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此时她必须胡诌,不能告诉南宫帝自己顺手就能把毒给他解了,那样自己不但会暴露,还会被当成怪物,她可不想救了他人反而伤了自己,她信冷宵不代表她也信冷宵的皇帝老子。
“乐乐,只要能解,不管多难,我都会为父皇寻来,你只管说需要什么。”冷宵也不傻,知道乐乐是在故意把此事说的很玄,这样父皇才会信是特殊的用药解的毒,而不会怀疑到乐乐身上。
“暗香、暗灵、暗魅,要解这三暗之毒,需用三明之物。”俞乐乐故意卖关子,不然显示不出此解药的重要。
她也是突然想到这些,或许可趁此机会帮南宫皓的母妃离开冷宫。冷宵同自己说过,颜贵妃是被陷害的,当时熹嫔与皇后勾结才把颜贵妃送入了冷宫,颜贵妃实非大奸大恶之人,她只是生性天真,有些恃宠而骄,并无害人之心,但怪就怪她当时不但独获圣宠,还诞下皇子,这才成了皇后的眼中钉。
“何谓三明之物?”冷宵问,他听乐乐这么一说,都不太确定自己的猜测了,难道乐乐解毒还需药物?
“所谓三明之物,一是所爱人之明眸、二是所负人之明心、三是所敬人之明血。”俞乐乐言之凿凿,听得冷宵和南宫帝云里雾里。
俞乐乐见二人疑惑,便进一步解释道:”所爱人之明眸,需取父皇当下最宠爱女子的眼眸,且必须是左眼,因为左眼离心最近;所负人之明心,需取父皇取得曾辜负之人原谅的泪水,此人必须是曾经深爱父皇之人,且必须原谅了父皇的辜负,此泪水必须由心而发才能奏效;所敬人之明血,需取父皇最敬重之人的一滴血,此血也必须由那人心甘情愿献出。”
冷宵一听,瞬间明白,乐乐这是要借此机会党同伐异啊,父皇如今所宠爱的女子不就是赵贵妃吗?而父皇辜负的人多在冷宫,要说冷宫里谁曾经深爱父皇,非颜贵妃莫属。至于父皇最敬重之人,应是当朝右丞相张甫,张甫是两朝重臣,也是他当初力排众议冒死扶父皇登基,他之于父皇亦臣亦师,而这张甫虽身居高位,却独善其身,算是个难得的纯臣。
冷宵能想到的这些人,南宫帝自然更能想到。
俞乐乐见陛下和冷宵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知道此计已成,然后她接着说:“此三明之物需用熏蒸之法用之,同时辅以特殊的内力催动方可生效,恰好我师父曾教过我这种内力疗伤法,它与普通的输送内力不同,运功时需格外谨慎否则会功亏一篑。所以,只要能寻到此三明之物,臣媳确保能解父皇之毒。”
南宫帝一思及自己对赵贵妃的宠爱,就悔不当初,难怪自己对她和赵家一再纵容,原来只当是自己这把年纪遇到一位交心之人不易,故而对她处处宽容,没想到竟是被她这毒妇下了药,一涉及到她的事便失去理智!现在别说自己需要她的左眼,就是把她的心取出来也不够平自己心头之恨!
他又想到自己最敬重之人,那非张丞相莫属,只要自己同他讲明事情的原委,别说需要他的一滴血,就是一碗血他也定会眼都不眨一下!
唯独这曾辜负之人的原谅,难之又难!
南宫帝思索自己大半生辜负的人数不胜数,而这些所负之人中谁曾深爱过自己,他却没有把握。要说自己辜负最深的,莫过于冷宫中那些女子,南宫帝心里清楚,里面有些人原不必受那冷宫之苦,可在皇权争斗中,也只能怪她们气运不佳,就算自己是个天子,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黑暗无可避免……那些女子中谁曾深爱自己呢?
若不是今日提及解毒之事,南宫帝恐怕至死都不会想到冷宫里这些女人,如今他一回忆,最先想起的便是颜贵妃,他确定自己那时是很喜欢她的,喜欢她的真性情,喜欢她活泼的性子……那她曾深爱自己吗?
一幕幕过往涌上心头,南宫帝记得有一年冬天,自己的腿疾发作,下肢冰冷异常,晚上很难入睡,在别的妃嫔处过夜时她们顶多是让下人多加些炭火,唯独蓝贵妃,夜间会一直抱着自己的双脚帮自己取暖,有时自己早上起来,发现她还蜷在床尾帮自己抱着双脚……
不觉间南宫帝的眼角淌下一滴泪。
南宫帝又回想起颜贵妃被拖出去时,她那哀怨的眼神……以至后来每每回忆起她的眼神,自己都难以入眠,可是天子金口玉言,当那些谋害皇嗣的证据都指向她的时候,自己并没有给她机会辩驳,就直接把她打入了冷宫,当时若换成别的妃嫔,早就直接处死了!
沉默良久,南宫帝终于幽幽地开口道:“钥王,朕命你去重查当年颜贵妃一案。”
“是。”冷宵并未问为何要查,看来乐乐这步棋走对了。
“父皇,臣媳还需找机会到您的寝宫检查一下。”俞乐乐提议道。
“此事解决前,你们暂且安置在乾清宫,待夜间换上宫人的衣服再来朕的寝殿查看。”
“是。”冷宵和俞乐乐同时答道。
“陛下,钥王妃的药熬好了。”太监在门外通传道。
冷宵忙抱起俞乐乐,俞乐乐也很配合地又恢复了先前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
“来人。”南宫帝道。
一个小太监麻溜地进了御书房,躬身等皇帝吩咐。
“带钥王和钥王妃到乾清宫,就安置在太和殿吧,药也送去那里。”南宫帝吩咐道。
“是。”小太监领命而去,何公公嘱咐过,今日有关钥王、钥王妃的均是大事,马虎不得,他也知道钥王妃中了毒,万一有个好歹,陛下责罚是一回事,那钥王定不会善罢甘休,弄不好今日所见之人都得丧命!所以此事他得亲力亲为,丝毫不敢怠慢。
小太监一路点头哈腰地引着冷宵和俞乐乐到了乾清宫,把他们安置到了距离陛下寝殿最近的太和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