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看陈雪这么疾言厉色地说话,岳凌阳给她打了半碗汤,递到她面前:“别急,有话慢慢说。”
陈雪端起来,喝了一口,有点咸,赶紧吃了一口饭。
“家里六个孩子,目前数我跟三姐占便宜最大,她得了个好工作,我考上了大学。严格说起来,我比她还占便宜。最吃亏的是二姐,在娘家累死累活地干,也没得到老妈多少好脸色。
这事老妈跟我说过,本来三姐的工作是给二姐找的,她怀孕了,没去成。大姐你那会儿已经结婚了,工作机会给你也没用。”
陈云声明:“这事我知道,我不怪家里。”
刘大齐:“......”
怎么还有这回事?瞒的够严的。
“我知道你怪爸不把工作给晶晶,孩子才那么点岁数,你要个工作干啥?”陈雪到现在都没想明白刘大齐夫妻俩的动机。
“这你别管,爸的工作给我,我自有用处。”有外人在,陈云不想服软,只想顾及自己的面子,说话也不客气,“不给我,就是没把我当女儿。
你二姐以前是吃亏,后来妈给她活干,还帮她照顾洋洋,她哪儿吃亏了?”
“你要这么胡搅蛮缠,我也跟你掰扯不清楚。”陈雪觉得心累,跟听不懂人话的人讲道理,感觉自己脑子有病。
刘大齐看出她的不耐烦,语气软和了不少。
“你大姐不是怪家里,是觉得家里太无情,孩子们去了,连口饭都吃不上,实在叫我们夫妻俩寒心。”
事情又回到了之前的起点,陈雪无奈重申:“大姐夫!你得理解爸妈的苦。她怕了,不想再被人一次次闹得家里不自在,丢人现眼,你没听明白我的意思?”
“她怕什么怕?”陈云满脸愤怒,“怕我的孩子吃穷家里?洋洋一年到头都住在家里,怎么没见她怕过?”
“洋洋的生活费二姐给过的,家里有账本,每一笔都记着。”陈雪失望地看着陈云,掰开了,揉碎了说给她听,“大姐!我没想到你到现在还没意识到自己错在哪儿。
不是工作给不给你的问题,也不是你的孩子能不能在家里住下的问题。是你们的态度,释放出一个危险的信号,满足不了你们的胃口,就要闹腾。
爸妈怕的是这个,你是家里的老大,你带头闹,底下的会不会有样学样?
他们老了,经不起儿女这么闹。与其到那时陷入不可收拾的地步,不如现在就斩断这份潜在的危险。”
刘大齐想说什么,张了好几次嘴巴,都不知道该说啥。
老丈人原来是在气这个,他怎么没想到?
要说起来,他在镇上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家里一直闹的不自在,的确让人笑话。
看来那天他鲁莽了,不该嚷嚷着要断亲。还是邱惊雷说的对,都是血脉至亲,不能把话都说绝。
丈母娘估计把他当搅屎棍看,本来好好的一锅粥,就因为他在里头搅和,闹得个个心里不安。干脆顺着他的意,再不往来,其他几个也闹不起来。
“四妹妹!你怎么能这么看我们?”陈云不服气,“我们算什么危险?小题大做?”
岳凌阳是个外人,不好插话,但他对陈云忽然就生了厌恶的心理。
一个外嫁的女儿,居然舔着脸要家里的工作,不给还闹,这么自私自利的人,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云儿!四妹妹不是这个意思,她是在分析孩子们被赶回来的原因。”刘大齐笑着替陈雪解围,“这件事以后不要再提,当初是我做的不对。
四妹妹!你回去替我跟岳父岳母道歉,是我伤了他们的心。其实他们对我挺好的,对家里的孩子们也好。三个孩子被赶回去,哭了好久。”
陈雪冷笑:“哭了好久?怎么可能?芳芳跟成明骂了老妈好久倒是真的。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教的孩子,对着自己的外婆破口大骂,你让她在镇上怎么抬头见人?”
陈云不以为然:“小孩子的话有啥可当真的?我看她就是在借题发挥。不想认就不认,我不稀罕。”
“你瞧瞧你说的什么屁话。”刘大齐恨铁不成钢地数落陈云,“你不稀罕谁稀罕?别忘了,妈不止你一个女儿。”
说完朝陈云一直使眼色,让她说句软和话。
偏偏陈云死犟死犟的,就是不说,急的刘大齐心里直冒火。
她要不回去认错,求得岳父岳母的原谅,怎么从家里捞好处?
陈雪赞同刘大齐的话:“对,妈不止你一个女儿。大姐!你可想清楚了,你只有一个妈。从小到大她最疼你,宠你。
你这么伤她的心,你让她怎么轻易原谅你?第一次是嫉妒二姐做手工,你回来闹腾。第二次是爸的工作,你又闹腾,扬言不给就断绝关系。
要是我们家四个女儿,个个都这么逼她,她还活不活?你摸着良心想想,老妈有哪点对不起你?为什么要一次次逼她?
她老了,能给你的都给你了,不能给的你逼她有什么用?”
说到后边这一句,陈雪蓦地红了眼眶,要是被这夫妻俩知道老妈在京都买了房,是不是要逼死她?
看她泫然欲啼,岳凌阳心里不好受。
他听出来了,这对夫妻不是什么好人,闹着要家里的好处,不给就威胁。
简直畜生不如。
“老妈是供我读书上大学,这跟你有什么关系?”陈雪质问,“又没让你们掏钱供我?我不知道大姐你眼红什么。
你说二姐捞了家里的好处,你也可以捞呀,手工活人人都可以做,凭什么你不做还想拿钱?”
陈云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不会做什么手工?”
“你为什么不会?”陈雪反问,“二姐又为什么会?你有没有好好想想?你不会是老妈宠着你,没逼着你学。二姐会是她想讨好老妈,从小拼命学习。”
“不会可以学,不能不劳而获。”岳凌阳实在瞧不过去,插嘴说道,“父母将孩子养大,帮助成家,已经尽到了抚养义务。
之后要靠孩子自己去获得生活资源,总是觊觎家里,确实不对。这样的风气不能助长,会酿成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