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七月十五日,广东,龙涯门港口,南风吹拂,烈日灼灼。
在葡属澳门与大明疆域的交界处,龙涯门口一艘巨大的海船静静泊着,朱红龙纹于帆上随风招展,耀眼夺目,船头悬挂“唐·吉·诃德”金字铭牌,正是朱由检亲赐的“大明荣誉骑士专属返航船”。
岸边的三百名锦衣卫肃然而立,为一人开道。
这人身披银甲,手握佩剑,背披大明王袍与西班牙骑士披风——正是西班牙骑士、东方战功赫赫的“堂吉诃德”。
“终于回到了这里。”他仰望蔚蓝的天际,眼神却比初来大明时更加坚定,带着一抹深深的骄傲。
但他才刚踏上码头,葡属澳门总督马士加路也便怒气冲冲地带人拦住:
“堂·吉·诃德,你这个西班牙佬,竟敢带着兵马闯入我葡萄牙的殖民地!你这是挑衅王国的尊严!”
他怒目圆睁,目光落在那艘“威风凛凛”的巨船上,更是气得发抖。
堂吉诃德还未开口,他身后的锦衣卫中为首之人,名叫李风云,冷笑一声:
“你这等佛朗机人,也配妄言这龙涯门是你们佛朗机的地盘?你以为我们大明的疆土可由你随意踏污?”
“我们来送的,是为我大明斩蚩尤、平蛮夷、定乾坤的大英雄——大明特赐‘荣誉骑士’堂吉诃德将军!”
马士加路也一愣,这才认出那身银甲骑士,不禁后退一步。
李风云冷喝:“你方才口出狂言,侮辱大明功臣,辱我大明国威。来人,先关进监狱,交陛下亲裁!”
“是!”几十名锦衣卫蜂拥而上,将马士加路也及其部属当场拿下。
望着那批葡萄牙人被押往监狱,李风云回过头,抱拳一礼:
“堂吉诃德将军,已无妨碍。船已备好,黄金和佩剑皆在船舱,三百精兵护航,全程安全。”
堂吉诃德眼中泛着光:“我从未想过,东方一游,会让我真正成为心目中的骑士。请代我向陛下致谢。”
他昂首登船,站在甲板上挥手告别:“朋友们,再见。若大明有难,他日我唐·吉·诃德,必再披甲归来!”
随着号角响起,大船扬帆而起,驶入浩瀚海天之间。
——那一抹银影,终将被西方史册所铭记。
同一时间,在京师的大明皇宫,宁采臣正坐于贡院偏堂,手执毛笔,沉思良久。
他身着青衫,神色沉稳。周围文人士子,皆翘首以盼,毕竟今日是今年京试殿试之日。
朱由检言出必行,果然亲临主考。
主考席上,左为礼部尚书,右为十数名文臣。正中是当朝皇帝,穿常服,神色庄严。
礼部官员宣布开题:
“本年殿试之题——‘何以致太平?’”
众士子低头凝思。
宁采臣下笔如飞。
“致太平者,非一朝一夕之制;非独一人之言,亦非刀兵之胜。太平者,当安民心、修吏治、戒贪暴、和四夷、平妖祸、崇仁政……”
他落笔自信,思如泉涌,文采如流。不到两柱香时,一卷洋洋万字已成,旁人纷纷瞠目。
至夜,朱由检亲阅宁采臣答卷,阅至一半便沉默不语,目中露出欣慰之色。
“此文不止有胆识、有眼光、有仁政之志,更有大乱之后对苍生之悲悯。”
朱由检站起身,对众臣宣布:
“宁采臣,赐状元!”
朝堂一片轰动。
宁采臣跪谢皇恩:“臣定不负圣恩,死而后已。”
朱由检亲自将御赐状元袍加于其肩,低声说:“你不是为了荣华富贵来的,你是为了母亲而来。她,若能看到今日,应当很欣慰。”
宁采臣眼眶泛红,低头应道:“陛下明见。”
这一夜,万家灯火,庆功遍地。
百姓口口相传:
“当年赶考少年,如今成了一人平魔,一文定国的状元郎!”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八月二十五日,浙江温州郊口。
骄阳正炽,官道两旁已然人山人海,旗帜高悬,锣鼓齐鸣。
只见一队锦衣卫肃然整齐,开道而来,身后紧随一架雕龙马骄,红缨飘舞、虎旗招展,八匹高头大马驮着仪仗,气势恢宏。
“宁采臣回来了!”
“咱温州的状元!那可是亲手斩了蚩尤的大英雄啊!”
乡亲们一边高喊,一边涌上前来围观。男女老幼皆满脸激动,仿佛不是一个人回来,而是一尊活神。
曾在京任小吏的张三忍不住站在人群中央喊道:“你们知道吗?宁大人不仅是状元,还是文武双全,前阵子在战场斩妖魔、定乾坤,连皇上都说要他辅国安民!”
“真的假的?”旁人惊叹。
“我在户部亲耳听见内侍传旨,说他救驾有功,名震中枢!”张三语气笃定。
人群一听,更是沸腾。
就在这时,马骄缓缓停于宁府门前。
轿帘一挑,少年状元——宁采臣着一袭官袍,头戴纱帽,从容下轿。他眉目清秀却神情沉稳,望向门口那道熟悉的影子。
林霞清一身素衣早已泪眼婆娑:“采臣,你回来了……你真的出息了……”
“娘。”宁采臣走上前,一揖到底,“孩儿让您担惊受怕了。如今我已身居温州知府,誓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让您安享天年。”
“好,好,好……”林霞清连连点头,声音哽咽,“你有这份心,娘就知足了。”
屋内,一个娇俏的声音传来:“哥哥!”
一个十岁小女孩飞扑出来,眼睛亮闪闪——正是宁小倩,聂小倩的转世。
宁采臣接住妹妹,将她抱起:“小倩,你长高了。”
“哥哥,你是不是很厉害?我娘说你杀了妖怪,还救了皇帝。”她仰头望着他,眼里满是骄傲。
“哥哥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宁采臣摸了摸她的头,温柔一笑,“但你要记住,保护别人,不是为了名声,是为了不让正义倒下。”
宁家灯火通明,宴席接连不断,门前宾客络绎不绝。
而隔日,宁采臣已换上官服,首次赴任入府。
温州知府衙门,八月二十六日清晨。
威仪堂上,宁采臣升堂而坐,众吏员两侧整肃。
“本府宁采臣,今日起任温州知府,誓守清廉,护一方平安。”
众官员拜服,高呼:“恭迎大人!”
随即,他看向案牍:“本府要以包拯为榜样,铁面无私,不容一丝贪墨。查清近三年赈灾粮款流向、吏治腐败案卷、百姓冤案,三日内呈上来!”
众人一惊,随即肃然起敬。
三日后,宁采臣便立案查办温州知县贪污赈灾银两一事,将原县令即日革职发配,并免去百姓粮赋三月,一时间民间称颂。
又过二十日,温州府门口,一位老妇人带着儿子来告状。宁采臣开堂审案,查明实情,亲审亲判,将冤案平反、重审当年灭门旧案,震慑一方豪绅。
坊间有歌曰:
“温州有个宁青天,状元出世断人冤,斩蚩尤,平满虏,百姓口口把名传。”
而在宁家院内,宁小倩拉着哥哥衣角:“哥哥,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当个能帮人的大官,好不好?”
宁采臣笑了:“那你要好好念书,走正道,做正人。”
“那我就做女状元!”宁小倩奶声奶气地喊出。
林霞清笑着点头,眼角尽是欣慰。
——此刻人间太平,江南风月,正值盛世。
崇祯五年(1621年)九月一日,尼德兰联省共和国·阿姆斯特丹
长风鼓角,铅云低垂。炮火在河畔的壕沟中咆哮,尼德兰战士与西班牙重甲兵正短兵相接。
就在血与火之间,一位披着破旧铠甲的中年骑士策马奔腾,他高举西洋长剑,护盾上是大明赐赠的青龙图腾。他不是别人,正是离开中国五年有余的——堂吉诃德。
西班牙将军安布罗西奥·斯皮诺拉率军而来,怒斥道:“你这个叛徒,竟敢背弃哈布斯堡王朝,转身为尼德兰叛军卖命!”
堂吉诃德却不怒反笑,满脸坦然:“我不是叛徒,我是正义的骑士。我曾在东方明国学到一个词,叫‘为民请命’。尼德兰人已经受够了你们的掠夺与高压,我便要助他们一臂之力。”
莫里斯亲王拔剑而起:“说得好!正义不问国界,自由不分血统。”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站在兄长身侧,目光炽热:“二哥,和他们多说无益,是时候彻底驱逐这群西班牙佬,让尼德兰获得真正的独立!”
战旗挥舞,炮火再起。堂吉诃德一跃而起,挥剑冲锋。
日本,战国旧地,戈薇村。
在一处被樱花包围的神社庭院中,婚礼正在进行。犬夜叉与日暮戈薇身穿和服,在族人见证下缔结连理。
七宝顶着小脑袋围着他们转个不停:“终于结婚啦结婚啦!以后戈薇就是我嫂子了!”
不远处,冷傲的杀生丸静静站着,身旁是已长大的铃。他微微点头,算是对弟弟的祝福。
婚礼上,村民放起烟花,孩子们跳舞嬉戏。已故的弥勒、珊瑚与云母,虽不在场,却仿佛也被这场喜悦感染,魂魄温柔地在风中停驻。
大明,浙江温州。
知府府邸内,秋风微凉,红灯高挂。
今日是林霞清六十寿辰,城中百姓早早来贺,各大武林门派也陆续赶到。华山派、五岳剑派、武当、少林掌门均到场祝寿。
燕赤霞穿着素袍,手持礼盒笑道:“贤弟,如今你贵为知府,我们这些老朋友,也要来凑凑热闹。”
宁采臣一一迎接诸位:“你们来,我心里高兴。虽然我离开了华山派,但你们是我一生的朋友。”
华山弟子含笑送上精致的雕玉桃,武当派献上古画一卷,少林僧人奉上拂尘与藏经。就连孙悟空与猪八戒也带着蟠桃和天庭茶叶赶来庆祝。
席上热闹非凡,林霞清望着这一屋子人,眼中泛泪:“我这辈子,值了。”
明宫,北京。
夕阳落下,宫阙金瓦泛着余晖。崇祯皇帝朱由检身披龙袍,站在紫禁城正殿门口眺望。
他对身边众臣言道:“如今蛮夷尽除,神魔俱灭,我大明再无忧患,岂不算天下无敌?”
礼部尚书躬身回道:“臣等生在崇祯年间,真是何其荣耀,何其幸福也!”
殿上群臣满面红光,仿佛这片江山永无衰时。
英雄如星辰,正邪如潮汐。
有人挥戈西征,有人执剑断魔;
有人归隐山林,有人振兴世道。
然岁月不止,风云再起。
这世界从不会真正结束,
只是把故事的笔交给下一代——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