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您可听到了?这风声,像不像草原上的狼嚎?它们,可不会因为您的一纸诏令,就改变自己的习性!”耶律楚材的话,像一记闷雷,在陶毅的心头炸响。
陶毅知道,耶律楚材并非危言耸听。
文化融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不是朝堂上几句争辩就能解决的。
真正的战场,在民间,在那千千万万百姓的心里。
几日后,陶毅换上一身粗布衣裳,头戴斗笠,遮住了大半张脸。
他只带了几个侍卫,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皇宫,融入了熙熙攘攘的集市之中。
正午的阳光有些刺眼,烤得地面发烫。
集市上人声鼎沸,叫卖声、讨价还价声、牲口的嘶鸣声……混杂在一起,像一锅煮沸的粥,喧嚣而嘈杂。
陶毅缓缓走着,目光扫过一张张或疲惫、或麻木、或充满希望的面孔。
他看到那些为了生计奔波的百姓们,为了多赚几个铜板而斤斤计较,为了一个摊位而争得面红耳赤……要让他们理解文化融合的深远意义,谈何容易?
陶毅的心头,不禁涌起一股沉甸甸的压力。
他走到一个茶摊前,要了一碗粗茶,坐在角落里,默默地观察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听说了吗?朝廷要搞什么‘文化融合’,要把咱们汉人的规矩都改了!”
“可不是嘛!我听说,还要咱们学那些蛮子的语言文字,这叫什么事儿啊!”
“唉,这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几位茶客的议论声,断断续续地飘进陶毅的耳朵里。
他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
看来,新政在民间的推行,阻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陶毅放下茶碗,站起身来,走到那几位茶客面前,拱了拱手,朗声说道:“几位,在下对朝廷的‘文化融合’政策略知一二,不知可否与诸位探讨一番?”
那几人见陶毅一身书生打扮,倒也客气,便让他坐了下来。
陶毅清了清嗓子,开始阐述文化融合的好处:“诸位,文化融合并非要消灭各民族的文化,而是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试想一下,如果各民族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那将会创造出多么灿烂的文明!”
“哼,说得好听!”一个身材魁梧的马贩,把手中的马鞭往地上一摔,瞪着铜铃般的眼睛,粗声粗气地说道,“俺们卖马的,就靠着跟草原上的牧民打交道。要是都照你说的,把规矩都改了,俺们的生意还怎么做?到时候,俺们吃什么,喝什么?”
马贩的嗓门极大,一下子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
人们窃窃私语,议论纷纷,看向陶毅的眼神中,充满了质疑和不信任。
陶毅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周围是汹涌的暗流,随时可能将他吞噬。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
他知道,这个时候,他不能退缩,更不能动怒。
他必须用事实和道理,来说服这些百姓。
“这位大哥,您先别急。”陶毅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说道,“您说的这个问题,朝廷早就考虑到了。文化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朝廷会充分考虑到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政策,绝不会让大家的利益受损。”
“哼,谁信呢!”马贩冷哼一声,显然并不买账。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这位公子所言极是。文化融合,乃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大家不妨听我一言。”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素雅长裙的女子,款款走来。
她气质温婉,眉目如画,手中拿着一卷书,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这位是……”有人疑惑地问道。
“这是咱们镇上私塾的女教书先生,学问可大了!”旁边的人解释道。
女教书先生走到陶毅身边,微微一笑,然后面向众人,朗声说道:“诸位,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自古有之。远的不说,就说咱们现在用的纸张、印刷术,哪一样不是从其他民族那里学来的?如果当初咱们固步自封,拒绝接受外来文化,又怎会有今日的便利?”
她顿了顿,又指着马贩说道:“这位大哥,您说您是卖马的。可您知道吗?如果不同民族之间能够加强交流,那么您的马匹,不仅可以卖给草原上的牧民,还可以卖给更远的地方,甚至可以卖到西域、卖到海外!那样一来,您的生意岂不是会更加兴隆?”
女教书先生的话,如同一缕清风,吹散了众人心中的疑云。
他们开始认真思考,脸上的表情也渐渐缓和下来。
陶毅见状,心中一喜。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一小步。
他接着女教书先生的话,继续说道:“还有,统一文字之后,各地的贸易文书将会更加规范,交易起来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对于商人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他环顾四周,看到那些原本充满敌意的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起来,甚至有些人的眼中,还闪烁着一丝期待的光芒。
“这位先生,您说得……似乎有些道理。”人群中,一个声音低低地响起。
“是啊,要是真能像您说的那样,那这‘文化融合’,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另一个人附和道。
陶毅知道,这些话语虽然微弱,但却代表着希望。
他仿佛看到,在坚冰之下,已经有了一丝裂缝,只要假以时日,这坚冰终将融化。
然而,就在这时,一个阴冷的声音突然响起:“说得再好听,也改变不了你们要灭绝我们文化的本质!”
这句话像一把尖刀,刺破了刚刚缓和的气氛。
陶毅循声看去...……只见人群中缓缓走出一个干瘦的老头,他穿着一件破旧的长袍,上面沾满了污渍,一双浑浊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陶毅,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老人家,您这话从何说起?”陶毅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尽量用平和的语气问道。
他隐隐觉得,这个老头,恐怕不是寻常百姓。
“哼,从何说起?”老头冷笑一声,声音嘶哑得像两块砂纸在摩擦,“你们这些当官的,嘴上说得好听,什么‘文化融合’,什么‘共同进步’,可实际上呢?你们就是要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祖宗,忘记自己的传统,让我们变成和你们一样的……一样的……”
老头似乎想找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却一时语塞,憋得满脸通红。
“一样的什么?”陶毅追问道。
“一样的奴才!”老头猛地提高了嗓门,尖锐的声音在人群中炸开,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周围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一些原本已经动摇的人,又开始犹豫起来。
他们看向陶毅的眼神,再次充满了怀疑和警惕。
陶毅的心沉了下去。
他知道,这个老头的话,虽然偏激,但却说中了一部分人的心声。
在他们看来,文化融合就是一种侵略,一种同化,一种对他们传统文化的侮辱。
“老人家,您误会了。”陶毅试图解释,“文化融合,绝不是要消灭各民族的文化,更不是要让谁成为谁的奴才。我们是要……”
“够了!”老头粗暴地打断了陶毅的话,“你们这些当官的,就会花言巧语!我活了大半辈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你们的鬼蜮伎俩,休想骗过我!”
老头说着,猛地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书,高高举起:“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典籍,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的骄傲!你们想要毁掉它?做梦!”
人群中一阵骚动。
有人认出了那本书,那是他们民族的圣典,是他们精神的寄托。
“不能让他们毁了我们的圣典!”
“对!跟他们拼了!”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怒吼,人们的情绪再次被点燃,他们挥舞着拳头,向陶毅逼近。
陶毅的侍卫们立刻拔出刀,将陶毅护在中间。
但他们的人数太少了,面对着愤怒的人群,显得如此的无力。
女教书先生见状,急忙站出来,大声喊道:“大家冷静!不要冲动!听我说……”
但她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嘈杂的声浪之中。
陶毅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苦涩。
他知道,自己的一番苦心,恐怕又要付诸东流了。
但陶毅并没有放弃。
他决定冒险一试,在学府书院举办一场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各民族的学子前来参加。
“这位先生高见!奴家也愿助一臂之力。”女教书先生
这让陶毅精神为之一振
他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
他知道,这次的活动,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艰难程度,不亚于在朝堂上与那些权臣们斗智斗勇。
能否成功,不仅关系到新政的推行,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陶毅的心,也越来越紧张。
他不知道,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民众,会不会在活动当天闹事;他也不知道,那些权臣们,会不会暗中使绊子。
他只知道,自己必须全力以赴,不容有失。
夜幕降临,学府书院内灯火通明。
陶毅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望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心中充满了忐忑。
突然,他感到一只冰凉的手轻轻的触碰了下他的衣袖。
他转过头,看到一张苍白而扭曲的脸,正对着他诡异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