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清晨,三辆银灰色奥迪A7敞篷跑车驶出湘城星澜湾小区。沈知意握着方向盘,任由春日的晨风拂过发梢,车载系统自动规划出前往桃花源乡镇的最优路线。中控屏上,实时路况显示智能交通系统已为车队开辟出专用通道,沿途的电子路牌闪烁着“欢迎沈总一行”的字样。
“姐,你看导航!”沈舒突然指着屏幕惊呼。虚拟地图上,桃花源乡镇的轮廓被金色光晕环绕,标注着“全国首个量子智慧田园小镇”的字样。沈宁调出相关资料,全息投影中浮现出无人机播种、AI灌溉的现代农业场景,“去年星达在这里试点‘光伏+农业’项目,现在全镇80%的农田都装上了多功能光伏板。”
车队驶入桃花源乡镇地界,道路两旁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传统的白墙黛瓦间点缀着智能监测设备,光伏板组成的“科技梯田”在阳光下泛着蓝光。智能导览系统自动启动,车载音响响起轻柔的解说:“此处的光伏板兼具发电、遮阳、监测土壤墒情三重功能,实现了能源生产与农业种植的完美融合。”
在镇口的游客服务中心,镇长亲自迎接。他手中的智能平板实时显示着全镇的生态数据:“沈总,自从采用星宁的智慧管理系统,我们的碳排放量下降了70%,农产品溢价率提升了150%!”他带领众人登上观景台,远处的桃林与光伏阵列交相辉映,无人机群正按照AI规划的路线进行植保作业。
沈知意注意到田埂上的几个年轻人,他们戴着AR眼镜,手中的平板同步显示着作物生长数据。“这些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镇长介绍道,“他们用星达的物联网设备打造了‘数字桃林’,消费者通过手机就能观看桃子从开花到成熟的全过程。”其中一位创业者跑过来,兴奋地展示直播界面:“沈总,我们的‘云养桃树’项目已经有5万用户了,每颗桃子都能卖出文创价格!”
中午时分,众人来到镇里的智能餐厅。机械臂自动煎炒烹炸,全息菜单根据每个人的健康数据推荐菜品。沈舒好奇地点击“特色菜”,一道名为“量子桃花酿”的甜品出现在餐桌上——透明的酒液中悬浮着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桃花模型,入口竟有淡淡的科技清香。“这是我们用星达的分子料理技术研发的,”厨师长自豪地说,“连桃花都是用植物细胞培育技术培育的。”
饭后,镇长邀请沈知意参观镇史馆。全息投影重现了桃花源的千年变迁:从陶渊明笔下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到如今的“量子赋能,智慧田园”。在“未来规划”展区,沈宁指着虚拟模型赞叹:“量子计算中心、低空物流网络、元宇宙农业体验园……这个规划比很多地级市都超前!”
夕阳西下,沈知意独自漫步在桃林间的智能步道。脚下的感应地砖随着脚步变换色彩,空气中飘散着桃花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香气。智能路灯自动亮起,在地面投射出《桃花源记》的诗句。她打开手机,看到镇政府的政务平台正在直播“科技助农”培训课程,屏幕上数千名农户在线学习智能灌溉系统的操作方法。
“姐,快来!”沈舒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姐妹三人汇合后,镇长神秘地说:“带你们看个惊喜。”穿过一片光伏桃林,一座悬浮在空中的玻璃茶室出现在眼前。智能升降系统缓缓将茶室降至地面,室内的AI茶艺师自动烹煮起桃花茶。“这是我们用星达的磁悬浮技术打造的,”镇长笑着说,“在这里喝茶,能看到全镇的科技夜景。”
夜幕降临,桃花源乡镇化作一片璀璨星河。光伏板的蓝光与智能建筑的霓虹交相辉映,无人机表演在空中拼出“科技桃源,未来已来”的字样。沈知意望着这梦幻般的景象,对镇长说:“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把这里打造成全球智慧农业的标杆。星宁集团会全力支持。”
返程路上,沈舒仍沉浸在震撼中:“原来科技和田园可以结合得这么美。”沈宁调出数据:“这个乡镇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湘城城区,幸福感指数连续三个月位居全省第一。”沈知意握着方向盘,目光坚定:“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未来——让科技为传统注入新的生命力,让每一片土地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当奥迪A7驶离桃花源乡镇,车载系统自动记录下这次旅程的美好瞬间。而在这片曾经只存在于诗文中的土地上,科技与自然的交响仍在继续,谱写着新时代的田园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