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湘城桃源县的青石板老街在春日暖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沈知意姐妹三人漫步街头,智能导览系统自动识别她们的身份,在地面投射出“沈总推荐商铺”的指引箭头。行至转角处,一阵浓郁的辣椒香裹挟着牛肉的醇厚扑面而来,“老湘味”餐馆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全息投影的菜单在空中流转,展示着每日限定的剁椒鱼头和腊肉煲仔饭。
推开雕花木门,47岁的老板娘周玉兰系着蓝印花布围裙,正指挥机械臂将刚出锅的米粉装盘。见到沈知意一行,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沈总!可算把您盼来了!快坐快坐!”她熟练地擦拭着智能餐桌,桌面立即浮现出个性化点餐界面,“我让后厨备了最正宗的酸豆角炒肉末,还有自家酿的杨梅酒!”
沈宁打量着装修一新的餐馆,墙面的智能屏循环播放着食客的好评视频,角落里的无人机正悬停拍摄美食特写。“周姐,听说您现在是短视频大网红了?”沈舒凑到老板娘身边,指着她手机里38万粉丝的账号。周玉兰不好意思地笑了,眼角的笑纹里藏着幸福:“多亏了星达的技术员教我直播,现在每天光是线上订单就得用无人驾驶配送车送!”
说话间,机械臂精准地将菜肴摆上桌。沈知意夹起一筷子弹牙的米粉,熟悉的味道让她想起多年前创业时在街边小店匆匆解决的简餐。“味道还是这么地道。”她赞叹道。周玉兰拉过椅子坐下,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这店就靠街坊邻居捧场,勉强糊口。自从孩子们去星达上班,日子一下子宽裕了。”
她调出手机里儿子的工作照,照片中年轻人穿着整洁的工装,站在智能组装线前调试设备。“我家晓峰现在是主管,一年能挣四五十万!”周玉兰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说在厂里不仅学了技术,还有机会去清北进修。要不是星达来了,我们母子俩哪敢想这种日子?”
沈舒滑动着周玉兰的短视频账号,被一条“老板娘教你做湘城辣子鸡”的视频吸引。画面中,周玉兰一边翻炒着金黄的鸡块,一边用方言讲解窍门,评论区里“流口水”“求配方”的留言刷屏。“周姐,您这直播比专业主播还生动!”沈舒惊叹道。周玉兰笑着摆手:“瞎琢磨的!星达的运营团队帮我策划,说要打造‘科技感烟火气’。现在线上一个月能赚三四十万,比以前开店十年都多!”
餐馆里渐渐热闹起来,智能叫号系统提示着外卖订单进度。一位戴着AR眼镜的食客正在进行“沉浸式用餐”——眼前的餐桌瞬间变成湘江畔的露天夜市,虚拟的船夫摇着橹从身边划过。沈知意注意到角落里的老年食客,他们面前的普通餐桌上贴心地标注着放大字体的菜单。“周姐,这些细节设计得很用心。”她赞许道。
周玉兰擦了擦手,从柜台取出一本相册。泛黄的照片里,年轻时的她在破旧的小餐馆里忙碌,灶台烟熏火燎,墙面斑驳。“那时候晓峰生病都没钱买药,我急得整夜掉眼泪。”她指着最新的全家福,照片中母子俩站在星达员工公寓前,身后是现代化的智能社区,“现在好了,晓峰娶了媳妇,我们在县城买了房,还供小女儿读了大学。”
沈知意举起杨梅酒,琥珀色的液体在杯中荡漾:“周姐,您才是湘城的传奇。把小餐馆做成网红品牌,比任何商业案例都动人。”周玉兰红了眼眶:“要说传奇,还得是您!要不是您带来这些变化,我们哪有今天?”她突然凑近,好奇地打量沈知意:“沈总,您看着比我小十来岁,怎么保养的?”
沈舒调皮地搂住姐姐的肩膀:“我姐是不婚主义,把精力都用在‘改变世界’上了!”众人笑作一团。窗外,春日的阳光斜照进餐馆,将智能屏上的订单数据镀上一层金边。周玉兰的直播设备自动开启,她对着镜头举起酒杯:“家人们,今天沈总来店里了!咱们一起敬湘城的好日子!”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沸腾,而在餐馆里,沈知意看着周玉兰眼角的皱纹和灿烂的笑容,突然觉得,科技带来的改变不仅是数据和高楼,更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烟火日常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璀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