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李承远身上。
“和亲一事,关乎重大,朝堂之上一直争论不休。朕也需权衡利弊,谨慎定夺。”
“圣人,我王诚心求娶静柔公主,愿以十万两黄金、百万头牛羊为聘。若和亲事成,东突厥铁骑永不再犯大唐边境。”
阿史那骨咄禄刻意将“永不再犯”四字咬得极重,余光却扫向阶下世家官员们微微上扬的嘴角。
黄门侍郎于淼站出来道:“圣人,十万两黄金、百万头牛羊,这聘礼不可谓不丰厚。且东突厥既已承诺铁骑不再犯境,如此诚意,若能借此换来边境太平,实乃我朝之幸,百姓之福啊。”
“臣以为此举断不可行!”
“东突厥向来偏安于苦寒之地,却屡次对我大新动以刀兵,此次所谓的和亲,看似诚意满满,实则与逼迫何异?我堂堂大新,如今兵强马壮、国力昌盛,岂会惧怕他区区一个弹丸之地?怎能因他们的胁迫,便轻易将公主远嫁?” 宋三斤向来主战,此刻言辞激昂,字字铿锵有力,在大殿内回荡。
“卢国公,两国交战,百姓生灵涂炭。和亲能息战事,保万民安宁,实乃上策。”周御史上前辩驳。
阿史那骨咄禄听宋三斤这么埋汰东突厥就不愿意了,如今也有六十多万军队,现在正集结兵力准备攻打西突厥。
于是站出来说道:“这位大人,我东突厥拥兵六十余万,绝非你口中的弹丸之地。此次诚心求亲,是为两国百姓谋福祉,你却一再诋毁。我东突厥如今虽地处偏远,但国力强盛,绝非你能轻视。”
“卢国公啊,还请慎言。我大新向来以礼仪之邦着称,一举一动皆彰显大国风范。阿史那骨咄禄使臣远来,怀揣着和亲修好之意,您这般言辞,实在有失我朝风度,还望您能收敛一二。”王御史帮腔道。
李承远也很头疼,这事已经商量几次了,还是没有个定论,他不想和东突厥兵戎相见,更不想下嫁女儿的方式换来和平。
这时候,李越上前一步说道:“父皇,东突厥此次以厚礼求亲,又承诺铁骑不再犯境。若能借此和亲,边境百姓便可免受战乱之苦,得以休养生息。
我大新一直以民为本,百姓安居乐业乃是社稷之福。倘若与东突厥开战,军费开支巨大,这无疑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而和亲之后,东突厥与我朝交好,或能为我朝带来新的商贸机遇,于国于民皆有利。”
正听得入神的刘毅,冷不丁见李越的声音,心中忍不住暗自腹诽:“这个傻缺,怎么哪都有他?什么事都非得插上一脚!”
刘毅抬眼,本欲打量李越,目光却冷不丁撞上太子李继。
李继一个劲儿地给他使眼色,那眼神仿佛在说:“你想出来解决办法没!”
刘毅心中一阵无语,对着李继摇了摇头。
李继看到刘毅摇头的动作,心中猛地一沉,李继决定表明自己的态度,刚要张嘴,却听到李承远的声音在大殿内响起:“杜爱卿此事你如何看待?”
杜文正轻咳一声,上前拱手道:“圣人,和亲之事事关重大,依臣之见,可先纳其聘礼以示友善,再徐图后计,如此既不失大国气度,亦能留有余地。”
“徐爱卿你可有什么建议。”李承远又问到徐峥。
“此时我看不如从长计议。”徐峥回答道。
“圣人,我王对静柔公主一片赤诚,日夜盼着两国结秦晋之好。十万金帛、百万牛羊不过薄礼,只求公主能入主突厥汗庭,我王必以国母之礼相待!”
阿史那骨咄禄一听要拖延就急了,可能会有变化。
于淼趋步出列,拱手朗声道:
“圣人,和亲可结秦晋之好,免百姓战乱之苦,臣恳请应允!”
“臣也赞成和亲,避免开战。”
“臣同意。”
“臣也赞成。”
刹那间,阿史那骨咄禄前期在朝堂的周旋显露出成效,世家官员更是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朝殿之内,群臣接连出列,或激昂陈词,或颔首附议,一时间满朝皆是赞同和亲之声, 少部分也是保持沉默。
李承远望着满殿此起彼伏的附和声,新朝初立不过九载,北方草原暗流涌动,南方匪患与前朝残余势力勾连,十万精锐正分散在各州府清剿匪寇,国库银钱尚未充盈......这般局势下,和亲确是止损之策。
他深吸口气,正要开口应允,卢国公宋三斤青筋暴起,猛地扯下腰间玉带狠狠摔在地上,玉带碎裂的声响惊得众人一颤。
“好!好个以礼相待!\"脖颈上的血管突突直跳,铁甲下的胸膛剧烈起伏,
“当年东突厥撕毁盟约血洗剑门关时,怎么不见他们讲礼?现在拿些牛羊金帛,就要我大新公主去荒漠受苦?”
跨步上前,震得青砖都微微发颤,浑浊的双目扫过满朝附和的文臣:
“你们这些缩头乌龟!口口声声为百姓,可知公主远嫁要踏过多少白骨?可知东突厥的'诚意'背后藏着多少獠牙?”
“末将愿率三千玄甲军!”
右威卫大将军霍天雄单膝跪地,刀背重重磕在地上,“不斩突厥可汗,誓不还朝!”
紧接着,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请战声,武将们铠甲相撞,声如闷雷,惊得文官们纷纷后退半步。
宋三斤忽然仰天大笑,笑声中带着无尽的悲愤:“圣人!若今日应了和亲,往后天下人只会说——大新的公主,要用百姓的脊梁去换!”
他赤红的双目死死盯着附和过的众人。
李承远猛地拍案而起,鎏金龙纹的龙椅发出轰然巨响,震得殿内众人纷纷噤声。
李承远眼底翻涌着怒意,指节因用力攥紧扶手而泛白
:“宋三斤!朝堂之上岂容你撒野?!”
“诸位爱卿的进言,朕已尽知。和亲关乎国本,战与和皆系天下苍生。朕既承大统,自会权衡利弊,此事......朕自有定夺!”
刘毅静静听着殿内的嘈杂声,见李承远眼神愈发凝重,知道这是主角登场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