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李云志的烟后葛老头自然是更加的热情了。
他本来想亲自帮着李云志把东西搬进学院里但是想到自己还要看门,所以往学院里瞅了瞅。
还真看到了两个人,赶紧冲着他们喊道:“王夫子,李夫子,你们两个过来一下,帮着这个刚刚入学的云志同学把行李拿进去。”
这两个夫子听到后还真往大门口走了过来。
学院里的夫子都知道这葛老头是葛山长的亲爹,所以对他说话也格外的客气。
“葛老先生,不知您唤我们二人有何指教?”
其中一个长相略微胖一点的夫子开口问道。
葛老头摆摆手说道:“指教不敢当,这位小同学是第一天入学,你们帮着他把东西拿进去吧。
顺便把他领到你们葛山长那里,这可是你们葛山长亲自收的学生。”
两人听到这话都齐齐的向着李云志看去。
能得到葛山长的青睐,想必这位同学是有过人之处的。
到时候若是能分到自己的班里说不定还能有大好处呢。
想到这里两人都笑眯眯看着李云志,帮着他拿起行李就往学院走去。
李云志很想说这些行李其实他自己可以拿的了的,但是见两人这么热情他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还恭恭敬敬的对着两人行了一礼:“多谢王夫子,李夫子,有劳二位了。”
两人带着李云志直接去了山长的办公处。
葛山长正想着李云志今天能不能按约定的时间来学院里呢,就见李云志跟着两位夫子走了进来。
李云志穿戴一新,跟前天来学院里求学的时候截然不同。
葛山长满意的点了点头,虽说他教书育人不注重家世,但是作为读书人应当先正衣冠。
李云志见到葛山长后对着他躬身行了一礼:
“学生李云志前来报到。”
“好,好,我一直在等着你呢,对了,上次忘了问你,你之前可曾读过书?
我要根据你的具体情况给你分班。”
西风书院的班级一共有甲乙丙丁四个四个等级。
这丁班是最初级的班级,属于启蒙教育,就跟前世的一二年差不多。
以此类推,甲等班是学院最高等的班级,里面的学生都是学院里学识最好的。
但是跟前世不一样的是,这些班级等级制度严格,要想从低一级的班级晋升到高一级的班级是要经过严格考核的。
需要每门功课都是甲等才能进入下一个班级。
尤其是甲等班很难考的。
当年李富祥的资质算是不错的了,十二岁就中了童生,但是他也只是考到了乙等班。
如果是之前李云志肯定会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有基础,不愿意跟那些一二年级的学生一样从头开始启蒙。
但是现在自己连字都认不全他怎么好意思说要跳过丁班呢。
想到这里李云志开口说道:“启禀先生,学生虽然识的几个字,但是从来没有上过学,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所以学生愿意从头学起。”
李云志的一番话是发自内心的,他也想直接进入甲等班,但是奈何实力不允许啊。
不过这番话听在葛山长的耳朵里却认为李云志是自谦。
他可不相信能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番话的人没什么学识。
不过他愿意成全李云志这番认真求学的心。
于是开口说道:“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勉强你。
不过我只给半年的时间,你一定要从丁班升到丙班。”
李云志听到这话赶紧回道:“谨尊先生之命,学生定然在半年之内升入丙班。”
李夫子和王夫子不知道李云志的情况,不过听到他这话倒是觉得这少年挺狂的。
这丁班升入丙班虽然是最最容易的,但是目前最快升入的学生也要将近两年,这李云志真的能在半年之内升入丙班吗。
可别年少轻狂,到时候自己打自己的脸。
葛山长看了李夫子一眼说道:“李夫子,这李云志就暂时放在你们班里了,你带回去吧。
你们都姓李,说不定500年前还是一家,你定然要好好照应些才是。”
李夫子听到这话喜上眉梢:
“山长放心,我定然会尽竭全力的培养他,绝对不会埋没了人才。”
说完就领着李云志走了。
他先帮着李云志安顿好了宿舍,给他找了一个床铺。
此时的学生都在上课,宿舍里并没有其他人。
李云志手脚麻利的铺好了床,又拿出自己事前准备好的文房四宝跟着李夫子去了教室。
尽管李云志已经做了好准备,但是一进教室整个人还是有些懵圈。
这教室里坐的都是六七岁的孩子,大的也不过八九岁。
他毋庸置疑是这群孩子里的老大哥。
最关键的是他心里年龄更大啊。
这种感觉就像让一个正常上班的人突然去上幼儿园一样。
这感觉让李云志有些哭笑不得。
李云志一进教室,本来热闹的教室突然就安静了下来,大家齐刷刷的看着他。
大概是这群孩子怎么也想不到,他们丁班还能迎来一位年纪这么大的学生。
李夫子郑重的向这些孩子们介绍了李云志,毕竟都是七八岁的孩子,心思也没有那么复杂。
等李夫子介绍完李云志后教室里就响起了一片掌声。
李夫子给李云志指了个最后排的位置。
没办法,他也很想照顾一下李云志给他找个好位置,但是李云志毕竟十一岁了。
虽然个头不是很高,但是比起这些孩子们还是高出一截的。
李云志也很自觉的坐到了后面。
他上学的时候一直都坐在前面,现在也感受一下最后一排学生的待遇。
李云志坐好后就开始上课,正好讲的是那本千字文。
因为李云志是半路入学的,这本千字文已经学了将近一半了。
像前面的那些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早就学过了。
他们已经学到了旷远绵邈,岩岫杳冥了。
前面的就靠李云志自己摸索了。
夫子读一句,李云志也跟着读一句。
但是李云志惊奇的发现只一遍过去这些字就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甚至连笔画都清清楚楚的。
李云志心里一惊,难不成他还拥有了目不忘的本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