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众人都有错,谁也不能逃脱干系。”
赵琳听到这话,不禁看了一眼叶苍穹,听这意思是想让她也跟着认个错?
认就认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赵琳虽然讨厌和叶氏一族的人打交道,可毕竟自己也是叶氏一族的媳妇,自己的孩子也要在叶氏一族生活。
想到这,赵琳便顺着叶苍穹的话说:“族老说的是,今天这事大家都有错,我们仔细商量个结果出来,力求谁都能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赵琳说完,对族内众人温婉和善的笑了笑,仿佛刚刚怼人的不是她一样,叶承枫在一旁为之惊叹不已。
叶承枫:有点厉害。
赵琳:过奖。
叶承枫:……
可就在赵琳说完这话以后,族老们又把目光放到了叶承瑄身上,企图让叶承瑄代替赵琳做主。
这下,赵琳是真的忍不住了。
“你们老看我儿子干什么,就算他长得好看,你们也不能一直看吧,给我钱了吗就盯着我孩子瞧。”
“你们是羡慕我孩子长得好看?还是嫉妒我孩子比你聪明?那都没有用。”
“你看看外面,晌午头了,都该吃饭了,少搞幺蛾子,麻溜的把事解决了,该干嘛干嘛去,难不成还要在我家吃顿饭再走吗?你们敢吃吗?”
听得赵琳如此反问,厅内众人,包括叶二叔在内,都十分有默契的对视了一眼,然后又一脸不自在的挪开了视线。
不过短短一瞬,被叶承珲、叶承枫捕捉到了,他二人从这些人的小动作中,敏锐的察觉出一些异样。
叶承枫碍于身份和场合,只静静地坐着,不动声色的观察着众人。
叶承珲不一样,他是叶氏一族光明正大的后人,和叶氏一族的许多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叶承钰。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叶承钰和叶承珲在旁听赵琳和族人们争论时,总会时不时的对视上那么一两回。
目光流转间,也都能迅速明白对方的意思,有猫腻。
叶承珲:怎么回事?
叶承钰:我只知道一点。
叶承珲:好,回头我去找你。
叶承钰:行。
作为熟知所有猫腻的赵琳,和叶氏一族的族人们来说,接下来的谈话变得异常顺利。
再没出现怼人的,骂街的,不知好歹出言叫嚣的。
赵琳的心情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叶苍穹敏锐的察觉到了赵琳的情绪,给身边的叶风雷递了个眼神。
叶风雷微微点头,表示可以,然后由叶苍穹开口,叶风雷顺势给叶剑霆、叶刀狂两位族老递了个讯号。
“西洲家的。”
“嗯?你喊我?”
赵琳一时没反应过来,这句“西洲家的”是用来称呼她的,毕竟她常常忘记平阳侯叶西洲的名讳。
为了保险起见,赵琳都是称呼叶西洲为“侯爷”,年少的时候,两人刚结为夫妻那会儿,叶西洲还不是侯爷,赵琳就喊他“世子”。
外人听来,大概是赵琳对夫君十分敬重,但谁能想到她是因为没有把人放在心上呢。
若是以往,赵琳还不觉得有什么,但在被几个孩子隐晦的看了一眼之后,赵琳后知后觉的想到,她好像给孩子们提起过,她和叶西洲不熟的事。
不过转念一想,她说的也是实话,也没什么好纠结的,他们俩本来就不熟。
相比较于她的二姐姐和四姐姐夫妻有仇,还有她的三姐姐夫妻不和,赵琳觉得,她只是夫妻不熟,已经很好了。
但族老们显然和赵琳想的不一样。
赵琳方才不让人喊她“赵氏”,可族老们又实在喊不出“夫人”、“叶娘子”或“赵娘子”这种称呼,又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对赵琳有个尊敬的称谓。
可又在听到赵琳的反问时,略微有些心虚,却完全没想过赵琳不是要计较这个,而是她切切实实忘了自家夫君的名字叫什么。
在反应过来“西洲家的”是指谁后,赵琳就没再说什么了。
“赵氏”、“叶氏”、“西洲家的”都没什么所谓,只不过后者的身份指向性更为明显而已。
“族老请言。”
如果赵琳猜的没错,族老们之所以会这么大张旗鼓的上门,应该是另有要事。
比如:让她出钱。
叶苍穹、叶风雷算是叶氏一族里的半个读书人,读书人在谈起银钱时,总会觉得难以启齿。
所以在叶苍穹招呼了赵琳一声后,就不再说话,而是由叶剑霆接过话头,和赵琳聊了起来。
“我前几日听说,你让钰哥儿联系了书院,准备开办族学。”
赵琳朗声说道:“是,叶氏一族子弟读书甚少,大多都是兵书,可大齐四海升平,已经没有多少仗可以打了,难道一个家族的青年壮汉,都要守着兵书过日子吗?”
末了,赵琳纠正:“不过不是我要开办族学,我只是让钰哥儿替我看了几家书院,看看哪一个书院更适合让叶氏一族的子弟去读书。”
“叶氏一族子弟众多,哪个书院能一下子收那么多学生。”
“族老的意思呢?”
“不若请了先生,在族里开办课堂,如此一来,也省去了子弟们来回奔波。”
叶氏族人说:“族老说的是,京中离同安郡不远,可一来一回,也需两个时辰左右,岂不辛苦。”
赵琳闻言,笑笑说:“先生谁请?束修谁出?”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俱都不再吭声。
有位叶氏族人说:“你出身江南,家中俱是读书人,父亲还曾是当朝状元,从你们家族里挑个出来,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赵氏一族有祖训,凡读书做学问,教书育人之事,不可离开江南之地,他们来不了,只能你们去江南拜会。”
叶氏族人还要开口,被赵琳直接打断。
“我这么跟你们说吧,族学是不可能办的,想要办,也不要找我。”
“想要从我这里行方便,那就按我说的做,自去书院拜先生,若是行,往后三更灯火,勤耕不辍,自有出头之日。”
“若是不行,天下也不是只有文武两条路可走,三百六十行,看你们选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