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回到长安之后,整个长安城都紧张而有序地忙碌起来,上至宫廷,下至街巷,人人皆投入其中。街头巷尾弥漫着一种既兴奋又庄重的气氛,仿佛一锅即将沸腾的浓汤,蕴含着无尽的期待与希望。
尤其是礼部,犹如一台高速运转且精准无误的精密机器,片刻未曾停歇。礼部的官员们神色严肃,目光中透着专注与执着,他们手持簿册,步履匆匆,穿梭于宫殿之间。每一个角落都能目睹他们忙碌的身影,每一次碰面都能听闻他们低声而急切的商讨。
负责礼仪彩排的官员,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却无暇擦拭。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口中念念有词:“动作要整齐,步伐要一致,眼神要坚定。这是大唐的盛典,容不得丝毫差错!”那些参与彩排的人员,个个神情紧张,全神贯注地听从指挥,反复练习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姿势。
而在另一边,负责准备祭祀物品的官员们更是严阵以待。他们精心挑选着每一件物品,从珍稀的香料到华丽的绸缎,从璀璨的珠宝到古朴的青铜器,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力求尽善尽美。一位官员手捧着一块洁白无瑕的玉璧,对着阳光仔细端详,唯恐有半分瑕疵。另一位官员则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叠绣有精美图案的绸缎,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
李承乾身为礼部的核心彩排人员,每日都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天还未亮,他便身着简单的练功服,来到排练之地。身姿挺拔如松,目光专注而坚定,仿佛要将这世间的一切艰难险阻都看穿。
随着指挥的口令,他一丝不苟地完成着每一个动作,举手投足间尽显皇家风范。几个小时的彩排下来,他已汗流浃背,练功服紧紧地贴在身上,但他依旧毫无怨言。
回到书房,还有堆积如山的奏折等待他的批阅。他疲惫地坐在案前,揉了揉眉心,深吸一口气,便投入到政务之中。他时而眉头紧锁,认真思索奏折中的难题;时而奋笔疾书,果断地做出决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眼前的奏折。
新皇的龙袍早已由宫中最顶尖的绣娘精心绣制而成,那龙袍静静地放置在锦盒之中,散发着神秘而威严的气息。当李承乾在彩排之余试穿时,那一刻,整个房间都仿佛被龙袍上的光芒所照亮。
他轻轻抚摸着那细腻的绣纹,感受着金线传来的微微凉意,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有对未来的憧憬,那是一片充满希望和可能的未知领域;也有对责任的敬畏,他深知这龙袍所承载的分量,不仅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对天下苍生的庄重承诺。
李世民的十三个儿子也纷纷从封地启程,分批前往长安参加登基大典。
李恪骑在一匹雪白的骏马上,英姿勃勃。他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感慨万千:“大唐即将掀开新的篇章,愿兄长能引领我们走向更为辉煌的未来。”
李泰坐在舒适的马车里,手中拿着一本书籍,却时不时望向窗外,眼神中透露出对长安的向往和对大典的期待。
而远在边疆封地的李佑,带着一队侍卫,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他心中想着:“一定要赶上这历史性的时刻,为兄长的登基大典贡献一份力量。”
晋王李治接到圣旨后,兴冲冲地从并州出发赶往长安。一路上,李治心情激动,难以平静。他坐在马车里,不时掀起窗帘,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景色,心中思绪纷繁。
李治回想起在并州的日子,虽然自在逍遥,但心中始终牵挂着长安的一切。如今,终于有机会参与这盛大的典礼,他既兴奋又紧张。
“此次回京,定要为兄长的登基大典尽一份力,也不知长安如今变成了何种模样。”李治暗自思忖着。
他的贴身侍卫骑马紧跟在马车旁,见李治神情凝重,宽慰道:“殿下,莫要太过忧心,此次回京,定是喜事连连。”
李治微微点头,说道:“但愿如此,这一路需快马加鞭,不可耽误了行程。”
马车在官道上疾驰,扬起阵阵尘土。
李世民看着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心中甚感欣慰。一日,他将礼部尚书召至跟前。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目光威严而慈祥,说道:“此次登基大典,务必做到完美无瑕。因新皇的办公场所与太上皇的不同,朕决定,李承乾登基第二天,就举行皇太后和皇后、嫔妃的册封大典。”
礼部尚书恭敬地跪在地上,额头触地,声音坚定地回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哪怕赴汤蹈火,也要确保大典顺利进行。”
李承乾得知此事后,在自己的宫殿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索:“阿耶对我寄予厚望,我定要不负所托,将大唐治理得更加繁荣昌盛。这不仅是我的责任,更是对大唐百姓的庄重承诺。”
李世民在立正殿,看到长孙皇后缓缓走来,李世民拉过皇后的手,开心地说道:“观音婢,我们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先想去哪里?”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温柔与欣慰,轻声说道:“陛下,妾身只愿能与您一同,看遍这大唐的山山水水,见证百姓的安居乐业。”
李世民轻抚着长孙皇后的手,目光中满是深情:“朕亦是如此想,待高明登基,朕便能与你闲云野鹤,共享天伦。”
长孙皇后微微仰头,看着李世民说道:“二郎,高明自幼聪慧,定能担起这大唐的重任。”
李世民点点头,感慨道:“是啊,朕相信他不会让朕失望。只是这几日,看着众人忙碌筹备,朕心中也是颇多感慨。”
长孙皇后轻轻靠在李世民的肩头,说道:“陛下莫要太过操劳,一切都会顺遂如意的。”
李世民揽着长孙皇后,说道:“有你在朕身边,朕心甚安。”
此时,殿外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洒在两人身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