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是为了帮孩子寻医问药,有时候是去巡查铺子生意,有时候就是单纯的在府里闷了,想出去走走。
理由各种各样,反正只要她夫君叶西洲,一离开上京不在侯府,那她本人基本上也不会在府里久留。
原因无他,打不过。
赵琳没胆子在大齐第一战神平阳侯的眼皮子底下借“生病”玩失踪,只能在他不在的时候偷溜。
而在她离开海棠苑,离开侯府的那段时间里,侯府上下都全权交给惜春和惜夏打理。
一个管人,一个查账,效率简直不要太高。
这也是为什么,赵琳要将海棠苑的丫鬟全都换掉,全部都换成属于自己的人。
几年过去,海棠苑的人换了又换,但无一不和赵琳配合默契,尤其是惜春和惜夏。
赵琳没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她们,放一万个心都嫌不够,还有在外面的惜秋和惜冬,赵琳和她们也是十分惺惺相惜的。
“哦,对了,等府里各处都稳妥下来。”
话说出口,赵琳又觉得有点绝对,就改口说:“也不必什么都稳妥,府里少了这么多人,肯定有些地方是跟不上的,你看着添点人进来,确保忙的时候不会脚打后脑勺就行,多了不要。”
“是。”
“红玉养了许多人在别院,你去挑挑,省得别人盯着我们缺人,安插了什么人进来。”
“是。”
赵琳说完,留神想了想,觉得应该没什么了,就说:“我这边应该也没什么了,你去吧。”
惜春、惜夏替赵琳管家,还要时不时的出现在赵琳身边听候吩咐,有时候真的是比赵琳还要忙。
赵琳只在年底,或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或是府里有大事的时候,才会过问一二。
只因赵琳是平阳侯府的当家主母,若当真对府里一问三不知,实在是很不合适。
惜春、惜夏再能干,身份上也只是赵琳的陪嫁,平阳侯府的下人而已。
如果没有赵琳,她们很多事情都办不了,在很多大事面前,仍需要赵琳去亲自决断,惜春、惜夏的身份并不足以代表赵琳,也不足以代表平阳侯府。
而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最好是能有一个出气筒排忧解难,那样才不会气坏了自己的身子。
平阳侯府里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下人们,就是赵琳给自己准备的出气筒。
没办法,管家理账不算个好差事,不仅琐碎,而且磨人,很容易就让人生气。
但只要有了更生气的事情,自然也就能忘记前面那些生气的事情。
平阳侯府的下人们都知道,他们的当家主母赵琳平日里不爱管家,也不大动怒,但只要过问府中上下,就一定会有人落网,也一定会有不平之事得以平反。
久而久之,下人们对赵琳自然就愈发敬畏,对惜春、惜夏这两位总揽府中大权的掌事姑姑,自然也就更加不敢怠慢。
惜春最近因为赵老爷和赵夫人频频到访,便经常放下手里的活计,陪着赵琳一起面见赵老爷和赵夫人。
今天也是因为赵琳的大侄子赵永怀要来,惜春才没有去议事堂,眼下赵琳既然无事安排,那她也就该过去了。
她和惜夏的约定是,上下午各抽出一个时辰,用来处理府中的庶务,她现在过去的话,惜夏应该那边应该还没有结束。
惜春走的时候,突然想起昨天晚上妙风说的话,又联合赵琳说要给侯府的添人的举动,便试探着问赵琳:“夫人,咱们海棠苑还要人吗?”
“什么意思?”
惜春解释说:“妙风来找我和惜夏商量了一下,我们觉得海棠苑的人手有些不够。”
赵琳想了想,若还是以前她称病不出的时候,人手是没什么问题的,可问题是,现在她的孩子们总往她的海棠苑跑,如此一来,人手确实会有些捉襟见肘。
“那就让红玉再送些人吧,让妙风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瞅个合适的机会把人放到海棠苑来。”
“是。”
“去吧。”
——
京郊。
赵永怀为了尽快给赵琳建好庄子,风吹日晒,一刻不停,人都瘦了一圈儿。
当然,赵琳自己也没闲着。
景平帝将海陵郡的海匪一网打尽,对外说是前朝余孽趁机兴风作乱,景平帝是顾及高祖情深,才一直对高祖原配的后世血脉一忍再忍的孝子贤孙。
只是孝子贤孙也要顾全大局,不能让海陵郡的百姓为天家私情所扰,景平帝这才下令清剿海陵郡的匪寇,还百姓一个安宁。
众人称赞景平帝仁孝之君,也不忘夸赞景平帝的几位皇子。
五六七八四位皇子,是以身诱敌的谋士,骁勇善战的二皇子是为君为民分忧的勇士。
总之,景平帝这波名利双收,带着大齐皇室的名声在百姓中有口皆碑。
平阳侯府和随州协领家的矛盾,景平帝依然没有明确表态。
这是因两家女儿争夺夫婿而起的私事,景平帝若是当真出手过问了,有损大齐朝纲,显得大齐文武百官不务正业。
对于随州协领在平阳侯府挨打一事,基本也没有人提。
平阳侯府的二姑娘叶宁安,被随州协领家的千金慕明珠打伤,当时有不少人都在参随州协领教女无方。
倒也不是他们要为平阳侯府出气,或是看不惯随州协领家的女儿嚣张跋扈,可能单纯只是“职责所在”而已。
而随州协领在平阳侯府被打之后,多少有些因祸得福,碍于他小命奄奄一息,言官们不忍再落井下石,也就没有多少人再去参他了。
至于平阳侯夫人赵琳打人一事,百官们倒想参她,但赵琳是一介深闺妇人,从不在朝堂露面,更不在人前露面,对什么事都不予回应,参了也白参。
不是没有文武百官想拿叶承瑄、叶承珲兄弟两个说事,但他们两个在上书房读书,属于皇家所管辖的范畴。
虽说之前因为“双生子不祥”的言论休学在家,但也就休了几天而已,可见景平帝对平阳侯叶西洲的这对遗孤是相当护着的,百官们也不想让同僚参自己一个“苛待英雄之后”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