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猛地抓起手中的平板,再次狠狠地摔向地上。“改几个字就能把安眠药变成糖果?把天台的风变成暖炉吗?”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她牙缝中挤出来的,带着浓浓的质问意味。 就在胡桃摔平板的同时,旁边的保温杯也摇摇欲坠。陈楚生反应极快,一个箭步冲上前,稳稳地接住了保温杯。
杯底残留的枸杞粘在他袖口,在灯光的映照下,那枸杞就像一粒凝结的血珠,格外刺眼,仿佛暗示着胡桃曾经经历的伤痛。 陈楚生轻轻地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解开胡桃缠着充电线的手腕。他的动作轻柔而缓慢,生怕弄疼胡桃。随后,他用温柔且坚定的语气轻声说道:“不能。但能让你下次想要吞药前,想起今天有七个人陪你一起发疯。”他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心疼,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胡桃深深的关心。
苏醒默默地捡起地上的平板,屏幕上还显示着最新的修改记录“十五岁迷路的猫撞进山洞\/银河碎成我们肩头的雪”。他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一个看似轻松的笑容,把笔塞进胡桃掌心,笑着问道:“赌不赌?现在写‘绝望’这个词,笔迹肯定比十五岁时浅。”。 胡桃紧紧地攥着电容笔,手不停地颤抖着,那颤抖的幅度显示出她内心的纠结与挣扎。
这时,王栎鑫突然从背后环住她握笔的手,在空白处画了两只猫,一只兔兔,一只大喵。他的动作轻柔而温暖,鼻尖轻轻蹭过胡桃的耳尖,温柔地说道:“大喵接班了,这都是它教会我的。”他的声音轻柔得如同微风,在胡桃耳边轻轻拂过。窗外,哈尔滨的雪依旧肆意地狂舞着,但储物间里,那层包裹着胡桃内心的冰层,已经悄然裂开了第一道暖光。
改词的进度比大家预想的要快得多。十年的相识相知,早已把每个人的记忆紧紧拧成了一股绳—— 陆虎还记得17岁那个深夜的练习室,胡桃攥着美工刀的手被他紧紧包进掌心; 王栎鑫清楚地记得18岁天台上锈迹的冰冷,以及胡桃单薄的脊背压住他滚烫心跳的感觉; 陈楚生小心翼翼地收藏着18岁到20岁的巡演车票,每张票根的背面,全是胡桃熟睡时安静的侧脸; 俞灏明的手机相册里,存着哈尔滨冰雕节的照片,照片里的胡桃戴着他亲手织的围巾,脸上绽放的笑容,仿佛是第一道融雪的痕迹。
这些珍贵的记忆碎片,都被一一揉进了新的歌词里,就如同破冰船坚定地碾过冰封的海面。当王铮亮用手风琴拉出《我最闪亮》的前奏时,胡桃像是受到了某种触动,突然抓起笔,在歌词结尾补上了最后一句: “解冻的钥匙刻着0714——” 紧接着,七双手同时按下和弦。
下午六点,旅社的各个角落都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彩排氛围。大厅里,灯光昏黄且摇曳,众人正为即将到来的演出全力以赴。苏醒在这片不大的空间里来回踱步,手中紧握着平板电脑,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嘴里还不时喃喃自语。他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不断在平板上敲打着歌词和旋律的灵感,每一次修改都像是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后院的工作室里,王铮亮和陈楚生正全神贯注地彩排《半边山半边海》。王铮亮坐在电子琴前,修长的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跃,流淌出的旋律悠扬而动听;陈楚生则抱着吉他,轻轻拨动琴弦,那醇厚的嗓音与旋律完美融合。一旁的王栎鑫努力地跟着节奏打着拍子,可似乎总是有些跟不上趟儿。王铮亮和陈楚生见状,一边继续演奏,一边耐心地给王栎鑫讲解节奏感的要点。
“你看,这个地方的节奏要稍微慢一点,感受一下旋律的起伏。”陈楚生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示范着。 “对,注意重拍的位置,别抢拍。”王铮亮也补充道。 郭一凡则坐在一旁,专注地弹奏着手风琴,为他们的表演增添了丰富的和声。那手风琴的声音悠扬婉转,与吉他和电子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
不一会儿,苏醒突然停下脚步,脸上绽放出得意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对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声宣告,同时还夸张地张开双臂,像是要拥抱整个世界:“我写完啦!我的大作完成了!”
紧接着,苏醒迫不及待地朝着王铮亮走去,脸上还挂着那副得意的神情,语气中满是炫耀:“亮哥,你知道吗?我一个人躲在那个走廊里,整整写了三个小时,就一下午的时间,这首歌就诞生了!厉害吧!”
王铮亮抬起头,微微眯起眼睛,佯装不满地说道:“哟,这么厉害啊,那这次是不需要我这个伴奏了呗?”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同时也夹杂着些许期待。
苏醒一听,立刻意识到自己的话可能有些不妥,连忙露出讨好的笑容,上前拉着王铮亮的胳膊,开始哄人:“亮哥,您可别这么说!我这不是专门来找您的嘛,就是因为太需要您了,所以才第一时间过来找您呀!没您的伴奏,我这歌可就失色不少呢!”
这时,王栎鑫刚好调好自己的麦克风,听到他们的对话,转过头来打趣道:“你是特地过来找他的是吧?那你可得等会儿了,胡桃都还在后面等着呢。”说着,他还朝后面的方向扬了扬下巴。
苏醒倒是不着急,他走到一旁的工作台,把手上的平板轻轻放在上面,然后一屁股坐在木头工作台上,悠闲地说道:“没事儿,我往后排,不着急。我正好还可以趁着这个时间把词再修一修。” 刚一坐下,只听“啪”的一声,陈楚生的手机突然从桌上滑落,掉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