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立春说完,就知道为难杜娟了。
杜娟从没自己出过远门,一年到头连镇上赶集都去不了两次。
上次去县城,还是被人带去县衙和离的。
“还是我自己抽空去县城找找吧,大伯母就在咱们镇周边看看有没有种辣椒的,有的话,就帮我提前预订一下。”
杜娟最近没做农活,闲得心慌,忙说道:“我认得县城,我去问就行。种辣椒的可能不多,我这几天也能出去转转看。”
林大有看了眼杜娟,听出她语气里的心虚。
经过这几天的了解,也知道她们母女后半生可能就依靠宋立春而活。
这种迫切想出力证明自己有用的感觉,他曾经感同身受过。
“我知道县城有两户做硝皮生意的人家,我明天去码头打探消息,可以顺路把你捎去其中一户家里,另外那个硝皮匠家离得也不远,我告诉你住址,你可以自己问着路找过去。”
“谢谢,太谢谢你了,林大哥。”
有人顺路捎带,宋立春才放心杜娟去打探消息。
她又看向林大有。
“林大叔,你说去码头打探消息,可是那兔子收购客商,是通过船运运输兔子的?”
林大有摇了摇头。
“那客商贼精,怕我知道他运往哪里就瞒得死死的,我请他喝过几次酒套话都没套出来。后来我是看自己养兔子也能发小财,也就再没问过他销路。现在看来,销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总是要受制于人的,绝不是长久之计。”
那客商出事后,他和妻子才慌了神,上千只大兔子小兔子短时间销售不出去,一直养着又费钱费料,而且兔子实在能生,他和妻子愁得头发都白了许多。
后来妻子出事了,他也顾不上那些兔子了,就由着街坊四邻拿回家。
兔子实在难烹调,没几天街坊四邻就不来拿了,他就打开笼子全放生了。
再之后,自己就天天酗酒,也不知兔子都跑哪里去了。
他说:“那客商每个月来收一次,并不是只收兔子,还有别的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有。
他有几辆牛车车队,还有一艘小货船,不知道他把兔子装到车上还是船上了,我也只是说去打听,并不能保证打听出确切消息来。”
宋立春感激道:“不管能不能打探到消息,我都要感谢林大叔。”
“先不忙谢。”林大有摆了摆手,“就算打听出那客商的销路,怕你也做不了。再小型的商队,对普通人来说投入也是巨大,你怕是很难凑够钱自己组商队往外运。”
宋立春却并不在意。
“林大叔只管去打听消息,剩下的咱们走一步说一步,不能事情还没开始做,自己就先被困难吓退了。”
林大有眼神一闪。
“想不到,你一个小女子,竟如此有魄力。”
从窝棚走出来,天色已经大黑了。
宋二壮前面一直没说话,这会儿才遗憾道:“要不是正赶上农忙,我就自己去帮你打听消息了。可惜了,地里的活太多,我实在走不开。”
宋立春最近对宋二壮改观许多,便宽慰他:“以后生意要是真做起来了,你有的是帮我的机会。”
宋二壮忙点头应是,还有些庆幸。
“幸亏你大伯母和离了,不用忙大房那几亩地,这才有空闲帮你。”
宋立春最近起早贪黑的,还真忘了大房种地的事。
“我大伯那几亩地怎么弄的,他自己能干得了么?那宋凤琴帮他干了没有?”
毕竟是自己的亲大哥,宋二壮现在说起来还恨铁不成钢的。
“别提了,你大伯不是上个月卖了一亩地么,卖了十五两银子,还了外面的账,说是有个四五两。”
“他腿脚不行,一个人种不了地,那个婊——宋凤琴说自己还在坐小月子,根本不去下地干活。你大伯没办法,现在请了两个人帮他干重活,按天算工钱,一个人一天二十文,除草捉虫这种轻省点的活他就自己瘸着腿干了。”
“再加上那两间倒塌的房子还得请人盖吧,啧啧,花钱跟流水似的,怕是十两银子根本不够花的,我都替他心疼死了。”
庄户人家,大部分都只有靠地里的收成活命。
虽然一亩地一年也只有一两多银子的收成,再交去公粮就剩下的更少,可若不是遇到灾年荒年,还真没听说谁家有饿死的。
宋大壮还完债后还剩下十两银子,够普通人家六七亩地一年的营收了,按理说,这是一笔巨款,让人相当富足的巨款。
可是真细算起来,却根本禁不住花。
庄户人家靠几亩薄田就能活命的唯一原因,就是一句话——能不花的钱,一个铜板都不花。
吃的粮食都是地里出的,细粮卖了换成便宜的粗粮,菜的话,就随便在院子里撒点种子,菜能采摘了就吃菜,没菜的时候就只吃干粮或者稀粥,一年到头都吃不了两斤油,更别提其他的花销。
真要像宋凤琴这般放开了吃喝,十两银子根本不够她花几个月的。
何况,大房还要盖房子呢。
“你大伯也变了,被宋凤琴带歪了。”
宋二壮叹了口气。
“他是觉得自己手里有钱就阔气了,买这买那的,他都忘了这是用那一亩地换来的,钱花完了,地也不会再回来了。”
“他和宋凤琴两个现在是有那三亩地还不用担心饿着,可老了呢?以后要是有孩子了呢?再说,还有你爷爷奶奶要养呢。唉——”
宋立春不想替别人发愁。
“各人有各人的命,你也不用替别人发愁。人家吃香的喝辣的可没惦记着你!”
宋凤琴买了那么多东西,豆油、香油、红糖、猪肉、精米、白面等等,当时宋大壮还没和离呢,都没让杜娟和孩子们吃,更别提惦记宋二壮了。
“人家享福的时候没想着你,以后受苦了也用不着你瞎操心!”
宋二壮一愣。
“也是哈,还是我闺女想得明白。”
父子父女三人走了快两刻钟,终于到家了。
宋大壮正在门口等着。
“老二,你们回来了。”
“有事吗,大哥?”
“那个——是凤琴进门的事,我们都不是头一次成亲了,也不大操大办了,准备请两家人还有近处的几家亲戚过来吃顿饭,改改口,认认亲,就行了。”
“什么时候认亲?”
“就这个月初八。”
事已至此……也只能至此了。
“我知道了,你来请了,我们还能不去么。”
“嗯。我话带到了,那我走了。”
今天已经初三,还有五天,正赶上宋立春休沐。
“真讨厌,我要改口叫她大伯母嘛?”
宋二壮白了女儿一眼。
“我还得改口叫大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