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昊离开桃林,在蒋家仔细搜寻了一番,最后从祠堂的暗格中找到一枚玉简。
蒋家老太爷最后想控制铜甲尸来对付他,可见蒋家不是普通的官绅之家。
方昊对金银珠宝兴趣不大,这些他要得到十分简单,倒是对炼尸一道很感兴趣。
两具铁尸给他带来了不少帮助,此外终有一天要面对邙山阴傀宗,多掌握一些有关炼尸方面的情况就多一分底气,蒋家能出铜甲尸,其祖上不是道行高深的术士,就和其有关,因此很可能藏有炼尸方面的秘籍、法器等物品。
他取出玉简,熟络地将其置于额头,精神力探入。
轰!
一股意识反向从玉简中顺着他的神识冲进大脑。
「逆生死为阴阳,破阴阳归混沌」
一声充满着沧桑感的声音自耳边响起。
他的脑子像是要炸裂开,瞬间多了不少新的认知。
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再次出现在元宫中。
就在这时,元宫剧烈晃动,差点没站稳,一根粗大的黑色柱子从下方结界中缓缓生出,最上面刻着「九幽尸箓」四个金色大字。
随着黑色柱子不断上升,可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刻着符文,黑色柱子一直向上,很快就到了最上面的结界处。
而元宫中的两具铁尸从不远处飞过来,侍立在这根黑色柱子边上,身上亮起一个个符文,这些符文在黑色柱子的威压下逐一破灭。
符文破灭的同时,刚刚从九龙地宫出来的吴长老突然脸色骤变。
“怎么了?”
张晚晴诧异道。
“我的两具铁尸失去了联系。”
吴长老同样十分奇怪,那两具铁尸给侄子在用,侄子下落不明,不过那两具铁尸还和他保持着联系,只要花点时间,他可以凭借彼此间的神魂联系找到它们。
现在两具铁尸和他断了联系,再要找到它们可就难了。
元宫中,方昊只是略一思量就知道了原因,心中大喜,那吴长老在两具铁尸身上留下的禁制彻底解除,以后不需要「通幽符」也能控制它们。
轰!
元宫又有了新的变化,三根大黑柱透出一缕缕淡蓝色光丝,它们将三根大黑柱串联在一起围成一个光圈。
光圈外漆黑一片,光圈内则明亮如白昼。
中心的紫金色圆盘发出玻璃破碎般的脆响,三道如同花瓣状的纹路从中间向外生出。
方昊明显感觉到温度在急剧下降,走到光圈面前,试探着伸出一根手指,淡蓝色光线从手指穿透过去,没有什么变化,不过里面的温度要比外面高出许多。
他大着胆子走进光圈中,仿若一步踏入盛夏,内外是冷热分明的两个不同世界。
来到紫金圆盘前,它比看上去要大许多,上面布满符文,三道类似花瓣的纹路呈三角对称形状,美轮美奂。
紫金圆盘上堆着许多阴骨珠、血魄晶和煞魂晶,这些是刚刚化解掉蒋家近千口人所凝聚出来的,那些衣物则被挪移到了光圈外的黑暗区域中。
目前他所知道的功能就是加快化解尸骸,凝聚出阴骨珠、血魄晶和煞魂晶,三件东西他经常用到的是血魄晶,阴骨珠和煞魂晶基本没怎么用。
他清算了下,这次共计凝聚出了七十八颗阴骨珠、三十六颗血魄晶以及十五颗煞魂晶。
阴骨珠总数达到了六百二十四颗,血魄晶五十七颗,煞魂晶四十二颗。
自从玉骨出现金色纹路后,血魄晶对他的效果越来越低,估计再过一段时间就基本没用了。
方昊转身看向外面黑暗处,黑暗处的区域是光圈内的两倍大,气温如寒冬般冷。
元宫的变化很大,心念一动,凝神看向外面。
黑暗空间缓缓破开个洞,蒋家祠堂出现在面前。当精神力不再集中时,破开的洞口又慢慢合拢。
方昊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之前虽然能躲进来,却无法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现在总算弥补了这个缺陷。
再次回到外面,先让张凌风安排人进去搜刮财货,一车车的银子、珠宝、布匹、粮食从蒋府拖出来,所有官兵全都兴奋不已。
文先生看向他,感觉对面的赵小侯爷和以前有些不大一样,十分诧异。
方昊又安排人通报利川县衙,说蒋家出了僵尸,全族被僵尸所害,为了避免尸毒传播出去,已经将受害的蒋家人全部焚烧干净。
并且告知利川县衙,两具僵尸还在附近,百姓出行时要格外小心。
利川县知县何茂才收到公文知道僵尸是真,不过蒋家的人到底是死在僵尸手中,还是死在征寇总兵刀下,并不重要。
何茂才没有去找方昊理论,将公文、蒋家外面剩下族人的状书、以及自己参征寇总兵的奏折一起交给河间府通判杨继圣,如何处理全由上面裁定。
方昊同样没有在意利川县的态度,带着大军第二天就启程去萧县。
大军抵达时,萧县的知县、主簙等官吏和当地豪绅迎出十里外。
他们一直在关注利川县的情况,蒋家全族几乎被僵尸杀绝的消息早就传到了这边,没有一个人相信,一边痛骂赵小侯爷残暴不仁,一边拼命筹集粮草,没人愿意成为下一个蒋家。
蒋家有镇西将军还被征寇总兵给屠了,他们又有什么资格对抗。
接下来征寇大军一路顺遂,没有一个县敢不给粮草,少给粮草。
十天后大军终于来到河西走廊。
而这些天里,西京的朝堂炸了锅。
利川县何茂才的奏折让所有勋贵和大臣以为自己听错了,征寇总兵说僵尸杀了利川蒋家近千口人,蒋家人则说征寇总兵屠杀了蒋家满门,并且将蒋家几百年的家财全部劫走,利川县知县何茂才参征寇总兵带兵围住蒋家,杀人放火、劫掠财货,罪不可恕!
满朝文武没人相信方昊说的僵尸杀人,就是用屁股想都知道蒋家人和知县何茂才说的才是整件事情的真相。
于是魏帝的桌子上堆满了参征寇总兵赵翊宸的折子,一天后,终于有人参司马如风,说他当初举荐赵翊宸接替安州卫何彪是任人唯亲。
如果没有蒋家的事,勋贵们会站出来支持司马如风,可是出了蒋家的事后没人站出来,显然大家都觉得司马如风在这件事上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