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在蜿蜒的道路上,六个人风风火火地朝着望林县城进发。他们的脚步急切,平路时,双手稳稳地推着自行车,脚下的步伐快得好似一阵风,仿佛有着无尽的精力;下坡之际,两人一组跨上自行车,任其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下,衣袂在风中烈烈作响,兴奋与畅快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只是上坡时,着实有些费力,后面的人咬咬牙,弓着身子使劲儿推,额头上青筋暴起,汗水也渐渐渗出。
没用上三个小时,那望林县城的轮廓便映入眼帘。林轩的脑海中像放电影般,依循着记忆的脉络,迅速锁定了那几家酒楼的位置。他们此次带来的四百多斤野猪肉,很快就被几家酒楼瓜分殆尽。每一斤野猪肉以三十文的价格售出,林轩的手中,不多时便握住了十二两纹银,还有那沉甸甸的五百文铜钱。他小心翼翼地将钱揣入怀中。
“走,咱先找个地方吃饭!”林轩拍了拍肚子,率先说道。
酒楼附近,一家包子铺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一带,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恰似现代的商业步行街。林轩的目光四处游走,心中不禁感叹,这望林县城竟如此繁荣,做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集市里闲逛的人群熙熙攘攘,好一幅鲜活的市井画卷。·
林轩走进包子铺,其余几人也鱼贯而入。店老板见有客到,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老板,包子咋卖?”林轩开口问道。
“老三,咱吃些大饼就成。”林武深知生活的不易,包子的价格于他们而言,或许有些奢侈。
“就是,三哥,大饼管饱还抗饿。”林四瓮声瓮气地附和着,眼神里透着质朴与憨厚。
林轩嘴角上扬,露出一抹笑意,“大哥,咱这一路起早贪黑,连轴赶路,不吃点好的,哪有力气?”
“这位客官,咱这肉包子五文钱一个,烧饼三文钱一个。若是买得多,稀粥免费赠送,只是没什么米粒儿。”店老板热情地介绍着。
林轩心里明白,这所谓不要钱的粥,怕就是米汤罢了。
“来三十个包子,三十个烧饼,六碗稀粥。就这些。”他爽快地说道。老板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可是笔大买卖。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三十个大肉包子和三十个烧饼便摆满了桌。老板又手脚麻利地给每人盛了一碗稀粥,那稀粥真的是稀得能照见人影。六个人早已饥肠辘辘,尤其是林轩哥仨,昨晚几乎未曾合眼,清晨又滴水未进,此刻肚子里空空如也,前胸都快贴后背了。他们也顾不上形象,如饿狼扑食般,风卷残云般将桌上的食物一扫而空。
既已来到县城,林轩便打算带着众人好好逛逛,瞧瞧有没有什么值得买回去的好物。他们首先来到药铺,林轩在药柜间徘徊,精心挑选了一些香料,又买了一些优等硫磺粉。
林轩分别给了林大有他们每人五十文钱,给大哥、二哥各一百文。
“这钱你们拿着,有啥喜欢的就买。”他笑着说道。
林武接过钱,转身去买了些针线,想着家中衣物缝补之事;林威则红着脸,买了些胭脂水粉。林大有三人把钱紧紧攥在手中,他们从未有过如此多的钱财,心中既紧张又激动,还带着一丝不知所措。他们只是单纯地觉得,手中握着钱,心里才踏实。
林轩买了些小玩具和绑头绳。
走着走着,林轩看到有卖草鞋的摊位。上前一打听,价格竟要十文钱一双。不过,县城里卖的草鞋看上去确实比他们脚上穿的要结实许多,样式也更为美观。他蹲下身子,仔细端详着。
接着,林轩在集市里发现有卖黄豆和花生的,可奇怪的是,他四处张望,却并未看到有卖豆腐的,就连刚才那家包子铺里,也未曾见到豆浆的踪影。林轩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他走上前去,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最终以十文钱一斤的价格买下了二百斤黄豆,又以十五文钱一斤的价格购入二百斤花生米。林武他们一脸疑惑地看着林轩,不明白他买这些东西究竟要做什么,但他们选择默默相信,他们知道,林轩做任何事,定有他的深意。
几个人将货物仔细地捆绑在自行车上,准备踏上归程。就在这时,林轩忽然听到两个身着长衫、一副书生模样的人边走边热烈地议论着什么。他心中好奇,便停住了脚步。
只听一个书生说道:“昨日,县丞大人命我去抄县志,我偶然间发现了一个惊人之事。”
另一个书生急切地问道:“何事?”
“我发觉一个规律,咱们这周遭之地,每隔八年,便会遭受一次虫灾。”
“啊,你说的可是那种飞虫蔽日的虫灾?”
“正是,县志上明确记载,每次虫灾爆发,皆是起自县城西面。那里有一片沼泽,湿气弥漫,一旦气候适宜蝗虫繁殖,虫灾便会汹涌而至。我看家中还是多囤些米粮为好,否则,待虫灾来临,周遭众多地方将会颗粒无收,粮价定会飞涨。到那时,普通百姓怕是连米都吃不起了。更甚者,流民将四处游荡,城外的树皮都会被啃食殆尽。”
林轩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愈发震惊。他深知,他们所居住的小莽村就在县城西面,这两人所说的虫灾,岂不是极有可能波及到自己的村子?
他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家乡遭受虫灾的凄惨景象,村民们辛苦耕种的庄稼被蝗虫席卷一空,大家食不果腹,流离失所。
“两位书生请留步!”林轩心急如焚,立刻上前打招呼。
那两个书生闻声停下脚步,他们上下打量着林轩几人,眼中满是疑惑,不知他们有何事相求。
“我想问一下,在何处可以看到县志?”林轩问道。
“你识字?”一个书生挑起眉毛,带着一丝怀疑。
“认识一些。”林轩谦逊地回答。
“你且给我念一下,那块匾额。”书生伸出手指,指向一个店铺悬挂的匾。
“聚齐斋。”林轩不假思索地念出匾上的字。
“还真识字。你是想看看县志吗?”书生有些意外。
“我们村就在县城西面,所以我对虫灾之事极为关注。”林轩诚恳地说道。
“那好,你们就跟我们走吧。”书生见他识字且态度诚恳,便应允了下来。
林轩心中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县志中有虫灾的关键信息,无论如何,他都要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