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和来招娣猜测的一样,大队长对这两天请假的都批了,只提了一个要求:
在即将到来的夏收,必须全力以赴!能拿满工分的尽量拿满工分!拿不到满工分的,争取别掉队!
前去请假的自然都是满口答应——
“好的好的!”
“大队长我肯定听你的!”
“放心吧大队长,农忙我肯定好好干!”
总之先把假条批出来再说。
倒是谢姎去请假时,大队长什么都没说,爽快地应允了,反过来还追着问她:
“一天够不够?要不要给你批两天?等动员大会一开,你想请也没时间了。”
谢姎:“……”
其他知青:“……”
瞧这差别待遇!
拿着假条回去的路上,杨青青冲谢姎翻的白眼都快和老天肩并肩了。
谢姎懒得理她,回到知青所,开始收拾明天去邮局要寄的东西。
她不确定姑姑这段时间有没有给她写信,所以把写好的信纸装入信封后,并没封死,还多带了几页空白信纸,打算明天到了邮局,看情况再说。
要是姑姑来信了,信里问了她一些情况,也能在现场补写点内容再寄出去。
除了信,当然还要寄包裹。
她往缝好的麻布包里依次装入三条烟熏五花肉、一串九根腊肠、两条咸鱼干。
鱼是付蓉蓉送来的,说是她两个哥哥去外婆家的莲湖大队帮忙挖水库,挖了整整三天,参与的劳动力每人都分到了五斤鱼,付家等于得了十斤鱼,念着谢姎的恩情,特地给她送了三斤过来。
这鱼是本地最多的“红尾巴”,肉厚、味美,但细小的刺特别多,所以适合腌制后晒成鱼干吃。
谢姎听付蓉蓉说了怎么做以后,就用盐、八角、花椒抹遍鱼身,腌上一天一夜后,挂在通风处阴干。
那几天她还在给宋书鹤祖孙做石屋的门窗和桌椅之类的简单家具,正好晾在石屋的后屋檐下,太阳晒不到,但山风吹得到,没几天就阴干了。
宋书鹤祖孙“乔迁新居”那天,她也给自己蒸了一条,山里挖的野生姜块切成细丝,铺在鱼干上清蒸,吃起来咸香开胃,特别下饭。
这次给姑姑也寄两条尝尝。
……
“谢姎?月湾大队的插队知青?”
邮局人员接过谢姎递过去称重的包裹,看到落款,抬头打量了她一眼,询问道。
谢姎:“我是。”
“有你两个包裹。”
“两个?”
“对!稍等会儿,我去给你拿。”
由于月湾大队地处偏僻,以前村里有什么信件一般是由大队干部来公社开会时顺路捎回去的。
何况这种情况不多,一年到头也没几封信,更不说包裹这种大件了。
直到知青下乡,全国各地寄往各大队的信件、包裹才多起来。
邮局最近也在频频开会商讨,或许会派个邮递员专跑公社——马家沟大队——前进大队——月湾大队这条线,给沿途大队送信送包裹单。
不过真要实行,恐怕也要等下半年,上半年还得知青们自己来邮局取。
谢姎边听工作人员解释边接过对方递出来的两个包裹,在签收栏签了字。
这才发现其中一个包裹是林玺寄来的。
而且不知道寄的是啥,特别沉。
倒是姑姑寄来的那只,轻轻软软的,一摸就知道不是衣服就是布料。
她用剪刀拆开一侧口子,往里掏了掏,果不其然掏出一封信。
姑姑为了省邮票,习惯把信随包裹一起寄来。
但其实这样有个弊端:万一包裹被谁截胡了,信也就收不到了。
所以谢姎从来都是信归信、包裹归包裹,并且还会在信里把包裹里的物资罗列一遍,好让姑姑核对是不是都收到了。
展开姑姑的来信,一目十行浏览了一遍,发现姑姑除了答复她上封信里关于“便宜爹为什么会给她汇5块钱”的疑惑外,通篇都是在嗔怪她大手大脚。
“……姎姎,我们在城里,想吃什么都很方便,你在乡下生活不易,既然你们大队的民兵队幸运地围捕到一头野猪,分了你们不少肉,那就留着慢慢吃。
春耕虽然结束了,但后面还有夏收、秋收……繁忙的日子里,给自己做顿好吃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吃上面千万别委屈了自己。
若是钱不凑手就来信与姑姑说,切记别再给我们寄任何东西!每月来信聊聊你的近况即可……
至于你爹给你汇钱一事,姑姑虽不知情,但既然他给你汇了,你就安心收下。
他是你爹,又不是外人,本来就有义务抚养你。他若事先告诉我,我还想让他多给你汇点呢!5块在乡下能顶什么用……”
谢姎:“……”
5块在乡下能顶不少了我的姑!
“谢姎?谢姎还在吗?”
就在谢姎抽出自己那封还没寄出去的信,打算在结尾补充几句时,听到邮局人员隔着栅栏在喊她的名字。
“在!”
她举手示意了一下。
“在就好!这里还有一张你的汇款单!来办个手续领了吧。”
谢姎:???
拿到汇款单一看,和上次一样——
金额:5元。
汇款人:谢兆华。
“……”
便宜爹这是每月都给她汇5块的节奏?
……
杨青青等几个没收到包裹的同行女知青见谢姎不仅收到了包裹,还一来来了俩!不但有包裹收,还有汇款领!羡慕嫉妒的眼神都快化成实质了!
谢姎把包裹一一装入背来的竹背篓,走出了邮局。
她来公社,一是寄信邮包裹,二是留意赵晚晴。
如今第一个任务已顺利完成,接下来就是跟着赵晚晴了。
赵晚晴这厢还在苦恼地寻思怎么甩开杨青青。
可杨青青就跟牛皮糖似的,她走哪儿跟哪儿。
没办法,她只能装作要买东西,先去供销社。
到了供销社,趁杨青青、陆洁琼她们挤在日化用品柜台前看雪花膏和香皂时,假装尿急找厕所,迅速溜出供销社直奔黑市巷。
只是这一次不凑巧,黑市巷正在迎检。
手臂上套着红袖|章的检查人员肃着脸正挨个地排查出入黑|市巷的可疑人士:
“来这里干什么?探亲?探哪户人家?几号几户什么名字?”
“你呢?又是来干什么的?逛逛?你当这里是公园啊?老实点!不说清楚别想走!”
“还有你……”
赵晚晴吓得连忙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