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俊仁发言后,谨慎派感到欣慰,认为俊仁的观点与他们一致,即当前的技术水平不足以驾驭这种技术,应该谨慎行事。进取派感到有些失望,但也被俊仁对未来的信心所感染,从而暂时放下争论,思考如何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一位科学家低声说:“也许他说得对,我们确实不应该急于求成。”另一位科学家则点头表示赞同:“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
为了缓解科学家们的焦虑,俊仁可以进一步解释他的观点:“先生们,地们目前的硬件水平无法完全驾驭这种技术,即使有了了控制方法,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与其冒险,不如将精力放在基础研究上,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奠定基础。你们应该相信你们的子孙后代将拥有比我们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广阔的视野。”
俊仁意识到自己的说话方式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他习惯从自己的外星身份出发,将自己与人类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本身并没有问题,因为他确实不是人类,但这种表达方式可能会让人类产生误解,甚至将他视为“救世主”,从而陷入一种依赖和被动的思维模式。这种误解在科学家的争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不是还有他吗?”这种说法暗示了人类对俊仁的过度依赖,认为他作为外星人应该掌握所有问题的答案。然而,俊仁深知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人类总是抱着这种依赖心态,那么他们将永远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只能被困在三维空间的思维模式中。
俊仁在说话时不可避免地将自己与人类区分开来,这种区分反映了他对自己身份的清晰认知:语言习惯:他习惯用“你们”来指代人类,这种用词强化了他与人类之间的界限。这种语言习惯虽然有助于他保持自我认同,但也可能导致人类对他的误解,甚至将他视为“救世主”或“外人”。身份认同的复杂性:俊仁虽然努力理解人类,但他始终无法完全融入人类社会。他知道自己是十维生物,拥有永生的能力,而人类的寿命短暂,这种本质差异让他在与人类交流时感到一种难以跨越的鸿沟。
俊仁对人类的观察揭示了人类行为的双重性:积极面:人类的短暂生命让他们充满热情,用火焰般的生命力去追求目标。这种热情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人类文明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局限性:然而,这种热情也带来了急迫感和过度渴求。人类总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完成所有事情,为后代留下一个“守成”的局面。这种心态可能导致短视和急功近利,忽视了长远的规划和潜在的风险。
他努力理解人类的急迫感和热情,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欣赏这种生命力。他意识到,正是这种热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然而,他也担心人类的急迫感会导致他们忽视潜在的风险,甚至陷入危险。他希望人类能够更加谨慎,避免因急功近利而带来灾难。
哈登道:“那有没有现在的技术能达到的隐形的方法?”哈登还是对那个隐形技术不死心。
俊仁捏着下巴想了一下,说道:“我要先看一下你们目前,最先进的飞机还有侦测设备,还有你们未来的飞机设计发展规划然后才能想一下用什么办法最合适。”
哈登道:“这……”
俊仁道:“怎么怕我窃取你们的机密?你觉得,我会在意那些比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年龄还大的老古董。”
哈登将军承认这话说的有道理,于是说:“我要去申请一下,如果申请通过,我就带你去!”
俊仁没有直接否定地球的技术,而是提出需要了解现有技术的现状。这他尊重地球科学家的努力,并希望找到一个适合当前技术水平的解决方案。他意识到地球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完全复制外星技术,因此需要仔细评估现有技术的潜力。他希望通过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找到一个既能满足当前需求又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哈登的犹豫反映了当时军事机密的敏感性。1948年正处于冷战初期,任何技术优势都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影响。俊仁的回应显示了他的自信和对地球技术的轻视,同时也表明他不会轻易被地球的技术所限制。尽管存在机密问题,哈登最终表示愿意申请,这为后续的合作留下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