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欣欣把和她交手过的名字歪歪扭扭地写在一张空白页:包芷蕾、龚映之、连丽姝、贺从梦、常希恩、田沛白、洪悠馨,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写下来,每个人的打法和特点也一点点在她的脑海里浮现。
包芷蕾:17岁,力量型选手,身体素质偏重,右手横拍两面反胶,打法进攻性强,耐心不足,落点刁钻,但是二次启动不强,打法单一。
龚映之:16岁,灵活速度型选手,力量较小,右手横拍两面反胶,正手比反手强,相持能力强,发球速度快,但是球的落点失误较多。
连丽姝:17岁,左手横拍两面反胶,曾经在U15中拿过银牌,巧的是那一届金牌也是陈晓满,落点不错,但是打球时心里状态时好时坏,也入选过国二队,却在4个月后心里素质崩溃之后退回省队。
贺从梦:17岁,左手横拍弧圈打法,前青少年大赛亚军,相持能力强。
每一个运动员的打法和特点姜诗一都打听了个大概,更多的资料就需要她们自己多打几次总结出来。
全欣欣摸摸不算小的头,开始划掉名字:“包芷蕾、连丽姝、常希恩、洪悠馨,我猜测挺不过集训考核!技战术落后,斗志不强。”从和她交手的经验来看,这几人最大的问题是斗志不强,一个运动员在场上没有斗志是万万不可的,他方面有教练帮忙训练,只有强大的心理要靠自己去锻炼。从她的角度来看,只剩下龚映之、贺从梦、田沛白三人还有机会搏一搏,但是这三人明显打不过陈晓满。现在看来和她交手的b队实力确实不是很强,教练组不会按成绩划分A、b两队的吧?
还真的给全欣欣猜对了,教练就是把大家的体能成绩和交手记录排行,选出队长后从中间划开分组。全欣欣的优胜记录也多亏了她是和实力不那么强的对手交战,换到A队去,她还真的没有把握赢这么多次。陈晓满和她复盘的时候,却持反对意见,作为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全欣欣也许技战术不是最顶尖的,但是求胜的心和带脑子打球是她的特点。现在大家年纪差不多,受不同教练教导,每个教练都各自有特点和水平限制,等再训练一段时间,同一个教练组的引导、同样的技战术练习之下,有脑子的运动员赢面会更大。
欧佳悦、祝佳雨、汤欣欣、连丽姝、夏萱、郁笑南、房思涵、俞燕婉、齐可嘉、金善和、金善静、邵小枫、蒯思语等人全部在A队和陈晓满交手过,陈晓满一点点写下她们的特点。
郁笑南:17岁,J省人,5岁被教练看中开始打球,球风凌厉,右手横拍,反手技术质量非常高,个子高,手臂长,护台面积也大,擅长中远台相持,缺点是体力不太好,对战过程中明显能看出对方上气不接下气。
欧佳悦:17岁,曾被教练称为“最全面的小运动员”,这个评价非常高,在打球的时候,也确实找不出她明显的缺点,细心和耐心是她的优点。
全欣欣手指在陈晓满那张纸上绕圈圈,苦恼道:“看你这一路总结下来,A队没有一个好打的。”陈晓满扣了下笔尖,继续写自己的训练计划,全昕昕凑上来问:”训练计划不是会有教练给我们吗?为什么还要自己写?“
陈晓满往耳后顺一下毫无遮挡的短发,这是她的习惯,哪怕一边厚点一边薄的帅气短发一点也不碍事,她也喜欢没事顺一下耳朵后面的发丝,感觉很安心。她说:“这样就知道自己对自己的了解程度了,看看是教练更了解自己,还是自己最了解自己。如果我的计划和教练的一样,说明我们默契十足,我这个阶段需要改进的问题确实也是这个,如果我的计划和教练的有不同,我会看看谁制定的计划更加全面,我的计划和教练的计划取长补短,同步进行也可以的。“
这是全欣欣从没有想过的视角,她训练从来都是认真执行教练说的话,从来没有从旁观者的角度想过自己的优缺点和训练目标,看来还得像陈晓满一样学习。
“教练说了,以后早上出操跑一万米,上午训练,下午打循环,欣欣,你和我们队交手的时候要注意看看她们每个人的特点,和自己的技术对比,教练组肯定有数据,别傻等他们的数据,自己记才能做到对自己心里有数。”陈晓满轻声交换她从徐教练那里得到的消息,全欣欣一边哈气擦拍一边小步伐跳动练着步伐。
中午午休结束,大家回到球馆时,大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交战的对阵次序,全欣欣拿了个本子放在旁边,打算每一场局间都让队友帮忙记录一下交战情况,方便晚上回去复盘。以前她都是比赛结束去抄教练的记录,从今天开始她想自己记录,她甚至开始记录自己队员的交战记录、得分点和失分点,在一次次简单的记录中,她的打球的脑子越来越活络。她选了一个空白本子,按照她交战的次序画好了每一场、每一局和每一个小比分的表格,每一面的下面留出大量空白方便赛后写心得和技战术得分点,有时候关于对手的情况也是详细记录在册。这个方法她受陈晓满启发,自己在集训队第一次实训使用后觉得是个好办法,之后逢人便推荐这个办法,而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这一次是集训队第一次队内大循环比赛,全欣欣很期待,她很想知道自己和A队的队员交手是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她会在这102个人里面的哪个位置。
很快,新的消息传出来:这次大循环就开始淘汰!陈晓满听到的时候,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全欣欣,只见全欣欣咽了一口口水,不自觉捏紧了拳头,突然在她的心里传来一种异样的感觉:如果和全欣欣一直是队友就好了。作为一名从12岁就确定了职业方向的人,在过去五年里,她身边的队友已经走散了很多人,说不难过是假的,说不伤心也是假的,但是好像还没有遇到过这么舒服的人,在一起不说话也觉得说了很多话。
足够努力,才能一起走到最后。
全欣欣每次听到淘汰两个字就会心生难过,她想到和她一起启蒙的两个小伙伴陈恒和王宇,当年好像是陈恒的妈妈在夏天的时候爱上了乒乓球运动员,才把陈恒送去打球,为了一次性解决大家去青少宫上课的接送问题,她的妈妈和王宇的妈妈也决定送他俩去打球,就这样三个人一直努力坚持着,她在14岁打进了省队,王宇比她厉害13岁就进了省队,但是陈恒成绩一直不太理想,至今还没有打进省队。
她第一次听见“淘汰”两个字,就是偷听到市队教练评价陈恒:“那个陈恒基本上可以淘汰了,跟不上,资质差太多,训练又不努力。”初听的时候,她特别愤怒,特别生气,也特别心疼,他们都不知道陈恒有多努力,怎么可以随便淘汰自己的伙伴呢?
可是淘汰这个词语可怕又真实,它像一道阴云永远罩在全欣欣的头顶,她这一路也眼睁睁看着身边旗鼓相当的队友一个接一个掉队,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被教练归到了“淘汰”。
她不清楚自己能走多远,也不清楚自己能走多久才能摸到奥运会的边,此刻,她心如止水,这一次大循环淘汰赛不会淘汰她,她又能在这残酷的竞技体育里面坚持一些时间。
和b队的手雷战彻底激发了全欣欣的斗志和勇气,也让她自己看见了自己的潜力,在这以后的全欣欣,再也不是赛场那个有所顾忌的她,她是勇者,狭路相逢勇者胜。
胜利永远属于全欣欣。从此这句话成为了全昕昕的座右铭,每当她面临困难,比分被反超,遇到舆论战时,这句话她就会抄写百遍,直到每一个想退缩的时刻都会自动自觉冒出来,这句话刻进了全昕昕的骨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