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钗和耳环死当,换了二两银子。叶采苓把叶传江支开,让他去车马行雇驴车,自己去买粮食。
叶传江犹豫:“采苓,叔给你背着,咱别花车马钱了。”
“传江叔,我买的东西多,你背不回去。”
好吧!
叶传江心情忐忑地走了。
他不知道侄女到底要买多少东西,非得用车拉。
叶采苓找到一家布庄,买了两床棉被。又买了三匹布,一匹深蓝色给爹和弟弟做衣服。一匹藕荷色给娘和妹妹做,一匹做被褥床单。
空间里吃的用的多的是,叶采苓自然不会花钱买。她把叶传江支开,把空间里的粮食和锅碗瓢盆挑拣了一番,拿出来一些。
米面不能太好的,她拿出来曹家下人吃的米面各一百斤。红豆绿豆各一小袋,每袋大约三四斤。猪肉一条,大约五六斤。红糖三斤,盐五斤,腌菜一坛,葱姜蒜一些,锅碗瓢盆拿出来一些。几个背篓竹筐,菜刀,两把砍柴刀也拿出来了。
从曹家收的布匹都是绫罗绸缎,现在不能拿出来用。叶采苓只拿出来二十斤棉花。
刚归家本来就惹人注目。若不是家徒四壁,缺的东西太多,她不想一下子拿出这么多东西。
叶采苓已经尽量缩减了。当叶传江带着驴车找到指定的地方时,还是被堆放在地上的物资吓着了。
“怎,怎么这么多?”去当铺的时候,他没进去。不知道叶采苓当了多少银子,这怕不是全花光了吧?
叶传江心疼得直抽冷气。但侄女是花的自己的钱,他也没立场说什么。只好老老实实当搬运工。
路过小食铺的时候,最忙的时间点已经过去,老板夫妻两个正坐着休息。看见叶采苓过来,老板娘笑着站起来:“姑娘,我马上给你装好。”
她拿了一个提前擦干净的篮子,往里面装包子。
叶采苓看到她旁边竹筐里还有很多大白馒头,心思一动:“老板娘,你这些馒头还有多少?”
“四十个左右,刚出锅的,准备晚食卖的。”
“都给我包起来吧!”
“啊?”老板娘愣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全要了。”
这下老板娘听清楚了,高兴得笑眯了眼,连声说:“好,好,哎呀!姑娘,用什么给你装呢?”老板娘急了。头一回遇到这么大方的食客,她可不想失去这个大单。
叶采苓从驴车上拿下来一个竹筐,这个竹筐本来就是曹家厨房里给下人装馒头包子的。竹筐里还铺着白棉布:“包子馒头全放里面吧!”
“好,好。”
老板娘立刻麻利地把馒头捡到竹筐里,手快得生怕叶采苓不要。
“姑娘,四十三个馒头,我算你四十个馒头的钱,四十文。包子三十个,六十文,一共一百文。”
叶采苓痛快付了钱。
叶传江已经麻了。
他欲言又止地把包子馒头提到驴车上。
“姑娘,慢走啊!”老板娘笑着目送叶采苓。
“好嘞!大婶忙吧!”叶采苓挥挥手,坐到驴车上。
驴车出了镇子,叶采苓对叶传江说:“传江叔,我不在的时候族人对我家照顾颇多。现在我家有吃有喝了,却让贫困的族人看着,你觉得族人会怎么想?”
叶传江沉默。
一个族的人都穷,大家不会觉得有什么。但如果突然有一家能吃饱穿暖,这一家还是平时被人接济的一家,其他人也许不会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不平衡。
叶传江叹了口气:“采苓,我们叶氏一族在九太公的教导下,都是顾大局的。如果有人说些酸言酸语的,你也别往心里去,都是穷闹的。”
“我知道,传江叔。”族人过得上顿不接下顿,还因为她回来把家里能吃的送过来。虽然礼物很寒酸,但那份心意值钱。她回赠两个馒头,也是一份心意。至少让族人明白,她家不是白眼狼,过好了也不会吃独食。
快到大河村时,叶传江让车夫绕着村西小路走,不经过大河村。主要是这一车的东西太惹眼了。
虽然晴天了,但小路无人走,非常泥泞。驴车直打滑。
叶传江下了车,帮着推车。
叶采苓坐在车上不动,暗暗动用大地之力“修路”。
一回生,二回熟,对于“修”路,她已经做得很顺手了。
路面没有弄太干,但除了表面看着潮湿外,其实下面已经被夯实了。
车夫忍不住啧啧称奇:“刚拐到这条小道上来,车轮都直打滑,以为这条小道会特别难走,没想到比大路还好走。”
叶传江也暗自纳闷。
他对这条小道太熟悉了。因为为了避开大河村的人,叶氏一族的人都特意绕远走这条村外小道。平常下雨,这条小道都陷脚。今天……
他的视线无意扫过车上的叶采苓,发现她双目微合,两只手放在膝盖上,拇指和中指正掐着一个……奇怪的姿势。
叶传江心里一突,慌忙移开视线,心脏竟不由自主狂跳起来。
他在府城商行当伙计的时候,曾遇到一个道士买朱砂。那个道士做法的时候,似乎就是这样的姿势。不过还是有点不一样。但在他的认知里,只有做法的人才会摆这些奇怪的姿势。
因为一直低着头,叶传江意外发现,连接大河村和小河村的这条路竟然是干燥的,就像没下雨之前那样。而且,比下雨之前平整好走。他下意识去看叶采苓,叶采苓朝他微微一笑。
叶传江脑子懵了一下。
采苓对这条路的不同一点都不奇怪,可见她知道什么。
没容叶传江胡思乱想多久,驴车到了家。
院子里坐着三个老太太,江氏正陪着她们说话。
“娘,大伯娘,五婶。”叶传江一一打招呼。还故意低声提醒叶采苓,“还记得你大奶奶和五奶奶不?大奶奶是你九太公的大儿媳。五奶奶是你传根大伯的娘。”
原主记忆里有这两个人,叶采苓赶紧接话:“记得,记得,咋能把大奶奶和五奶奶忘了?”
严氏和吴氏都笑了。
严氏说:“以前采苓丫头腼腆得都不敢说话,现在胆子倒是大多了。”
叶传江的娘二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