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长公主眉头一皱,就要说不见。
当初昌平长公主的夫君绛侯周胜之获罪被除爵以后,因为周家也不是普通人家,算得上是一力扶持先帝登上帝位的人。
当初吕后没了,并且所有吕家人都被诛杀,关于拥立谁为皇帝的事情,那些朝中重臣也是产生过争执的。
吕后在的时候,刘姓诸侯王再是处境不好,最后没有留下几个还活着,合适的人选也不止一个。
先帝能登基,周家也是十分支持的人家。
这样的功臣之家,怎么也得有留几分脸面。
朝廷并不是把爵位收回去了,而是改为由其弟弟周亚夫袭爵了。
不过周胜之是绛侯的时候,昌平长公主有时候也会被外人以夫家爵位称呼绛侯公主、绛邑公主,女儿周雅更是直接被册封为绛邑翁主,这也是一直以来的习惯,倒是不好再把绛侯这个爵位给其他人,免得不知内情的人误会了。
所以周胜之的弟弟周亚夫尽管袭了这个祖上传下来的爵位,却改了封号,不再称为绛侯,而是被册封为条侯了。
昌平长公主和绛侯周胜之再是没有多少夫妻感情,对于爵位由其弟周亚夫继承的事情,心里面同样也很不满意。
家里面的爵位是在夫君身上的时候,女儿周雅就是公主与列侯之女,现在爵位由其他人袭了,女儿哪怕还是公主之女,也有翁主的封号,总是要差一点。
而且条侯周亚夫也很受现在天子的重用,算得上天子的心腹。
昌平长公主心里面又一直觉得天子在处理周胜之的事情上太严苛了,直接就夺爵。
一面她觉得是天子故意针对她,不给她留脸面。一面又有些觉得说不定是夫家这个小叔子不老实,故意在天子面前上眼药,想让兄长倒霉,自己好谋得这个爵位。
所以对于条侯周亚夫这个小叔子,昌平长公主就更加不待见了。
听到他想要见自己,都不打算询问原因,直接就要拒绝。
一旁的傅母秋看出昌平长公主的想法了,赶紧就进言道:“长公主,条侯求见,必定是有事相商,不如让条侯进来吧!不管事情成不成,总得知道是什么事情!能让条侯特意求见,想必和公主肯定也有些干系。”
这倒也是!她平时不待见这个小叔子,这个小叔子其实平时也挺心高气傲的,并不怎么来这边。
昌平长公主这才开口说道:“让条侯进来吧!”
说完这个话以后,看着怀中的女儿,知道有些话不好让女儿听到,她就对着一旁的女婢吩咐道:“带翁主下去!”
然后又对着女儿说道:“阿雅,阿母要和你叔父说话,你先下去吃点儿东西好不好?”
茉雅奇知道大人说正事的时候,并不会乐意孩子在一旁听着,反复纠缠也没有什么用处,便就点了点头,“好。”
然后就由着身边服侍的人把她带下去了。
茉雅奇被婢女带下去以后,条侯周亚夫很快就进来了,“拜见长公主!”
昌平长公主点点头,“二弟快起来吧!我们叔嫂之间,又何必如此客套,只叙家礼即可,就是不知二弟有何事找我?”
这几年处境不比以前,即使私底下很不耐烦条侯周亚夫这个后面继承了爵位的夫家弟弟,昌平长公主倒是也能做一些面上功夫。
毕竟周亚夫这个人也不是只享受着祖宗余荫的纨绔子弟,反而是那些列侯子弟里面难得争气的人。
五年前匈奴大举入侵上郡、云中,就被任命为将军抵抗匈奴,后面匈奴退了,因为治军有方,就被任命为中尉,守护长安的安全。
几个月前以吴国、楚国为首的七个诸侯国联合造反,也是周亚夫以太尉的身份率军平叛的。
在他用三个月平定叛乱以后,就更是受到天子的重用,被任命为丞相,如今也称得上是手握大权了。
昌平长公主知道她这个长公主是天子的异母妹妹,和太后更是没有什么关系,在长乐未、央两宫根本说不上话。
反倒是周亚夫这个夫家弟弟,在朝堂上位列丞相,称得上是位极人臣,真要有个什么事情,说不定还得靠这个周亚夫。
所以不管心里面的想法是什么,面上昌平长公主对着周亚夫还算客气。
周亚夫作为武将性情直率,很多事情上都不拘小节,也没有纠结于规矩礼仪这些事情,马上就站起来了,开口说起自己此行的目的。
“长公主,胶东王彘对堂邑翁主娇许下‘金屋藏娇’之诺的事情,你可已经得到消息了?”
一听这个话,昌平长公主的脸色,还是不由自主的变了。
毕竟她在这个事情上丢了面子,现在又被人问到头上了,更觉得颜面尽失。
于是便带着几分不悦的说道:“我知道了又怎么样,不知道又怎么样?你来就是想问我这个?”
周亚夫倒是也不计较昌平长公主的态度,毕竟是公主,脾气能有多好?一直以来他也习惯了。
只是说道:“昔日听闻长公主有意把阿雅许给胶东王刘彘,现在胶东王与堂邑翁主下‘金屋藏娇’之诺,这个事情肯定不成了,不知阿雅的亲事,长公主准备怎么办?”
昌平长公主顿时就更加不悦了,声音里面都带着明显的愠怒。
“条侯,你这是在指责我,觉得我在阿雅的亲事上没有打算好,你别忘了,阿雅是我的女儿,没有人会比我更盼着阿雅好。”
“长公主,你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
看到昌平长公主这个样子,周亚夫总算明白自己的话没说清楚了,赶紧就解释起来。
“只是现在胶东王与堂邑翁主有了‘金屋藏娇’之诺,就算还没有正式定下亲事,这个故事却已经传遍长安城了,阿雅和胶东王的事情怎么也不可能成了。”
“而且以前长公主与王夫人走的近并不是秘密,现在却被馆陶长公主横插一杠,外面难免会有一些风言风语,觉得阿雅比不上堂邑翁主,长公主可得早做打算。”
昌平长公主何尝不知道这些,要不然也不会在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那么生气。
其实像王夫人母子这样见利忘义的人,现在露出真面目了,总比日后才发现真面目好,她压根儿就用不着这么生气,不存在舍不得。
就算觉得女儿嫁给诸侯王最合适,可是宫里面年龄合适的皇子还有不少,重新谋划一个皇子也不是不成。
哪怕宫里面这些皇子不成了,还有各个诸侯国的太子,日后依旧能继承这个诸侯国,实际上也很合适,人选还很多,并不是非刘彘不可。
昌平长公主这么生气,主要也是面子上过不去,又明白影响到女儿了。
这个事情,不就是踩着她们母女的脸面,把馆陶长公主想要嫁女给太子刘荣,最终却被拒绝的脸面找回来。
现在知道周亚夫也是为女儿担心,她倒是不像刚才那样生气了,而是叹了口气:“我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只是都到这一步了,现在一时半会儿又能有什么办法?也怪我识人不清,没有看清楚王夫人是这样的人。”
“长公主若是信得过我,不妨听听我的想法。”,听到昌平长公主这样说,周亚夫就赶紧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阿雅和胶东王的年纪都不大,都还是小孩子,也称不上有多深的感情,在这个事情上主要是丢了面子,只要我们想办法把面子找回来不就行了?”
昌平长公主心中一动,她知道周亚夫不可能无缘无故说这个话:“那依你之见,这个面子我们怎么才能找回来?”
周亚夫笑了笑:“馆陶长公主是想把堂邑翁主许给太子刘荣,被太子生母栗姬拒绝以后,才和王夫人母子达成了‘金屋藏娇’之诺,勉强把自己的面子找回来,反倒是让长公主和阿雅丢了面子,要是我们能把阿雅许给太子刘荣呢?”
昌平长公主眼神一亮,觉得周亚夫的这个主意不错,如果能把女儿许配给太子刘荣,确实能找回面子,她也不用再担心女儿日后了。
毕竟馆陶长公主求而不得的亲事,要是被她们得了,谁还会在乎一个诸侯王的亲事,会认为阿雅的地位不如陈阿娇那丫头片子。
更重要的是嫁给太子刘荣了,阿雅就会是未来的大汉皇后了,比起做一个诸侯国的王后,简直是云泥之别。
原先昌平长公主也不是没有这个想法,只是考虑过后,觉得机会不大 ,才放弃了。
因此昌平长公主还是有些顾虑,便问道:“栗姬心高气傲,连馆陶家的陈阿娇都拒绝了,能同意让阿雅嫁给太子吗?虽然我们看阿雅最好,可是陈阿娇要说起来在身份上面也不差什么。”
既然觉得这个事情机会不大,现在昌平长公主尽管有想借此事扬眉吐气的想法,但是想着馆陶长公主主动提出想要嫁女给太子刘荣,却遭到拒绝的事情,她也不敢保证自己去提这个事情,成功的机会有多高。
要是又被栗姬拒绝了,岂不是更加丢脸。
毕竟哪怕再不想承认,昌平长公主也明白随着新帝继位,她的地位已经不如馆陶长公主了。
王夫人母子的选择尽管是背信弃义,却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对着栗姬的反应,昌平长公主还是很拿不准,有些不敢谋划这个事情。
周亚夫却信心满满,“长公主不必担心,栗姬此人有些小聪明,又有些得志便猖狂,却并不是心机十分深沉之辈,完全看不到其他人,她拒绝馆陶长公主也不是因为其他,只是因为不喜馆陶长公主的为人,长公主你又不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