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2年,凛冽寒冬将会宁府紧紧包裹,如刀割般的北风呼啸着,吹透了城中的每一处角落。完颜宗干的府邸内,一片忙碌与喜悦。随着一声清脆的啼哭划破阴霾,产婆匆匆走出房间,满脸笑意地向焦急等待的完颜宗干说道:“大人,恭喜您!夫人生了个健壮的小公子。”完颜宗干急忙迎上去,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看着婴儿皱巴巴却充满生机的小脸,轻声呢喃:“生于皇族,未来定要在这权力的朝堂上闯出一番天地。”
这个孩子,便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孙、完颜宗干的次子——完颜亮 。他的诞生,恰似一颗巨石投入权力的深潭,瞬间激起千层涟漪。在这个等级森严、权力至上的时代,尊贵的皇族血脉成为他与生俱来的政治资本,宛如一把开启辉煌仕途的金钥匙,为他铺就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路。
1140年,年仅18岁的完颜亮,恰似初升的朝阳,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天眷三年,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一场盛大的册封仪式正在举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册封完颜亮为奉国上将军,望其忠心为国,屡建奇功……”宣旨官的声音在大殿中悠悠回荡。
完颜亮身着崭新的官服,跪地谢恩,声音洪亮而坚定:“臣完颜亮,承蒙陛下厚爱,必当肝脑涂地,为大金鞠躬尽瘁!”金熙宗坐在龙椅上,微笑着点头:“你年轻有为,日后朝堂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走下朝堂,一位老臣迎上来,笑着说道:“贤侄,这可是你仕途的好开端,往后要好好把握机会啊。”完颜亮拱手行礼,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多谢前辈提点,我定会全力以赴,做出一番成绩。”初入官场的他,凭借聪慧敏锐与皇族身份,迅速崭露头角。在一场宴会上,他与朝中权贵举杯畅谈:“大人,如今大金正值发展之际,正是我们为国家效力,施展抱负之时,日后还望大人多多关照。”凭借这样的交际手段,他广结人脉、扩充势力,为飞黄腾达埋下伏笔 。
时光流转,四年后的皇统四年(1144年),完颜亮凭借卓越表现与家族助力,进阶为龙虎卫上将军。府邸中,下属们纷纷前来祝贺。“恭喜将军荣升龙虎卫上将军,这可是无上的荣耀!”一位副将满脸敬佩地说道。
完颜亮嘴角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这只是开始,朝堂之上还有更高的位置等着我。”此时,一位谋士凑近说道:“将军如今权势渐长,但也需小心行事,朝堂局势复杂,各方势力都在盯着呢。”完颜亮点点头:“我心中有数,这大金的权力中心,迟早会被我掌控。”随着权力与地位攀升,他在金国朝堂的影响力如涟漪般扩散,一举一动皆牵动各方目光,而他的野心也愈发膨胀,将目光牢牢锁定在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心。
皇统七年(1147年),一纸诏书将远在地方的完颜亮召回京城,出任同判大宗正事、尚书左丞。接到诏书时,完颜亮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对亲信说道:“陛下召我回朝委以重任,此番定要在这权力中心大展身手。”
回到京城后,他每日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在一次朝堂辩论中,针对一项新政策,大臣们争论不休。完颜亮站起身,条理清晰地阐述观点:“此政策虽有风险,但从长远看对大金发展极为有利,我们不应畏缩不前,而应把握时机,锐意进取。”他的言辞令在场众人纷纷侧目。在权力旋涡的核心,他深刻体会到权力的巨大诱惑。深夜,他独自在书房沉思:“权力真是令人着迷,我一定要站在这权力的巅峰。”欲望如恶魔般逐渐吞噬他的理智。
终于,在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压抑已久的欲望彻底失控。深夜,完颜亮在密室中召集心腹。“如今金熙宗昏庸无道,大金若继续如此,必将走向衰落。今晚,便是我们改写历史的时刻!”他低声说道。众人纷纷点头,其中一人问道:“将军,此次行动事关重大,万一失败……”完颜亮眼神坚定:“生死成败在此一举,只要我们计划周全,定能成功。”
那个血雨腥风的夜晚,皇宫被肃杀之气笼罩。完颜亮带领死士悄然潜入金熙宗寝宫,随着金熙宗倒在血泊,完颜亮成功登顶皇位,改元天德 。登基大典上,他站在宫殿高台,俯瞰着文武百官,大声宣告:“从今往后,这大金由我主宰,我要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
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完颜亮野心膨胀到极致,妄图实现南北一统的霸业。朝堂之上,他目光炯炯:“南宋富饶,如今正是我们挥师南下,一统南北的时机。诸位爱卿,可有信心随朕踏平南宋?”“愿随陛下出征,为大金开疆拓土!”众臣纷纷跪地高呼。
于是,他大手一挥,兵分四路向南宋进军。然而,命运却突然转折。南征途中,堂弟完颜雍在东京辽阳府称帝的消息传来。“什么?完颜雍竟然称帝了?”完颜亮愤怒地将酒杯摔在地上,“他好大的胆子!”
内部矛盾激化,各方势力重新站队,完颜亮的军队士气遭受重创。而金军在采石矶南渡长江时,又遭南宋军队顽强抵抗,惨败而归。营帐中,完颜亮怒视着众将:“这一战为何会败?你们都给我如实说来!”一位将领战战兢兢地说:“陛下,宋军抵抗顽强,我们内部又人心惶惶……”“够了!”完颜亮打断他,“我不甘心失败,必须从瓜洲再次渡江!”
他下达疯狂命令:“勒令将士三日内渡江,否则处斩随军大臣!”一位老将上前劝道:“陛下,士兵们连日征战,疲惫不堪,此时强行渡江,恐怕……”“住口!”完颜亮怒吼,“三日之内必须渡江,违令者斩!”这道命令激起千层浪,最终兵变突起,曾经威风凛凛的完颜亮在12月15日被缢死,年仅40岁,他的雄心霸业如梦幻泡影,只留下一段充满争议的传奇历史。
完颜雍,公元1123年3月29日出生于会宁府会宁县。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他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养成稳重、谦逊的性格。金皇统年间,他被金熙宗册封为葛王,授兵部尚书。在任上,他兢兢业业。一次朝堂议事,讨论边防问题时,他站起身说:“我认为应加强边防兵力部署,改善士兵生活条件,如此才能提高军队战斗力。”他的建议得到许多大臣认可。
但金熙宗晚期,朝堂风云变幻,权力斗争激烈。深夜,书房内,妻子乌林答氏忧心忡忡地对完颜雍说:“如今朝堂动荡,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我们需格外小心。”完颜雍皱着眉头点头:“我明白,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关键时刻,乌林答氏献策:“王爷,将父亲的白玉带献给金熙宗,或许能缓解当前危机。”完颜雍依计而行,成功保住官职,他感激地对乌林答氏说:“多亏了你,不然这官职可就保不住了。”乌林答氏温柔地笑了笑:“夫妻之间,何须言谢。”
海陵王完颜亮即位后,对完颜雍猜忌不断,频繁调动他的官职。乌林答氏又劝道:“王爷,多献珍宝表忠心,或许能打消他的疑虑。”完颜雍照做,慢慢打消了完颜亮的疑虑。金正隆六年九月,完颜雍赴东京任留守,海陵王派副留守高存福暗中监视。同年十月二日,南征万户完颜福寿、高忠建等人因不满海陵王残暴统治,归附完颜雍。“王爷,海陵王残暴无道,我们愿追随您,推翻他的统治。”完颜福寿诚恳地说。完颜雍沉思片刻:“此事非同小可,让我再考虑考虑。”然而高存福欲告密,完颜雍等人便击杀了他。各路军队见状,纷纷劝说完颜雍登基称帝。
完颜雍深知这一步的重大意义,前往太祖庙祭告祖先:“太祖在上,雍本无意皇位,但如今局势动荡,为了大金百姓,雍愿承担这份责任,祈求太祖庇佑。”而后,他返回宣政殿正式即位,改年号为“大定”,开启治国之路。
即位之初,完颜雍面临重重难题。朝堂上,一位大臣焦急地问:“陛下,如今契丹移剌窝斡起义,与宋朝关系也紧张,我们该如何是好?”完颜雍沉稳地说:“先集中兵力镇压起义,稳定国内局势。至于宋朝,派人试探求和意向,能和则和,若不能和,做好战斗准备。”
他迅速调兵遣将,亲自指挥镇压起义。战场上,他骑着战马鼓舞士兵:“将士们,为了大金的和平与安宁,冲啊!”成功稳定局面后,金大定五年,他审时度势,与宋朝签订“隆兴和议”。议和营帐内,完颜雍对宋朝使者说:“此次和议,望两国能长久和平,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宋朝使者点头回应:“我大宋也期望和平,愿遵守和议条款。”
在和平时期,完颜雍大展宏图。他崇尚勤政节俭,每日早起处理政务,生活简朴。朝堂上,他对大臣们说:“我们要为百姓做表率,节俭度日,不可奢靡浪费。”他改革吏治,选拔贤能,惩处贪污。“若有官员贪污受贿,一经查实,绝不姑息!”在他的治理下,金国官场风气焕然一新。
他推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百姓负担,还尊崇汉化与儒学,推广汉文化,设立学校培养人才。“汉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学习借鉴,提升大金文化水平。”在他的倡导下,开创了“大定之治”的繁荣景象。同时,他也不忘民族根源,鼓励女真人学习本民族语言、骑射等传统技艺。“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根,要传承民族技艺。”然而,在处理蒙古鞑靼游牧民族问题上,他虽采取防范措施,但未能消除威胁。议事厅内,他忧虑地对大臣们说:“对于蒙古,我们该如何是好?”一位大臣建议:“陛下,先加强边境防御,派使者交好,再徐徐图之。”完颜雍微微点头:“也只能如此了。”
此时,南宋出现了穿越而来的李炎。凭借对历史的了解和自身智慧,他敏锐察觉到完颜雍领导下的金国发展对南宋的威胁。朝堂上,他忧心忡忡地说:“金国在完颜雍治理下日益强大,我们必须早做准备。”一位官员问道:“李大人,您有何高见?”李炎回答:“加强自身实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密切关注金国动向。”他回想起宣扬蒙古会灭金占宋一事虽阻碍了铁木真发展,但金国强盛仍让南宋难以招架,心中满是忧虑。
在李炎的领导下,南宋经济蓬勃发展。他深知农业是国家根本,亲自下田指导农民种植番薯、配套杂交水稻和小麦。“乡亲们,按这方法种植,注意间距和施肥,今年必定丰收。”一位农民疑惑地问:“李大人,这法子能行吗?”李炎笑着说:“放心,我还能骗你们不成?保准有好收成。”他还组织编写农书发放给百姓,百姓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同时,他重视军事力量提升,召集能工巧匠改良红衣大炮。工坊内,他对工匠们说:“这红衣大炮关系到南宋安危,大家齐心协力,让它威力更大。”工匠们纷纷回应:“大人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经无数次试验改进,红衣大炮威力大增,成为南宋军事新倚仗。
李炎深知经济发展的同时需拓展地盘。营帐内,他对手下说:“我们要为未来国家贡献力量,统一陆地,渡海教训倭寇和英国,绝不让他们肆意妄为。”手下坚定回应:“大人,我们都听您的,一起努力!”
李炎不想耗费时间精力在内耗上,认为应让蒙古消耗金国实力。经过深思熟虑,他想到一计:全力攻打金国占领的城池,邀请蒙古使者观战。他找到二哥,急切地问:“二哥,红衣大炮和炮弹制作进度如何?”二哥皱着眉头说:“制作困难重重,全靠人工,产量低,精度也难保证,工匠们日夜赶工,还是难以满足需求。”李炎无奈地说:“我们没时间等了,必须尽快运往前线。”
他面色凝重地下达密令,要求将所有红衣大炮及大量炮弹以最隐秘方式运往战事吃紧的前线,并反复强调运输务必确保安全。运输队伍深知任务重大,小心翼翼前行,终于成功抵达前线,将武器交付岳家军及李炎亲自训练的精锐部队。
紧接着,李炎召集各路元帅和将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当他说出对敌方城池展开全方位无死角的猛烈攻击,实施近乎屠杀式的疯狂进攻时,整个营帐瞬间陷入死寂。一位将领忍不住说:“大人,如此残忍的进攻,恐怕……”李炎神色严肃:“我也不忍,但唯有如此,才能尽快结束战乱,让百姓过上安宁生活。”短暂沉默后,众人纷纷点头,目光交汇中满是默契。
阳光洒落在宽阔校场上,李炎身着黑色甲胄,站在红衣大炮旁,亲自上阵示范操作。“诸位请看,首先根据敌军方位调整炮身角度……”将领们围拢过来,纷纷提问:“若风向突变该如何应对?”“炮弹射程如何准确把握?”李炎耐心解答。经过三天紧张有序的教学演练,将士们逐渐得心应手,一支崭新的炮弹部队初步组建完毕,他们迫不及待要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李炎与岳元帅、杨副元帅聚于营帐共商战事,最终决定五日之后正式发动进攻,目标是拿下南阳和信阳两地,推进南宋与金国的分界线。
此时,金国完颜雍坐在宫殿中,眉头紧锁。探子来报:“陛下,南宋似乎在进行大规模军事准备,但具体意图不明。”完颜雍沉思片刻说:“密切关注南宋动向,加强边境防御,不可掉以轻心。”
在南宋,李炎派出密探潜入金国收集情报,还开展舆论宣传激发百姓爱国热情。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战争,纷纷表示愿意为保卫国家贡献力量。
蒙古使者接到南宋邀请后议论纷纷。一位使者说:“南宋邀请我们观战,不知有何意图?”可汗权衡利弊后说:“派出一支精悍使者团前往,看看其中玄机。”
在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之际,李炎站在南宋城楼上,望着远方,目光坚定:“这场战争将改变南宋命运,我定要带领南宋走向胜利,开启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