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雨对于江南来说真是弥足珍贵,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过后地里居然冒出了绿芽。
老百姓们见到这种情况更是发自内心的开心,他们有活下去的希望了。
朝廷不仅给他们发了救济粮,还给他们求来了一场大雨,又铲除了留王这个毒瘤,百姓们心中感激,都自发的到李云志住的地方去感谢他。
李云志吃完早饭正打算出门,结果一开门见大门口围了许多老百姓,李云志一时有些懵圈。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这些人就齐齐的跪着在地,一个年纪较长的老大爷声泪俱下的说道:“李大人,你救了咱们江南的万千老百姓啊。
若是没有你我们就算不饿死也得被这干旱折磨死。
你不仅给咱们老百姓带来了粮食,还给我们求来了场大雨,是你给了我们条活路啊。
我们深知大人的大恩大德无法报答,只能到这里来给大人磕头表示我们的感激之情。
小老儿代表我们全家叩谢李大人的活命之恩啊。”
李云志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来感谢自己的。
他赶紧上前把这老者扶了起来,随后又对其他人说道:“大家伙都起来吧。
你们的谢意本官感受到了,只是本官受之有愧啊。
本官身为朝廷命官,只是做了自己份内之事,是陛下心系天下万民,得知江南可能有灾情毫不犹豫的就从国库里拨付粮草,才使江南百姓不至于饿死。
至于求雨,本官也没那么大的脸面,本官也只是代陛下祈雨。
本官临行之前陛下赐予本官上方宝剑让本官便宜行事。
所以你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是陛下不是本官。”
李云志把这些功劳都归功于叶瑾寒,尽管他跟叶瑾寒交情不错,叶瑾寒也器重他。
但是他深知功高盖主的道理,他有野心,将来可以做一代名相,成为一代权臣。
他可以成为朝堂中的实际操控者,但是绝对不能让叶瑾寒忌惮自己。
一旦被皇帝忌惮了,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放下手里的权利,隐藏于市井之中,做一个普通百姓。
二是起兵谋反,坐到那至高无上的位置。
但是这两者都不是李云志想要的,他要成为不被皇帝忌惮的权臣,就得时刻考虑叶瑾寒的利益。
果然这些民众听了李云志的话嘴里都高呼着陛下仁德的口号。
不过他们嘴上虽然这样说,心里最感激的人还是李云志,他们甚至商量着要给李云志立碑作传。
几天后李云志得到了叶瑾寒的批复,留王叶晨安及其府里的一众姬妾押解进京。
后崖山发现的银矿由朝廷全面接手,已经开采出来的银子交由李云志全权处置。
叶晨安的两万私兵虽然有罪,但是好在他们迷途知返,又主动交出了叶晨安,也算是功过相抵了。
但是他们不是朝廷的军队,责令他们解甲归田,对于以往的事一笔勾销,既往不咎。
至于投靠叶晨安的官员全部押解进京,等候发落。
对于不曾参与留王谋反的官员加以表彰,布政使司高扬在其位不谋其政,但念在没有背叛朝廷的份上官降六级,出任江南府知府。
原江南府知府忠心报效朝廷,却遭贼子毒手,特追封其为忠诚伯,修建祠堂,受朝廷香火供奉。
至于李云志和马金忠等人在此事中立下大功,等回京后再行嘉奖。
另外叶瑾寒还单独给李云志写了一封书信,里面都是一些朝堂上近来发生的事情。
叶瑾寒还表示这次的事情多亏了有李云志运筹帷幄,才不至于酿成大祸,但是朝堂中也离不开他,让他处理完江南的事火速回京。
李云志看完叶瑾寒的朱批之后,当即便让谢文渊和马金忠去办了。
他自己则收拾东西准备回京。
杨家四兄弟得知这个消息后都松了一口气,在江南这几个月他们过得是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好在一切结果都是好的,他们也能安安稳稳的回京了。
不过经过江南这些事他们四人都稳重了不少,尤其是杨天英,在小事上也能够独当一面了。
李云志对此相当满意。
他一边收拾行装,一边对着杨天英几人说道:“你们无论是在这次赈灾中还平乱中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
回京之后我定会向陛下禀报此事的,若是运作的好了你们说不定能进入朝堂呢。”
杨天英几人听了之后非常的激动,他们是泥腿子出身,本来这一辈子是无望进入仕途的。
能在李云志跟前跑跑腿,挣一份体面已经是祖宗庇佑了。
若是能进入朝堂,哪怕是没有品级,只要能吃上皇粮他们也算是改换了门厅啊。
“表弟,你知道我们几个一向嘴笨,不会说什么花言巧语,但是咱们心里有数。
咱们兄弟有今日都是你给的,你放心,不管我们兄弟将来怎么样都唯你马首是瞻。
你让咱们往东咱们绝不往西,你让咱们撵狗,咱们绝对不打鸡。”
李云志:......
他这表哥果然不太会说话,他有这么无聊吗还让他们撵狗打鸡的,他们以为这是在乡下呢。
李云志是知道怎么收买人心的,他笑着说道:“表哥,瞧你说这话,咱们是表兄弟。
我娘跟舅舅他们一向亲厚,我对你们自然也亲厚了。
既然是兄弟就不要说这些客套话,难不成咱们自家兄弟将来有什么事你们不帮我会去帮外人吗?
咱们之间这点信任还是有的,虽然你们在我手底下做事,但是我从来没有把你们当成下属和下人看待。
在我心里,你们就是我实打实的兄弟。”
若是李云志只是个平头百姓,这话说的并不会让人觉得有多大的感触。
但是李云志是五品朝廷命官,这次回去后恐怕官位还会往上升一升,但杨天英他们只是普通老百姓。
李云志说出这番话就显得格外的感人了。
杨天英几人越发的坚定了自己跟随李云志的信念。
就在几兄弟讨论着回京之后的事宜,高扬登门拜访李云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