
傅同渊前一天联系好自己几个朋友,有京中的,还有海城的,以及其他城市的,都是做生意的。
他联络好以后,大力推销林川店里的卤肉,因为现在天气冷,运输起来一点儿不怕坏。
毕竟都是朋友,大家关系不错,更何况还有生意上的往来。
无非就是买一些卤肉而已,谁能不帮忙?
傅同渊无所谓朋友们买多还是买少,只要这次买了,他相信,以林川做的卤肉的味道,绝对可以在他朋友这边站稳脚跟,那么后续的订单只多不少。
傅同渊统计好每个人需要多少,然后一大早就到了春麦面馆。
还别说,早上面馆人也不少。
傅同渊看见了林平和林伟,并没有看见林川。
他先坐下来吃了一碗面,随口问了一句,“林川没在吗?”
林伟赶紧回道,“他一会儿才能过来。”
他认出来傅同渊了,林川前天还说,傅同渊说不准要订一些卤肉。
昨天没消息,他还琢磨是不是人不来了。
结果今儿一大早就来了。
“您是傅先生是吧?”林伟刚看着傅同渊这个侧脸,总觉得有些莫名的熟悉。
可是他分明是以前没见过这个人的。
傅同渊笑着点头,“是。”
“傅先生,您要是有什么事儿着急和我说也行,要是不急也可以坐这儿等一会儿,我三弟估计拉了肉就能回来。”
傅同渊知道这是林川的哥哥,他从包里抽出两张纸递给林伟。
“这是我前天与林川说过的订货明细,麻烦你把这个交给他。你们多久能做出来,让林川去招待所给我个答复,然后我好派车过来拉走。”
林伟本来没当回事儿,连连点头应着,“您放心,定下来一定让我三弟去给您答复。”
可是,当傅同渊离开以后,林伟将两页纸展开,差点儿没吓一个大跟头。
他愣了那儿半天。
这上面,写了每个地方,要把子肉多少斤,肘子多少斤。
林伟翻到第二页往下一看,好家伙,八个地方,总共要把子肉和大排分别是八百五十斤,肘子肉一千二百五十斤。
林伟在脑子里过了一下,好家伙,这些东西要真的都卖出去,那可是七千多块钱啊!
一下子毛收入七千多块钱?
这是什么数字!
林伟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要不是有顾客喊他,都没缓过神来。
林伟赶紧将两张纸塞进怀里,然后去招待客人。
店里做卤肉,其实成本也是很高的。
猪肉就不便宜,卤过之后本来比生肉就要缩水,还有一些不能用的肉的损耗,再加上各种料,还有店面,人工的各种费用,一斤卤肉他们现在大概能剩三分之一的纯利润。
就这七千多块钱,他们还能净剩两千多呢。
多大一笔钱了,上哪儿弄两千多块去?
林伟到后厨去,林平看他恍恍惚惚的,“你刚在那儿看啥呢,咋感觉你心不在焉的?”
林伟着急给顾客上面,“一会儿跟你说。”
忙完这一阵,店里终于清闲下来。
林伟将那两张纸递给林平,“看看,老三弄来的大生意,你看看,这一下子得赚多少钱?”
林平也确实上惊着了。
大家都想多赚钱不假,但是,“这么多肉,上哪儿弄去?你不是不知道,咱们这儿肉联厂给咱们这个小店批的肉是限量的。”
林伟刚刚光顾着琢磨能赚多少钱了,压根没寻思这么多肉的问题。
“等大川来问问他,看看他有没有啥办法。”
林川从家里出来,走到一半儿,还看见林有福和林彩凤往县城走。
他就当没看见这俩人,赶着毛驴车就过去了。
林有福眯了眯眼,恨恨地等着林川的背影。
林彩凤都走累了,“爹,林川也真是的,都不知道带咱们一段路么?”
林有福轻哼一声,“你就看他嘚瑟去吧,就他那个店,早晚得让他干黄了。等开春以后,你和你哥也去摆摊,你们卖便宜点儿,把他给挤兑黄了。”
林彩凤点点头,“我看行,他能赚钱,咱也能,干啥钱都让他一人赚了。”
林川去肉联厂拉了肉回到店里,林平和林伟出来将肉抬进后厨。
林伟将那两张纸递给林川,“那位傅先生今儿一早过来给了这个东西,大川你看看,要是能做,啥时候能出货,傅先生说让你去招待所告诉他一声,他好派车过来拉。”
林川洗了手将手擦干,这才将两页纸接过来。
别说林伟了,就算是林川接过来一看,这颗心也是“砰砰”地一个劲儿加速。
不是说这几千斤的卤肉,实在是傅同渊写的这几处地方,那都是后来在当地首屈一指的大买卖。
这一大笔生意做成,那不是单单只卖了七千块钱的问题,是能长远合作的问题!
林川是万万没想到,他捡了半块儿玉佩,竟然得了这么大的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