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段时间。
临近春耕。
周世显忙的不可开交。
自从换地后,大清、大明、还有大顺、全都沉寂下来。
原因有几方面。
没粮,没钱,没火药。
粮食经过战乱与寒冬被消耗所剩无几,而税收则需要时间,火药更是因为热武器时代突然降临,除了周家以外所有人准备不足。
当你生产十门大炮,敌人也能生产十门。
所以从比拼兵力,彻底转变为比拼武器生产力。
谁的大炮粮食多,谁就占有主动权。
周世显问道:“土地丈量出多少?”
钱大海回答:“辽东田亩还真不多,不如咱们在大同时所开垦荒地多,不过松花江一带适合耕种面积十分巨大。”
“现在有这样一个情况,迁移到辽东的百姓非常少,多数都留在江畔旁守着土地等待春耕,他们都怕自己分不到好地。”
周世显揉了揉太阳穴:“几百万人分土地不是小事,并且这里土地也绝对够分,只不过人口太少又过于分散。”
钱大海道:“大清入关后就封锁了长城,不让任何人向北偷渡,老奴以为这样会导致咱们没有新的人口补充。”
随着人口减少,各方势力已经意识到人口重要性。
周世显道:“无论如何也要增加人口,目前奴儿干都司地区开发所能容纳人口上限远不止几百万人。”
钱大海有些忧虑问:“少爷,咱们究竟需要多少人口?”
周世显道:“这片土地以目前情况需要至少一千万人,上限以咱们目前生产力水平应当在三千万人左右。”
钱大海震惊的说不出话。
实际上周世显并没说这个地方人口上限能容纳到一亿人。
东三省,外加外东北,也就是辽东与奴儿干都司,再远点直接干到远东北极圈,都是待开发地区。
远比表面上更有潜力。
关键是大明现在全境才一亿人口左右。
远不比前世十四亿人生产力强悍。
钱大海忧虑变成焦虑,满脸沧桑心力憔悴,急道:“少爷,咱们上哪弄这些人去?”
周世显也很伤脑筋,人口成了限制生产力的一大因素。
思来想去为今之计只有尽快出海,然后绕开大清,将南方人用船运回北方。
另外就是抓紧工业化。
先改变生产工具,让一个人可以轻松耕种更多土地。
周世显道:“造船吧,再分出一些人手去造船,早日开通海上航线。”
钱大海为难道:“少爷,若再造船,咱们人手更加不够用。”
周世显急眼道:“我不管,这件事你去办,春耕,造船,采矿,还有铁器生产,钱大海你任务很重。”
钱大海苦着一张脸道:“少爷,老奴保证完成任务。”
集市。
百姓自发组织的小市场。
就在皇宫门口。
朱媺娖也是满脸忧愁模样。
因为她联系不少商人,没一个敢租盛京宫阙,眼见着一座皇宫就要砸在手里,变成毫无用处的东西。
丫鬟道:“公主,咱们为何非要卖掉皇宫?”
住皇宫多好,也能享受一下一人之下的乐趣。
朱媺娖却摇了摇头,因为她比别人更清楚宫墙之内并非乐土,甚至是后宫更是囚禁人的地方。
还有关键一点,一旦住在皇宫,免不了去想要不要当皇后,若真当了皇后,又免不了皇帝会三妻四妾。
而有了三妻四妾,她朱媺娖虽然是皇后,却也免不了把自己相公分享给别人。
此时朱媺娖就站在一处十字路口。
一边是权利,另一边则是本心。
权利诱惑自然很大,单从龙之功这一件事,就足以让无数人甘心被割断喉咙抛洒热血。
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周世显想要的。
朱媺娖道:“皇宫是个烫手山芋,还是尽早租出去好。”
丫鬟也被自家公主打败,“公主,普天下谁敢住皇宫这种地方,也就只有少爷敢住,老爷都不敢来盛京。”
“之前少爷有劝老爷来盛京,您是不知道,把老爷吓得脸色都变了,差点抽搐晕倒。”
“少爷还说老爷胆小,老爷骂少爷要得罪大明陛下。”
朱媺娖撅起嘴:“我不管,本公主非要把这地方给租出去。”
身为大明的臣子,周国辅哪敢来盛京住皇宫,并且还是当着大明公主面,这不是要人老命。
朱媺娖自然知晓其中道理。
只不过大清皇宫真的不能久住。
丫鬟出主意道:“不如公主您去问问少爷,没准少爷有办法。”
朱媺娖冷哼:“他怕是巴不得再住些日子,没准还会娶上个三妻四妾封为妃子。”
普通人若私底下三妻四妾是很平常事情。
包括驸马也一样,只不过不能拿到明面上来。
丫鬟捂嘴笑道:“公主是怕少爷喜新厌旧。”
朱媺娖道:“才不是,本公主又不是小心眼,起码三从四德的道理还是懂的,只不过住在皇宫影响不好。”
丫鬟问:“那怎么办?”
朱媺娖想了想说道:“实在不行只能拆掉。”
“拆掉多不好,都是清朝廷花银子好不容易盖起来,咱不能暴殄天物。”
刚办完事,周世显才出门就听到要拆皇宫这种逆天想法!
真要把清皇宫拆掉,恐怕第二天大清就会打回来。
朱媺娖回过头满脸生气问:“那你说怎么办?”
“这?”周世显有些迟疑。
因为皇宫这种地方,本就是权利枢纽,也就是朝廷办公场所。
不能卖,不能拆,更没人敢租。
关键宫里人又少,一到晚上就很空旷。
周世显也住不习惯,远没有自己一张棉花软床来的舒坦。
迟疑再三,周世显决定:“就把此处作为景观吧,允许百姓随意进出,进来看皇宫需要交银钱,也能增加咱们的收入。”
朱媺娖灵光一闪道:“这个主意好,我也可以在皇宫里卖些东西。”
把皇宫变为景点,本质上还是在弱化皇权。
周世显对自己想法十分满意。
当皇帝有什么好?
再过二百多年全世界都不流行当皇帝时候,又有哪个皇帝能保证自己子孙无忧?
反倒是一旁丫鬟急了。
丫鬟问:“少爷,咱们若不住皇宫以后要住在哪里?”
周世显轻描淡写道:“再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