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林默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能量提纯的研究之中。地下工作室再次变成了他的专属实验室,各种能量波动和仪器运转的嗡鸣声此起彼伏。
构建“预处理能量场模型”是第一步,也是相对容易的一步。他利用系统辅助计算,结合【能量谐振理论】和【泛用型能量提纯技术原理】中的知识,设计出了一种能够发出特定低频脉冲的微型能量场发生器。
这种低频脉冲能够温和地渗透劣质魔能水晶,如同梳子般梳理内部混乱的能量结构,使得不同频率的能量粒子在微观层面产生一定的趋向性分离,同时又不会剧烈地打破其整体平衡。
制作这个发生器耗费了林默一些基础材料和大约10点系统能量。当他将一颗劣质魔能水晶放入发生器的作用范围内,并通过精神力仔细感知时,果然发现水晶内部的能量波动变得稍微有序了一些,虽然效果还不算非常明显,但证明这个方向是正确的。
成功的预处理是后续过滤的关键。
接下来,是更具挑战性的“多级过滤矩阵”设计。这需要精确控制过滤材料的配比和结构。林默手头最合适的材料就是【虚空尘埃(粗炼)】和【惰性粒子粘合剂】。
虚空尘埃本身就具有吸收和屏蔽多种能量辐射的特性,其内部结构呈现出不规则的微孔状。而惰性粒子粘合剂则可以将这些尘埃粘合成特定的形状和密度。
林默尝试了多种不同的配比方案。他将虚空尘埃按照不同的粒径进行筛选,然后用不同比例的粘合剂将其混合,在系统的辅助下,利用【微型力场操控臂】制作出不同孔隙率和能量亲和度的过滤层。
他将这些过滤层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圆柱形的微型过滤通道。通道的一端连接着预处理能量场中的魔能水晶,另一端则是一个小型的“能量收集腔”。
实验开始了。
林默小心翼翼地启动预处理能量场,同时在过滤通道的末端施加一个微弱的“谐振牵引力”,尝试将经过初步梳理的能量从魔能水晶中引导出来,通过过滤矩阵。
嗤……
一股极其微弱的、驳杂的能量流从魔能水晶中被牵引出来,进入了过滤通道。
能量流在通过第一层过滤介质时,明显有一部分颜色暗淡、波动混乱的粒子被阻拦或吸附。
通过第二层、第三层……
随着能量流不断通过过滤层,其颜色变得越来越纯净,从最初的灰蒙蒙变得呈现出淡淡的蓝色,能量波动也趋于稳定。
然而,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过滤矩阵对能量的损耗相当大,而且一旦牵引力控制不当,或者某一层的过滤介质饱和,就可能导致能量回流或者过滤失败。
林默连续失败了十几次,耗费了七八颗劣质魔能水晶和不少材料,才勉强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参数组合。
最终,一股只有发丝粗细的、呈现出比较纯净淡蓝色的能量流,成功通过了整个过滤矩阵,汇入到末端的能量收集腔内。
林默立刻用系统扫描这股能量。
【检测到未知纯净能量流(源自格拉姆世界魔能)】
【纯度:约35%】
【稳定性:中等】
【兼容性评估:与系统能量存在基础兼容性,可尝试吸收,预计转化率约为15%-20%。】
【警告:该能量流仍含有少量未知杂质和微弱精神印记残留,直接吸收可能对系统造成轻微负担或未知影响。建议进一步提纯或进行惰化处理。】成功了!虽然纯度只有35%,转化率也只有15%-20%,而且还有风险提示,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这意味着,他设计的这套“预处理+多级过滤”的雏形方案是可行的!劣质魔能水晶中的能量,确实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提纯和转化!
15%-20%的转化率,看起来不高,但要知道,一颗劣质魔能水晶在系统商城的售价不到0.1能量点(批量购买更便宜),而其中蕴含的总能量并不少。如果能够实现稳定转化,哪怕只有15%的效率,其成本也远低于直接购买能量点或者完成大多数普通任务!
这为林默打开了一条稳定、廉价获取能量点的新途径!
当然,目前的方案还很粗糙,效率低下,损耗巨大,而且提纯后的能量仍有风险。想要真正实现大规模、安全、高效的能量转化,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优化和改进。
比如,改进预处理场的效率,优化过滤矩阵的材料和结构,增加“惰化处理”环节以消除精神污染,甚至研究更高级的【能量场筛选法】或【化学萃取法】。
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实验,以及……更多的知识。
林默看了一眼系统商城里那本价格高达320点能量的【跨位面能量兼容性理论及转化模型(基础)】,眼中闪过一丝渴望。如果能掌握这本书里的知识,或许就能从根本上理解不同能量体系的转化规则,设计出更高效的转化模型。
“任重而道远啊。”林默感慨了一句,但心中却充满了动力。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股提纯后的淡蓝色能量流引导出来,并没有直接让系统吸收,而是用一个特制的容器将其封存起来,准备后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惰化处理实验。
虽然能量点再次告急,但他已经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接下来,除了继续优化提纯技术,他也需要考虑如何更快地积累原始能量,以便购买更核心的知识。
或许,是时候联系一下废土世界的RS-trader了?或者,看看任务系统那边,有没有什么高价值的任务可以接取或发布?
林默的目光,再次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能量转化的初步成功,让他拥有了更足的底气和更长远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