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杭城的秋意渐浓,沈知意别墅的书房里却暖意融融。智能温控系统将室温维持在最舒适的26c,她端坐在悬浮办公椅上,指尖在全息投影键盘上飞速敲击,随着最后一行代码确认,星宁集团旗下“星穹教材工作室”的成立公告正式发布在各大招聘平台。
招聘页面以星河为背景,醒目的岗位信息如璀璨星辰般排列:画师、编辑、课程设计师、AI技术工程师……每个岗位的底薪标注为3.8万元,奖金、年终奖、三餐全包、三室两厅智能宿舍等福利更是令人咋舌。最引人注目的是年假35天的承诺,下方还特别注明:“我们尊重每一个创意工作者的灵感周期,给予充足的时间沉淀与探索。”
消息一经发布,瞬间引爆网络。“这是什么神仙工作?月薪三万八起步,年假比上班天数还多!”“三室两厅宿舍?我直接拎包入住!”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群里,这份招聘启事被疯狂转发。美术学院的学生李然盯着画师岗位的要求,激动地对室友说:“不仅要会传统工笔,还能融合赛博朋克风格,这不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吗?”
沈知意调出后台数据,看着每分钟上千的简历投递量,对助理说道:“通知人力资源部,启动AI初筛系统。但记住,最后一轮面试必须由资深教育专家和行业精英组成评审团,我们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熟练工’,而是真正能理解教育本质的人才。”
与此同时,教材研发的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沈知意召集了来自清北的教育专家、古代典籍研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通过量子通讯召开头脑风暴会议。全息投影中,学者们的虚拟形象围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长桌旁,桌上堆满了竹简、线装书与平板电脑。
“传统教材晦涩难懂,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的孩子。”一位乡村教师代表举起手中的数学课本,“比如这道几何题的表述,很多孩子连题目都读不懂。”
沈知意点头道:“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用现代的表达方式解构古代典籍的智慧,用最简洁的语言传递知识。就像把《九章算术》里的数学原理,转化成孩子们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案例。”
古籍专家推了推眼镜:“但在简化的同时,不能丢失文化内核。比如《论语》中的‘仁’,需要用符合当代价值观的解读方式呈现。”
经过三天三夜的讨论,团队最终确定了“古今融合,知行合一”的研发理念。画师团队开始绘制具有东方美学特色的插画,将《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与现代科技场景结合;编辑团队则逐字逐句打磨教材内容,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一读就懂,一学就会”。
在教材排版上,工作室采用了星宁自主研发的智能排版系统。页面布局根据认知科学原理设计,重点知识用不同颜色的量子光效突出显示,文字与插图的比例经过上千次测试优化。“我们要让每一页教材都像一部精心制作的动画,充满吸引力。”沈知意看着样书说道。
对于贫困地区的特殊需求,工作室专门成立了调研小组。他们深入贵州山区、甘肃戈壁,与当地师生同吃同住,记录下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很多地方连电都不稳定,更别说智能设备。”调研组长传回的视频中,一间土坯教室里,孩子们围坐在煤油灯下学习,“我们需要纸质教材与简易教具结合的方案。”
沈知意立刻做出决策:“启动‘星火计划’,研发太阳能电子书、可重复使用的刮刮式练习册,还有用废弃材料制作的立体几何教具。教育不该被物质条件限制。”
当主编岗位的终面现场,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女性脱颖而出。她叫林夏,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非洲教育项目。“我在非洲看到,孩子们最需要的不是华丽的包装,而是直击本质的知识。”她展示着自己设计的教材样本,“比如这篇关于生态保护的课文,我用非洲部落的传说结合现代环保案例,让孩子们从熟悉的故事中理解抽象概念。”
沈知意微笑着点头:“恭喜你,林主编。从今天起,我们要一起打造一套能改变无数孩子命运的教材。”
2016年底,首批试点教材送往全国100所贫困地区学校。当贵州某小学的孩子们翻开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数学课本时,教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声。“老师,这上面的机器人会教我算题!”一个小男孩指着书中的AR动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而在杭城的工作室里,沈知意看着各地传回的反馈视频,对团队说:“这只是开始。我们不仅要做教材,更要搭建一个跨越时空的知识桥梁,让古代的智慧照亮现代的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平等获取知识的机会。”窗外,星宁大厦的霓虹与星空交相辉映,正如这场教育革新,正在为无数孩子的未来点亮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