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晋商破产了,但还有其他商人。
比如徽商、粤商、浙商、苏商、总之比较多。
大明亡了不是没有原因,明末只有皇帝和百姓穷,除此之外天下皆富。
周世显甚至一度怀疑,明末清初这个节骨眼,大明的底蕴能达到至少十五亿两白银,或者是二十五亿两也没准。
十五亿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大清光是依靠晋商资助,就入主了中原。
此时虽然大明亡了,但是从资产角度讲,明末崇祯年间,经济总量占全世界至少四成之巨,正是明朝的灭亡,才使得西方全面赶超,此降彼升的发展下,清朝繁腐的制度才慢慢被世界淘汰。
直到西方发现大清是个纸老虎,这个庞然大物才被端上餐桌。
如此庞大的经济总量基础,只能说帝王统治已经无法阻挡热武器时代的到来。
周世显站起身挺直腰板,如虎般的气场瞬间爆发道:“此次粮食收购,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哪怕是抢,必须让富商把粮食吐出来。”
钱大海被吓一跳道:“少爷请放心,我让大壮等人全部出去收粮,绝不会耽搁少爷的计划。”
周世显眼神变得狠厉道:“粮食关乎人口,人口则关乎生产力,我们必须在冬天收纳更多难民,大炮生意只是小钱,你抓紧去办。”
这一天,周家大批兵马化整为零消失不见。
而朱由检全然不知。
此时朱由检正开庆祝大会,应当说开庆功宴。
大臣们挤在朱由检的住处分成两排。
一边是文臣,另一边是武将。
吴三桂问:“咱们为何要来?”
吴襄则道:“闭嘴,听陛下说话。”
父子俩就挺尴尬,因为目前带兵的武将只有他俩,所以大臣们站一边,他俩站一边,关键大臣们还对他俩没有任何恶意。
朱由检举起酒杯道:“此次我大明得到大炮的产业,将会彻底制衡建奴与反贼,火器已经全面开始生产,相信要不了多久就可掏空建奴与反贼的家底。”
大清没了晋商战争潜力被极度压缩,李自成则本来就穷,不穷也不会造反,在打出不纳粮的口号后根本没有税收。
可以说二者将会越打越穷。
朱由检从没如此开心过,他唯一难受的是第一次体验到有钱的滋味,毕竟大明穷的只有他自己。
方岳贡道:“陛下,要不了多久那多尔衮和李自成就会派人来买炮弹,咱们必须抬高炮弹价格,狠狠宰反贼与建奴一次。”
“没错,反贼与建奴欺我大明太甚,”李邦华恨得直咬牙,“此次定要让反贼与建奴付出代价!”
魏藻德不合时宜来一句:“万一反贼和建奴打过来怎么办?”
嗯???
众人齐齐看向魏藻德,魏藻德也怕挨打,毕竟他被刘宗敏打的,全身上下的伤才养好个七七八八,使劲缩了缩脖子。
朱由检则笑道:“无妨,朕早就研究过周家的套路,只需要卖给反贼一个炮弹,咱们自己存两个就好,只要按这个方法去做,即便开战也无惧。”
毕竟生产真理的能力在朱由检手中。
虽然才接手大炮生产,朱由检已经让部分士兵和太监去全力造炮弹,可以说和周家造出来的炮弹一模一样。
大炮生意有多赚钱?
一个炮弹成本才多大点银两,周家敢卖三十两。
最重要的是,朱由检发现,大炮卖的越多,炮弹消耗的越快,这简直比抢钱还要快。
方岳贡道:“陛下,不光是大炮生意,周家将火铳的生意一并交给了咱们,臣研究过,无论是反贼还是建奴,甚至包括普通百姓都有一定需求。”
“只不过,”方岳贡话音一转,“一旦将火铳卖到民间,将会对陛下的统治产生不利,所以臣建议只将火铳卖给反贼和建奴。”
试想一下,一亿多人都掌握火铳这种武器,即便没有大炮,天下将会无比混乱。
朱由检沉思道:“此事确实如你所说,先卖反贼和建奴,至于是否卖给百姓,容朕再仔细研究后决定。”
吴三桂在一旁道:“陛下,虽然咱们有了收入,但大同此地还在周家的控制下,单说宁武关与雁门关俩处要地全都是周家的兵马,另外广昌依然在反贼的手中。”
大同目前唯一一处还未夺回的地方就是广昌,一来距离大同镇比较远,二来李自成收缩兵力后一直留有守军。
从兵法上讲,可以说任何一处战略要地都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败。
不得不说吴三桂拥有极为出色的战略眼光。
虽然周家现在与大明捆绑在一起,但保不齐哪天会发生变化,只有将地图拿在自己手中才最安全。
朱由检也明白其中凶险,若是周家造反,他这个皇帝还真就是瓮中之鳖。
“此事再议。”
一句话将事情压下。
朱由检知道现在还不是翻脸的时候,也不能放手周家这面挡风挡雨的高墙。
然而吴三桂还是不死心道:“陛下,臣将大同各地守军陆续收编,咱们的兵力已经有二十万,为何还要怕周家。”
吴襄在一旁使劲拽一下吴三桂。
大明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
还不是因为当武将的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枪打出头鸟,吴三桂此时站在前面,将来无论对错这笔账都要算到他吴家的头上。
然而吴三桂根本不理他老爹,继续道:“陛下,臣知道周家功劳巨大,但若不早做准备将来必然处于劣势。”
朱由检沉下脸,因为他也清楚这件事的重要性,可他也怕把周家弄没了之后,满朝文武继续坑他。
反倒是周家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对朝廷有益。
就像是魏忠贤一样。
朱由检慢慢开始怀疑自己杀魏忠贤到底是对还是错,党争肯定是不对的,党争让大明内部分裂加剧,若不除掉党争恐怕大明早就四分五裂。
而没了魏忠贤,满朝文武全都是吃干饭的。
朱由检十分上火道:“此事朕会与周家去谈,吴爱卿不要着急,当下是将银子赚回来,不然没有粮饷再多军队也无用。”
吴三桂虽然不甘心,但也闭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