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昭容诗三
锦书寄情,闺怨深沉——上官婉儿《彩书怨》赏析
彩书怨一云彩毫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在唐代诗坛,上官婉儿以其独特的才情与细腻的笔触,为我们留下诸多动人篇章,《彩书怨》便是其中一首满溢深情的闺怨佳作。这首五言律诗以闺中思妇的视角切入,将那份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娓娓道来,宛如一曲低吟浅唱的相思之歌,在岁月长河中悠悠回荡,触动着人们的心弦 。
首联:秋意起,相思长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诗的开篇,巧妙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名句,瞬间勾勒出一幅秋风乍起、洞庭湖畔落叶纷飞的凄美画面。秋风萧瑟,落叶飘零,这萧条的秋景不仅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更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思妇内心深处的思念之门。此时,她的思绪跨越千山万水,飘向远在万里之外蓟北的丈夫。“万里馀”三个字,直白地展现出两人之间遥远的距离,这份空间上的阻隔,使得思念愈发浓烈,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而哀伤的情感基调,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思妇那无尽的牵挂与哀愁 。
颔联:冷衾屏空,寂寞难眠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颔联将笔触转向思妇所处的环境,细腻地烘托出她内心的孤独与寂寞。秋夜,本就寒凉,浓重的露水悄然浸湿了香被,让寒意愈发彻骨,更添几分凄清之感。而随着月亮渐渐西沉,柔和的月光悄然隐去,屋内陷入一片黑暗,曾经华丽的锦屏在这黑暗中显得格外空荡荡。“冷”与“虚”两个字,既是对环境的客观描述,更是思妇内心孤寂的真实写照。在这漫长的秋夜,她独自躺在冰冷的床上,望着空荡荡的锦屏,满心的思念与寂寞无处倾诉,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份煎熬,让读者深切地体会到她的凄凉处境 。
颈联:曲书两难,思念成疾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此联生动地展现了思妇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试图通过弹奏欢快的《江南曲》,来驱散心中的寂寞与忧愁,让自己的心情能够得到些许慰藉。然而,手指还未触及琴弦,对丈夫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使她忍不住想要立刻提笔,给远在蓟北的丈夫写信。“贪”字用得极为精妙,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深、之切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自己的思念、牵挂以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倾诉在一封又一封的书信里,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内心的相思之苦 。
尾联: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诗的结尾,思妇以直白而真挚的语言,倾诉出信中的全部情感。这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书信,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余的客套,只有对丈夫长久离别、不能相聚的惆怅与思念。这种不加修饰的情感表达,更加深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思妇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这份纯粹而深沉的情感,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流淌在读者心间,令人为之动容 。
上官婉儿的《彩书怨》,凭借其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成为闺怨诗中的经典之作。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清新自然,却又饱含深情。从开篇的秋景引发思念,到中间的环境烘托与心理刻画,再到结尾的直抒胸臆,每一处都恰到好处地展现了思妇的情感变化,使整首诗浑然一体,动人心弦。它不仅是上官婉儿才情的体现,更是对古代女性细腻情感世界的生动描绘,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份深沉而动人的相思之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