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棋一家子,坐在堂屋里,简单吃过饭,李家娘子端出刚泡好的茶水,递给当家的一杯,也给两个孩子一人一杯白开水。
在从地里回来的路上,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家已经明了。只是在提到妹妹的婚事时,二老有些气恼。
“难怪这两年里,谁家的小子你都看不上,总是高不成低不就,唯独没想到,你个死丫头,竟然还藏着这份心思。”李家娘子有点咬牙切齿,却也不是真生气。
李子棋也道:“妹妹,你怎么不早说?”
“这种事,我一个姑娘家,好意思说出口吗?”李子染脸红了,低下头小声为自己辩解道。
李家娘子伸手,轻轻点了一下女儿的额头,“臭丫头,这会子不好意思说了。”
“好了。”坐在八仙桌上方的父亲李辰星开口。
“眼下这事儿,虽说时间仓促,可也是好的。那桓哥儿,也实诚,打小我也喜欢。”
李子染一听父亲的话,当下便松了一口气,已经作好了挨打受骂的准备的,却不想,爹爹这么快就答应了。
其实,自从李子染及笈之后,上门提亲的也不少,相看一眼都不去,就一口回绝了。
起初两夫妻以为是孩子还小,后来,慢慢的,李家娘子发现,闺女总是往樵有梁家跑,与那“野小子”樵轻珠用有说不完的悄悄话。
开始并没往心里去,时间一长,村子里的闲言碎语就出来了,说是两家的孩子,互相看对了眼,要结秦晋之好。
李家娘子也旁敲侧击的问过一双儿女,可是有意于樵大郎家的孩子。可是,两个孩子口吻一至,皆说没有的事。
直到定下李子棋的婚事,才明白一个理儿:“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难怪樵有喜家的,总说子染自己相中了夫婿。”
经过商议,樵家嫂子和樵桓于上门提亲后第二日,又去了李家。双方商定,去里长家,请其给选择结婚的吉日。
里长家处在李家与樵有梁家中间,二进院落,整洁干净,入眼的对开大门,陈而不破,堂上神龛烛火未灭,正上方贴着樵家神祉。
里长樵祖爷爷坐在八仙桌边上,一手拈须,一手拈着茶盖,把茶沫拂开,正准备喝一口,被李子棋和樵文桓恭敬揖礼声:“拜见祖爷爷。”给吓的差点扔掉茶盖儿。
“两个臭小子,进屋也不说一声?”樵家祖爷爷佯装佯装恼怒,语气却是平和的。不拿架子,可见平日里也谦和有礼。
“还跪着干嘛,有什么事?起来说话。”里长说。
两家大人忙将来意说明,樵家吴嫂先说:“请里长叔,给选个结婚的吉日。”
里长没有说话,看了一眼李家娘子和李子棋。
李家娘子连忙说:“里长大人,我也想请您老,给孩子选个结婚的吉日。”
听完这话,里长哈哈的笑起来,“好啊,咱们村这要办两起喜酒了。不知道你们哪家先选?”
李家娘子和樵家嫂子同时开口“他们吧!”
里长诧异的看向两人,“这是什么情况?究竟谁先来?”
樵家嫂子素来性子急躁,便上前一步,“里长叔,我们两家,对亲家。”
里长说:“明白了。”
里长也是个察言观色的,这么多年经历的事儿也不少,知道所谓的对亲家,便是俗称“两换亲”,一家的妹妹嫁给另一家的哥哥,如此一来,还可以省去过多的彩礼,倒是给了贫苦人家一个结亲的机会,成就两庄亲事,皆大欢喜。
打开一本黄历,仔细的翻看着,选定了五天后的一个日子,历书上批示:“宜嫁娶,一天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