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棒槌,你知道附近哪儿有客栈吗?”马奴随口问道。
“俺从没去过县、镇那种大地方,不知哪儿有客栈,但丐爷哪儿都去过,他一定知道。”
“这丐爷在哪儿?”
那孩子指着不远处的一座寺庙,说道:
“丐爷和小棒槌都住在这山神庙里,俺带大哥哥去找他。”
小棒槌拉起马奴就走。
马奴对身边的一个侍卫小声吩咐道:
“你去了解一下,这刘家是什么货色,在村里口碑如何。事后在到那庙中会合。”
“你个小棒槌,又去臭刘霸天家了吧?”
还没待众人走近,从庙里就传出了一个苍老的声音。
这个丐爷年过五十,头上的毛发,不仅花白,还格外地稀少。当他发现进来的不止小棒槌一人时,显得有些紧张。
马奴赶忙开口说道:
“老人家,我们是路经此地的游客,想打听一下哪儿有客栈。”
“是远道来的客人呀,快请坐,恕老朽在这庙里没备桌椅,各位只能是席地而坐了。”
这叫丐爷的老人,开始可能误以为是刘霸天家的人追着小棒槌来找晦气。
现在知道是远方游客,老脸上马上现出了友善。
“不了,天色已晚,还请老爹告知最近的客栈,我们好早点去,还能多睡一会儿。”
“各位客官算是问对了人,这方圆百里,就没有老朽没去过的地方,不知道的事儿。”
老人略显得意地继续说道:“离这儿最近的客栈在西济镇,大约有十多里路。”
他瞅着马奴一行人,当他看到雅洁后,便轻轻摇着头,说道:
“但那家客栈只有两间大客房,里面是大通铺,有时一个屋里要睡二十多个人,主要是来往打尖过夜的车把式,不适合你们的。
要住好一点的,最近的是城关镇,距这儿有近三十里路程。”
丐爷说完,因久坐难受,稍稍移动了下身子。
马奴等人这时才发现,老人家右边那破破烂烂的袖管中,竟然是空的,他只有一条胳膊!
“老人家,您这胳膊......?”马奴轻声问道。
“唉...十年了,别提它啦。”
在马奴的一再追问下,这位丐爷才述说起了往事:
“十年前,横行海上的倭匪突然登岸 ,一路烧杀抢劫,所经之处,村镇房屋被毁,百姓惨遭杀戮。
为保家园和性命,当地民众唯有奋起反抗,小棒槌的爹,就死在了与倭匪厮杀的战场上,他的母亲不久也被倭匪杀害。
老朽这条胳膊,就是那时被倭匪砍掉的,还伤了一条腿,行走十分不便。
还请各位休怪老朽不能起身相迎,失了礼数。但老朽也算是不赔,有两个倭寇,死在了老朽刀下。”
老人晃晃了那空袖子,动了动左腿,满腔悲愤,且十分自豪地回忆着往事。
马奴原想在此等那名打探消息的侍卫,没想到这个残缺老丐竟是位抗倭英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他更想从老人口中,多知道些十年前的那场御外厮杀。
马奴让雅洁从包中拿出些吃食,递到老人手里,自己索性也坐在了地上。
“当时官兵为何不出战迎敌?”
“唉...那时大夏朝堂动荡,国库空虚,海防形同虚设,鲁州的官兵一触即溃,遭难的只能是平民百姓了。
幸而有许多江湖义士挺身而出,在陈大侠夫妇的号召带领下,奋勇杀敌,用时两个多月,承受了惨重伤亡,总算是将倭匪赶下了海。”
“陈大侠?您知道这个陈大侠是哪个江湖门派的吗?”马奴听到陈大侠三字,猛地一怔,马上接着问道。
老人摇头说道:“我也只见过陈大侠夫妇两次,他们年龄不大,那时也就二十出头,但身手功夫极为高强,夫妻俩每逢交战,必冲在最前面,令倭匪闻风丧胆,深得江湖人士和当地百姓的拥戴。
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出自哪个门派,他们自己也从不提及,老朽就更无法知晓了。”
“那陈大侠夫妇后来去了哪里?”
马奴一听到老人家所说的大侠姓陈,当年二十多岁,武功极为高强,还不愿暴露出自己的门派出身......。
便陷入了沉思,综合分析,这陈大侠夫妇极可能就是陈爷爷的儿子和儿媳。
他甚至在暗暗企盼,要是陈爷爷当年所得消息有误,他的儿子儿媳还活在世上,那可就太好了。抱着这样的想法和希望,马奴继续问道。
“唉...。在陈大侠的带领下,鲁州百姓和江湖义士,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很快就占据了上风,经过多次交战,将那些无恶不作的倭寇斩杀过半,其余也被赶到了海边。
可倭匪对陈大侠夫妇恨之入骨,他们在下海逃出大陆前,竟使出阴招,不惜一切代价,集中力量设伏,将落单的陈大侠夫妇包围了起来。
那可是一场力量悬殊的生死搏杀,其惨烈程度无不令人惊悚,据后来赶到战场的人说,到处都是倭匪的死尸,少说也有上百具......。”
“那陈大侠夫妇......。”马奴双目紧紧盯着老人,心里还存有一线希望。
丐爷那满是沟壑的脸,变得异常凝重,缓缓说道:
“那时,我已身负重伤,无法前往现场,但听亲眼目睹的兄弟们说,陈大侠夫妇,最终体力耗尽,双双战死在当场,在收敛埋葬他们时,发现每人身上的大小伤口不下几十处,都是血尽而亡啊。”
马奴原本还有的一线希望彻底熄灭了,心也降到了冰点。他对这两位为抵御外辱,英勇献身的前辈,内心充满敬仰的同时,也为他们感到不愤。
以他们的大义,和为民族,为国家立下的丰功伟绩,本应与岳飞、文天祥等历史名人享有同样的待遇,为后世所铭记和瞻仰。
但只因他们是江湖人物而非达官贵人,竟然在各类历史文献中毫无记载。
要不是自己穿越到这大夏,根本就不知道历史上还有他们的存在,更无法知晓,他们为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妈的,历史是无数平民百姓用鲜血和汗水创造出来的,绝不是那些酸臭文人用笔书写出来的。
后人阅读历史,以史为鉴,还真要仔细甄别,去伪存真,稍不留意,就可能被蒙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