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听就火冒三丈的说:“盟主,知道吗?
吾等损失这么大,才打退了对方的大军,可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吾等要是借着这次打到虎牢关下的机会,一举攻到城上就有可能借着这个机会攻下虎牢关。
那样一来,吾等此次所承受的巨大损失便也算没有白白浪费掉了。
然而,就在这最为关键、决定胜负的紧要关头,当吾军士气高昂、如长虹贯日一般锐不可挡之时,那身为一军之主的盟主竟然下达了一道令人瞠目结舌的命令——全体退兵!
就这样,将众人先前的英勇牺牲以及不懈努力所换来的大好局面轻易地舍弃了。”
曹操说到这里,一看袁绍等一路诸侯,都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曹操就大怒,直接把手中的茶杯狠狠地摔在地上,摔得稀碎。
然后曹操就指着这些诸侯高喊道:“庶子不足与谋已。”
然后就领着手下愤怒的走出了中军大帐。
袁绍一看曹操走了,也没有挽留,而是看向其他的诸侯,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计划。
陆云根本就没有参言,直到大家商量完,陆云才困得哈气连天的离开了中军大帐,回自己的军营之中休息去了。
此时虎牢关上的城主府里,就看见董卓正大怒的摔着东西,好一会才解气平静下来。
董卓就问李儒道:“文忧,汝看来接下来吾军要如何办,是鱼死网破、决一死战,还是什么别的办法。”
李儒微微眯起双眸,沉默片刻后才缓缓开口说道:“太师啊!您且看看温侯的情况。
他那身经百战、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在与青州军这一路诸侯交锋时竟然也未能占到丝毫便宜。
如此看来,咱们军队的战斗力又怎能与那声势浩大的盟军相抗衡呢?
要知道,此次盟军汇聚各方豪杰,兵强马壮,其势汹汹。
然而再看吾等这边的情况,不论是士兵数量还是军事装备以及各种军需物资等等方面,与对方相比恐怕都是相差甚远啊!实在令人忧心忡忡。
此外,吾等手中所掌握的这些兵力绝对不能够全部投入到与盟军的战斗之中去。
毕竟一旦吾方军队遭受了过于惨重的损失,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估计连远在洛阳城的皇帝陛下那里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甚至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局势发生意想不到的剧变呢!”
董卓已听完李儒的分析,心里一下子就恍然大悟了过来,原来一直以来最希望自己打败仗的竟然就是那些整天围绕在皇帝身边、口口声声喊着要忠心护主的保皇派大臣们!
只要他的战败消息一经传回到京城洛阳去,估计那些个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保皇派大臣们必定会像是嗅到了血腥味儿的鲨鱼一般,蜂拥而至地向皇帝进谗言,借机落井下石,好将他董卓彻底扳倒在地,让他们所拥护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小皇帝重新掌握实权。
一想到这里,董卓不禁紧紧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之色。
好一会他又询问李儒道:“那以文忧之见,接下来吾等要如何应对这个局面啊?”
李儒一听就说道:“太师,吾等要是想要破局的话,首先就是要神不知鬼不觉的退回洛阳。
然后等盟军占领虎牢关的时候,还没有进兵洛阳的时候,吾等就胁迫陛下,迁都长安。
毕竟到了长安以后,那里离西凉吾等大本营更加近,到时候吾的战力也不会再有任何危机,那样太师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董卓听完李儒的计谋和分析之后,不禁皱起眉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迁都,这绝非一件轻而易举之事,其中牵扯到诸多繁杂的因素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董卓暗自思忖着,如今自己的实力固然强大,但面对来势汹汹的盟军,能否抵挡住他们的猛烈进攻还是个未知数。
即便能够勉强守住防线,可若是自身实力在此番激战中遭受重创,被大幅削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且,他心中还有另一层顾虑。
洛阳城中尚有小皇帝及其所属一脉势力潜伏着,倘若自己与盟军交战正酣之际,这些人趁机里应外合,内外夹击,那自己岂不是犹如瓮中之鳖,任人宰割?
说不定只需轻轻一刀,便能轻易地取下他董卓那颗威震朝野的头颅!
想到此处,董卓不由得感到一阵寒意从脊梁上升起,额头上也渐渐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甚至赔上身家性命。
然而,若不采取行动,坐以待毙同样也是死路一条……
最后,董卓坐在营帐之中,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面前摆放着李儒所献的计谋,心中反复权衡着利弊得失。
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和斟酌,董卓终于下定决心采纳李儒之计。
只见他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
“来人!传孤命令!”董卓高声喊道。
不一会儿,一名副将匆匆赶来,单膝跪地听候差遣。
“本将军决定留下汝率领两千兵马驻守虎牢关。
在此处遍插旌旗,务必营造出大军仍在的假象,以迷惑敌军。
记住,汝等只需坚守数日即可,待吾军安全撤回洛阳后,再行撤退。”董卓严肃地说道。
那名副将抱拳领命:“末将领命!定不负太师重托!”
说罢,他转身离去,迅速着手准备相关事宜。
而此时的董卓则再不迟疑,当即下达了全军连夜撤回洛阳的命令,并要求尽快启动迁都长安之事。
一时间,整个虎牢关都忙碌起来,士兵们收拾行囊、整理军备,马蹄声和呼喊声响彻夜空。
这段日子以来,盟军大帐之中气氛异常紧张,众人之间的意见分歧犹如一道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各方将领们纷纷慷慨陈词,各抒己见,彼此争论不休,互不相让,吵闹声不绝于耳,整个营帐几乎被这激烈的争吵所淹没。
甚至还出现了诸侯之间大打出手的现象。
然而,身处其中的袁绍却显得格外镇定自若,他既不急躁,也未下达那最后的进攻指令。
每日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营帐之上时,袁绍便会派遣麾下的将领前往虎牢关前叫阵挑衅。
这些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满怀豪情地奔赴战场,渴望能够与敌军一决高下。
但当他们抵达虎牢关前时,映入眼帘的却是那块高高悬挂在城门上方、醒目无比的免战牌。
这块牌子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双方阻隔开来,使得盟军的气势一次次受挫。
面对这种情况,各路诸侯皆感到困惑不已。
他们绞尽脑汁地思索着董卓这个老贼究竟心中作何打算?为何他既不肯出兵迎战,又不愿退兵撤退呢?
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僵持下去,双方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僵局之中。
而这种局面对于急于取得胜利的盟军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和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