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太监和张皇后是怎么回事,你别告诉我也是公主让救的?”
这倒是冤枉了大壮。
大壮急道:“我的少爷,您不知道当时情况,那太监死活拽着我不松手,没办法才带上,至于张皇后,左右去一趟皇宫,干脆顺手救了。”
好一个干脆。
周世显气的有些喘不上气来,指着大壮鼻子骂道:“我平时怎么教你,兵贵神速你却给我节外生枝,万一出了岔子还要不要命!”
扑通,大壮跪在地上。
“少爷奴才知错,但当时情况他们谁也不走,我又不敢对少夫人动粗,只能带上。”
“这一路携带的箭矢弹药又少,咱们伤了好几个弟兄才走出来。”
“好在那李自成没敢派兵追,不然奴才恐怕带不回一个人。”
个中凶险不言而喻。
周世显也明白这一趟搞不好就是九死一生。
“算了,任务完成就好,你下次长点记性别什么累赘都敢带,回去抓紧休息。”
得到原谅大壮感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
自家的少爷宁可扔下皇帝也不让自己这群奴才冒险。
得此主子,属下简直走了八辈子好运。
转身屋里朱由检已经吃起豆腐。
“所以说这些都是你儿子私军。”
“周爱卿你生了个好儿子,从十年前就开始谋划,在反贼贼寇眼皮底下跳舞,当着朝廷面瞒天过海,真是好手段。”
周国辅跪在地上脸色通红。
“臣有罪,惶恐不安,每每念及逆子所作所为辗转反侧,辜负陛下圣恩。”
他就一个儿子,就算造反他也没办法。
朱由检反倒不在意,反而有些庆幸。
“我问你此地人口几何,又有多少兵马?”
周国辅低着头回答:
“此地人口二百三十万,仍在接收难民,从十年前李自成离开延安府一带就没停过。”
“至于兵马,这里实行全民兵役制度,除了老弱病残全都要入伍,其中持械戴甲者百万,但都是预备兵。”
“正规军十万,包括重骑兵三千,轻骑兵七千,火器兵一万,刀兵三万,矛兵四万,后勤兵一万。”
“皆整戈待发。”
好一句整戈待发。
朱由检眼神亮起来,如此规模足够重新夺回京城,他坐不住了,恨不能马上飞回皇宫。
“马上整兵,朕要御驾亲征。”
话音刚落。
周世显走进来道:“不行,陛下车马劳顿还是先休息为好。”
开什么玩笑。
带自己的兵马去打李自成,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就算打下来京城,后边还有清兵虎视眈眈。
这点人马都得丧命在狗屁皇权手中。
朱由检怒目圆睁问:“为什么不行!”
周世显一副瞧不起人模样道:“因为大明亡了,闯王李自成已经入主紫禁城,而陛下已经是亡国之君。”
轰隆,仿佛一道雷霆击中朱由检的心。
他不甘心,双目赤红如血,强忍着胸中逆气道:“朕没亡,是诸臣误朕!”
还在嘴硬。
周世显虽然同情这位皇帝,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历史上评价崇祯是一位极有可能中兴的明君。
在无数天灾人祸中,一系列举措也让大明在风雨飘摇中安稳十几年。
不过还是差了些意思。
周世显冷哼道:“并非诸臣误了陛下,而是陛下自己耽误自己。”
当皇帝当到六次下罪己诏,可见这位一点不无辜。
朱由检猛然站起身:“朕没错,你告诉朕错哪了!”
周世显针锋相对道:“陛下最大的错误就是穷,您连钱粮都搞不到,还不如京中大臣富有,还敢说没错吗?”
就差把穷鬼二字扔在崇祯脸上。
这个亡国理由简直不能让任何皇帝接受。
朱由检摇晃着身形有些站不住,根本接受不了这个打击。
一旁周国辅怒道:“逆子,你怎么跟陛下这么说话!”
就算是真话,也不能当着面直说。
周国辅被气的瞬间腮帮子起个火泡,虽然形势上周家根本不怕皇帝降罪,但人家毕竟是皇帝,他侍奉了这么多年的主子。
打狗还得看主人,结果自己儿子打自己的主子。
“无妨。”
“周爱卿不要责怪驸马。”
不得不说皇帝心理素质异常强大。
朱由检很快调整好心态问:“如此多人口,你是怎么养活的?”
这个疑问从朱由检进营地就一直想不通。
根本也不合逻辑。
说白了就是在哪搞到的钱粮。
周世显也不怕泄密,毕竟早晚都不是什么秘密。
“回陛下,好让陛下知道,这十年内,臣先开渠引水开荒浇灌农田,后接纳流民防治瘟疫,以此为基础向内外开展经贸。”
“在臣的策略下,食者无忧仍有余钱,人口也爆发式增长。”
“至于兵马,臣的马匹全部来自河套区域与鞑靼交易,蒙古被清兵打败后又与其他牧民开展了其他物品买卖。”
朱由检疑惑问:“开渠引水能养活这么多人?”
周世显回答:“勉强糊口,所以臣的粮食还向中原地带权贵购买,目前三年不耕种也不怕饥荒。”
二百多万人吃三年!
朱由检无比震惊。
若他早有这么多粮食何必闹的各地饥荒反贼四起。
猜到了朱由检想法。
周世显补充道:“臣的存粮不足权贵们万分之一,所以说陛下误国是因为穷,连臣子都知道怎么赚钱,您怎么不知道?”
朕的臣子竟如此富饶。
朱由检想起自己曾向大臣们借钱,也不过几十万两杯水车薪,怎么到了这里就变成朝廷只有皇帝一个人受穷?
他有些无法接受。
自然周世显也不想打击这位皇帝。
“臣要和陛下说明白,李自成不过两三万主力,灭掉他一点不难,但是建奴陈兵山海关虎视眈眈,就算保住京城,也挡不住多尔衮。”
“所以请陛下先忍辱负重,复国还是有希望的。”
毕竟是自己老丈人,对山海关吴三桂还是有点道德上约束力,若是能想的通,写封书信给吴三桂起码能稳定军心拖延清兵入关。
此时朱由检也想明白了。
他就是身不由己才出狼窝又入虎口。
不过以周世显对他的态度,朱由检不认为会做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
主要还是周世显不在乎。
“朕乏了。”
朱由检有些快要支撑不住身体,连续打击让他身心疲倦。
周父道:“老臣这就为陛下安排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