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
陈了翁与赵构齐齐怪叫。
“是甚?”
范希文就知道他们会发出这种疑问,和古人沟通真的太难了。
“可看作特别的医馆,能低价给许多人治病,比如我的员工们,来看病只收一成费用,公司补贴九成。”
陈了翁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操作不如直接在炭黑公司配备几个好的郎中。
“这不是画蛇添足么?”
赵构想起来范希文所说,公司业务“分立”的事情。
“我懂了,你是要把业务分出来。”
“可以这么理解,炭黑公司杂事不能太多。而且卫生院到后来,应当给周边百姓提供廉价救治。”
但是成本不可细算。
陈了翁觉得这开销太大,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虽然你的公司很赚钱,可也不能如此挥霍,长此以往,必倾家荡产。”
范希文很有把握。
“这里面涉及赚钱和用钱的法门,我可以大致解释一下,你们听听看。”
按照他的理解,卫生院开支主要包含药费、人工、杂费。
只要设置合理的价格,保证卫生院不亏损即可。
另外,员工们享受的,都由公司财务全数承担,则实际上卫生院本身处于盈利状态。
只不过是公司的钱,倒在了卫生院账上而已。
炭黑公司是官家的,被掏了腰包关范希文什么事。
赵构与陈了翁佩服又害怕地看向范希文。
这厮看起来文文静静,实则心黑得一匹啊!
范希文再问。
“还不懂?”
二人点头又摇头,事情大概懂了,但初衷他们实在不敢苟同。
抢官家的吃食,还抢上瘾了。
这种事,范希文还想干更多。
他已下定决心。
既然朝堂大能们也能昧着良心做事,他范希文也能昧着良心做善事。
给更多底层人争取福利。
追根溯源。
其实现在的矾楼才是潘楼。
而现在的潘楼,实则为后来兴起而改名的。
相较于矾楼而言。
潘楼的格局就要小得多,但仍然是汴京有数的正店之一。
正店,主要指得了朝廷许可酿酒贩卖的大店,其余为脚店。
包括聚贤阁,也只是脚店。
“殿下,你说好好的酒楼,为什么都要配些妓子呢?”
范希文想不通,酒楼成了烟花地,而青楼又讲究菜品。
“嗯,我有了解过,大抵上吃菜喝酒时,没有两个作陪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比如我,吃饱喝足后就容易激动,总要找个由头释放精力。”
范希文看了一眼潘楼的楹联,一个字也认不识。
“但愿你说的激动,是我想的那个激动。”
抬脚进店,迎面便碰见了熟人。
陈东、雷观、封雄。
三人这些天靠打广告挣了不少,也算是鸟枪换了炮,开始四处打牙祭。
正交谈之际,便听范希文声音响起。
这声音,于他们而言实在是魔音。
“哟~几位爷,在这消遣呢?”
三人脸色凝固,范希文这厮,不会是故意跟踪来此吧?
桌上菜品尚好,应是刚坐下不久。
范希文一点也没有文人的矜持,直接坐下,抽筷子,而后吃菜。
“我带了好友康王来蹭饭。”
康王?
三人自不好拒绝,只封雄道。
“范老板吃喝都可以,但不能再吟诗作对了。”
相互见了礼,开始了闲聊。
赵构这货不愧是肚里有东西的,居然和太学生们聊得火热。
范希文趁此机会打量环境,正店的装修也就那样,但比聚贤阁始终多了不少底蕴。
复古逼格有两层楼那么高。
但全体现在门窗桌椅等做工上。
来到柜台,问记账的掌柜。
“你东家在何处?”
掌柜还以为是服务有问题。
“客官可是有何不满?”
“找你东家谈生意,大买卖。”
这年头,有什么生意比酿酒还挣钱的?
掌柜合上了账本,干笑再言。
“客官,我家不缺生意做。”
“看见没有,那边,康王殿下,是这生意的主办。”
范希文指了指赵构。
“我把他抵押给潘楼,换取和潘楼做生意的机会。”
赵构还抽空朝这边递了个微笑。
掌柜直接吓得缩到柜台下。
抵押康王?
先不说这康王是否是真的,单是这说法,也要被判个斩首弃市吧?
“快去请东家来!”
掌柜从柜台里抻出右手,在空中急晃。
潘楼的东家,丁初酉是位地中海,估计熬夜太多。
这在大宋比较少见。
但古人的操守使然,他偏要盘起发髻。
只能在头顶留下一个惨淡的小揪揪。
与范希文头顶的“丁丁猫儿”有得一拼。
两人碰面后都是一愣,互道一声“幸会”,颇有几分海内存知己的感触。
“范公子要与本店做什么生意?”
“借贵店名声一用,我出本金和人力,在潘楼旁边搭一个棚子,做饭菜低价卖给百姓。”
乍一听来属于纯公益事业。
丁初酉脸上浮现出笑意,作为生意人,寻常百姓身上那仨瓜俩枣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至于做公益嘛,不感兴趣。
遇到天灾的年头,捐个三二十贯给某些善人,拿去施粥足矣。
“范公子,这么做于我潘楼有何好处?”
“潘楼又能挣钱,又能涨名声不好么?”
丁初酉摇头,天上可不会掉钱,他不认为这么好的事会平白落到潘楼头上。
范希文再劝。
“所以我才说把康王抵押给你,若发现不对,便以其折价补偿。”
“这如何使得?”
丁初酉又不是傻子,这种事敢答应,是嫌自己命太长了。
但范希文这么说,除了表诚意之外,实则也有威胁之意。
虽然潘楼不怕威胁,但这事本对潘楼没有太大影响。
若铁了心拒绝,得罪了一位亲王,也实在是不智。
看着范希文冷意连连的笑容,丁初酉干脆点了头。
“就依公子的,不过话说在前头,潘楼全程不参与,但要分利四成。”
“成交!”
范希文之所以要费力做这件事,其实是想着做点惠民之事。
路边的便餐小摊,固然不会吸引名流,但能给百姓带去实惠,也能以薄利挣点小钱。
待摊位成熟后,可逐步增加各种小食品售卖,如后世的外卖店一样,搞搞自配送。
开了连锁之后,逐步控制成本,可增加盈利。
就算不控制成本,也能增加就业机会。
让更多百姓脱离“温饱”的桎梏,回归到“国家”话题中来。
陈东三人遥望贱笑的范希文。
“殿下,我等为你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