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海沣基金内部发布完“投资稳健预警通告”的当晚,外滩附近一家隐秘的日式会所里,几位受邀请的核心Lp代表围坐在日式会所的暗纹屏风后。
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彼此凝重的面容——那份\"远能数据实验室\"的报告仍在各自主页置顶,却无人再提白日里那份“投资稳健预警通告”。
气氛,比清晨的初次振荡时更加压抑沉重。
一位北方资本的代表盯着手边的清酒杯沿,低声开口:“他们动作这套组合拳,打得未免太漂亮了。统一口径、专班自查、控盘信息……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仿佛早就准备好一样。”
盛景合伙人皱眉:“是应对得快,还是他们自己心里明白,早晚要摊牌?”
另一位负责海外家族办公室驻华投资事务的中年人缓缓放下筷子,嗓音沙哑而冷静:“今天晚上我查了下他们pre-b轮扩募的数据资料,的确是在用‘建模顺滑版’的估值推演。”
所谓“建模顺滑版”,是行业里心照不宣的小把戏。
通过在估值模型中调整折现率、风险因子权重,刻意压低未来波动预期,制造出一条平滑向上的净值曲线。
对外展示时看起来增长稳定,底层风险却被深埋不露。
如果投资人只看对外公示的线型数据,很容易误判为资产质量优良,从而放松尽职调查。
“就算现在补审计,也补不回已经透支的信任。”那人淡淡地总结道。
半晌,有人吐出一句:“要不要分仓?把一部分转去晨曦那边?”
另一个声音接了上来:“至少先建立替代资产池吧,不然真的爆了,咱们被锁死在这上面就难看了。”
所谓“替代资产池”,是大机构在处理高风险资产时的常规动作——
不是直接抛售,而是悄悄在内部设立一个独立池子,把问题资产打包剥离。
等行情好转时再择机处理,或者平滑记账,避免一次性大额减值带来的净值踩踏。
众人短暂沉默着。
包间门外,服务生轻手轻脚地斟上了新一轮清酒,空气中弥漫着略带甜味的米香,氛围压抑而暧昧。
没过多久,一位戴着细框眼镜的年轻投资经理悄声接了个电话,回来后凑近众人耳边低语:“晨曦那边,开始放风了,说可以接盘一部分海沣系的高风险项目资产。”
盛景合伙人目光一凝:“什么条件?”
“打三折,现金结算。”
话音未落,包间里响起几声微不可闻的嗤笑。
三折,这个价码,几乎等同于正式宣判某些项目资产价值清零。
但更多人没有笑,他们只是迅速在心里重新计算着回撤比例和剩余安全垫。
与此同时,外面更小规模、风险承受力更低的Lp们也没闲着。
很多人在回到办公室后连夜召开内部紧急会议,火速更新了风控指引,把针对海沣系投资组合的预警线提前了整整三个百分点。
在大多数基金设定的风控体系里,一旦某项投资组合单周净值跌幅超过某一限定比例,就必须强制启动止损程序。
这叫“软止损触发机制”——表面上保持理性决策,实则以程序化方式迅速逃离风险敞口。
在暗流涌动的资本圈,没有人愿意第一个敲锣,但也没人愿意做最后一个接盘侠。
夜色深沉,黄浦江上起了风。
霓虹反射在水面上,被吹得细碎斑驳,如同即将破裂的泡沫。
有人轻声自嘲:“要不,咱们也给自己发一份‘稳健预警通告’?”
这句半真半假的调侃,却没人真正笑出来。
——
南京,偏离市中心的办公楼里,晨曦风电资本的风险管理组早已连夜行动。
一封封经过特殊措辞修饰的匿名分析简报,被低调地发往了数十位知名Lp的私人邮箱。
简报标题写得既克制又诱人:《次级能源资产包——阶段性流动性窗口评估报告》。
内容非常“中性”地列举了近期市场流动性收缩、能源估值修正的趋势,同时隐晦地点名“部分风电项目当前价格偏离安全区间”。
并且在结尾隐晦地附上一句:“晨曦资本正在评估,必要时愿意通过现金流优化方案,参与优质资产的流动性重组。”
这份行动有个内部代号——“温水煮青蛙”。
一边打压资产预期,一边释放“少量救生艇”的稀缺感,精准地刺激那些急于止损的小型Lp们主动上门,心甘情愿以折价求售。
在这一局里,晨曦资本无需大张旗鼓喊口号,更无需撕破脸。
只需递出暗示,设好价格锚,其余的——让恐慌蔓延,让市场自我推演。
——
午夜一点零九分,第一笔赎回申请,比所有人预期的更早到来。
海沣基金客服邮箱弹出一封简短而冷静的邮件:《关于部分份额赎回申请的正式函》。
发件方,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南方券商资管部,平时在Lp群体中声量不大,属于那种习惯悄悄布局、也能悄悄撤退的角色。
邮件措辞克制、程序完备,连申请额度也精准地卡在了合同条款允许的“单次最大可赎回比例”下,干净利落,没有留任何情绪化口风。
——标准的“软出逃”动作。
海沣风控部的夜班值守人员很快发现了这封邮件,却迟疑了整整七分钟才在内部预警系统上挂出提醒。
七分钟里,后台数据接口迅速跑出连锁模拟:
如果赎回请求在早盘前正式公示,净值预计下滑0.87%;如果同步引发连锁赎回,跌幅可能扩大至2.4%。
这还只是第一波小额试探。
凌晨一点十八分,海沣风控总监赵为民亲自赶回办公室。穿着短袖衬衫,外面套了一件匆忙抓起的风衣,手里还攥着没喝完的保温杯。
会议室灯光刺眼。
赵为民扫了一眼邮件,声音干涩:“通知投资部,立刻启动‘延缓赎回指引’,按合规流程要求Lp补交实质性证明。”
旁边负责法务的小组长一怔:“可是,根据合同……”
赵为民低头敲着桌面:“合同里写了‘在特殊市场波动情况下,管理人可行使审慎裁量权’。能拖一天,是一天。必须争取时间窗口。”
与此同时,海沣的核心合伙人的聊天群里,已经有人迅速敲出几个字:
“谁在放消息?”
“限内部一级权限,封锁预警。”
无人回应,注定有人今夜不眠。
凌晨一点二十六分,第二封赎回申请跳了出来。
这一次,是北方一家地方Amc旗下的专项投资平台,手法更加狠辣,直接引用了基金合同里某条“重大市场波动可申请赎回”的灰色条款,开口额度翻了一倍。
后台系统开始发出连续蜂鸣。
净值预警从0.87%,跳到了1.43%。
赵为民盯着屏幕,额角的汗水在冷气里蒸发出刺痛感。
他终于低声骂了一句:“妈的……破口了。”
风控部的小组长不敢抬头,只是死死盯着屏幕刷新的申请列表。
一个又一个,曾经熟悉的名字——那些曾在酒局上碰杯寒暄、群聊里互相调侃的Lp们——此刻,冷静地按下了各自的逃生按钮。
凌晨一点三十八分,第三波申请抵达。
这一波,是海外账户。
申报语言切换成了英文,开头第一句就写明:“鉴于次级能源市场波动异常,我们行使投资人保护权利,申请即时赎回。”
赵为民一拳砸在桌子上,保温杯滚落在地,热水在地毯上摊开一小片模糊的水渍。
与此同时,晨曦资本的那份匿名分析简报,正悄然在行业群、投资圈、私聊bbS中扩散开。
一份又一份截图在流动。
没有人明说目标是海沣。
但每一个懂行的人,只需扫一眼“超标风电资产”和“流动性重组”这几个字,就能明白背后的暗语。
凌晨两点零五分,海沣内部启动了最高级别的紧急响应。
投资部、风控部、法务部、合规部,所有部门负责人全部到位。
核心合伙人组建的应急小组,在群组里敲下最后一道指令:
——依据章程第7.3条临时流动性管理条款,冻结全部出入口权限。
凌晨两点二十七分,吴俊豪抵达海沣基金办公室。
外面夜雨微凉,他身上的西装外套却透着一层焦躁的热气,这显然是因为他连夜在车里与人激烈争执的结果。
会议室门一推开,所有人的视线齐刷刷落在他身上。
吴俊豪没有坐下,径直站在投影屏前,盯着那一串不断跳动的赎回申请数据,脸色铁青。
“从现在起,听我指挥。”他的声音低而急,带着压不住的压迫感。
没人出声反对。
赵为民咬着牙点了点头。
吴俊豪扫了一圈众人,咬字一顿一顿地发出指令:
“一,冻结净值更新,早盘不披露,延后到收盘后二十四小时以内再公告。理由写‘后台系统维护’。”
“二,立刻通知项目部,把上半年还没结算的三个风电项目,全部走内部估值上调程序,拉高账面回报,压净值跌幅。”
“……三,联系我们那边的关联方资金池,准备一笔‘救火资金’。白天开盘前,制造‘有资金接盘’的假象,封掉市场恐慌情绪。”
他顿了顿,目光冷冽:“四,社交媒体监控组上线,所有群聊、微博、投资圈子,出现海沣相关传言的,第一时间截屏归档,准备发律师函。就是要让他们知道,谁敢乱带节奏,就一块儿埋了!”
会议室一时寂静,空气压得几乎让人喘不过气来。
赵为民下意识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手心几乎湿透。
吴俊豪看着他们,声音骤然放缓,却更让人喘不过气:“听清楚了,这不是防守,是反击。”
他重重地敲了敲桌面,一字一顿:“撑住四十八小时。只要能撑到周末,外面风声一散,连赎回的人都会自己后悔。”
没人敢接话。
会议室里,只有空调嗡嗡作响,像极了一台超负荷运转、随时可能熄火的老旧发电机。
话音刚落,赵为民的手机震了一下。
他低头看了眼,脸色微变,把屏幕悄悄侧向吴俊豪。
界面上,是境外通道律师发来的信息截图,一串干巴巴的英文——“资金账户标记为疑似不合规用途,相关出账流程被冻结,正等待香港金管局初步反馈。”
吴俊豪的指尖顿了一下,盯着那行字,像在确认什么预设之外的崩塌是否真的发生了。
他脸上没变色,手却微不可察地一紧,骨节泛白。
“金管局……”他低声咕哝,“谁他妈在后面搞动作?”
赵为民小声解释:“可能和那批资料有关系,之前那笔备用账册上传时,对接人少打了个折算脚注。现在有人拿这个去做文章,说我们‘历史估值虚高’,说是老数据和新规则不兼容……”
吴俊豪沉默了一秒,猛地起身踱了两步,像是要逼出什么喘息的空间。
他忽然停下,回头问:“李秉修呢?不是说他那边先垫一笔,把Lp定增计划稳下来?”
赵为民愣了一下,手忙脚乱地翻着微信联系人。
然后一顿。
他抬起头,喉咙有点紧:“……李秉修刚才,刚在晨曦资本的Lp群里发了个东西。”
“什么东西?”
“好像是他们正在评估风电资产池,并主动提供‘重组建议’……还特别提到境外账户风险敞口,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吴俊豪目光锐利,缓缓走近赵为民,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查看那张截图。群里那条信息简短而有力:“建议有相关资产敞口的朋友,考虑下调预期收益率,并提前布局出口。”
像一把钝刀子,隔着空气,贴在所有人的脊背上。
“他反水了。”吴俊豪语气平静,但眼神像冷水泡着火药。
李秉修,这个曾经被他视作“关联资金池”的白马王子,几周前还在香港饭局上痛骂“国内投行无能”,如今却第一个反身朝他背后捅刀,让他措手不及。
“联系他。”吴俊豪低沉地咬字,“问问他到底是准备坐庄出逃,还是打算跟晨曦他们站队。”
然而没有人回应。
大家都明白,李秉修发完这条信息后,便如同消失在群里——再没有发过一句话。
与此同时,群内越来越多的Lp开始探询:“是否可以打包退出?”“份额转让流程复杂吗?”这样的话题开始悄然聚集,仿佛市场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吴俊豪指示团队一边进行公关工作,一边尝试联系其他关联资金池。
他盯着手机屏幕上合伙人钱云帆的名字闪烁。
接通的那一瞬间,吴俊豪低声命令:“别磨叽,直接告诉我结果。”
钱云帆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透着一丝无奈:“我们这边的境外资金池,冻结了。审计不过关,暂时没法出账。”
这句话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吴俊豪心头一沉。几秒钟的沉默后,他冷静地问:“冻结的具体原因?”
“资金用途不明。具体情况要等审计报告出来。”钱云帆的声音中带着无力感,“这次审计确实是有点复杂,稍微拖了点时间。”
吴俊豪握紧手机,抑制住心中的怒火。
他知道,境外资金池的这笔“救火资金”是关键,关系到整个操作的成败。如果资金池出问题,就等于救援计划彻底失效,市场恐慌情绪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去联系审计公司,看看能不能提前出报告。”吴俊豪顿了顿,补充道:“尽量做一些调整,确保能通过。”
“明白。”
挂断电话后,吴俊豪深吸一口气,心中却始终不平静。眼前这场风暴,若不能在四十八小时内平息,海沣基金将彻底陷入深渊。而自己,想要在这场角力中全身而退,唯一的机会便是通过关联资金池撑住市场情绪。
他迅速转身,朝着会议室的其他人扫了一眼。“给钱云帆一点时间,我们再想想接下来的对策。”
赵为民有些紧张地出声:“如果境外资金池真的出问题,我们就没办法制造‘资金接盘’的假象了,市场会立刻反应。”
吴俊豪目光冷冽,嘴角微微扬起:“先别急,检查备用账册的审核情况,看看是否有能找到的漏洞。”
在随后的一个小时里,吴俊豪的团队开始了紧急调度。备用账册的审计报告呈现出另一个棘手问题——“历史估值过高”的问题。
几年前的一些项目估值数据过于乐观,这一细节被逐渐曝光后,外界对海沣基金的资产质量产生了疑虑。
如果这笔资金池被冻结的消息一旦传出,势必会让市场对基金的长期投资信心产生深刻动摇。
团队成员们心中都明白,这场危机远远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简单,眼前的操作仿佛进入了一个死循环——每一步都受到桎梏,无法自拔。
吴俊豪坐回到会议桌前,盯着那份备用账册的审计报告,眉头紧锁。
他的直觉告诉他,问题远不止表面上的资金冻结和历史估值的审计瑕疵。
有人,显然是故意在背后拖延救援节奏。
这个人,可能在故意激化内部矛盾,逼迫自己露出破绽。
他的目光扫过会议室的每个人,神色冷峻,仿佛将每一个细节都纳入眼底。“我不信市场能一直这么盯着我们,某些人已经准备好放一把火,我们不能让他们如愿。”
赵为民小心翼翼地开口:“您是说……”
“是的,”吴俊豪冷笑,“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故意把这些问题放大,让我们失去主动权。可惜,他们低估了我们的反应速度。”
他顿了顿,深吸了一口气:“四十八小时内,别的事先放一边,我们就稳住这两项:资金池和估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