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书记开完会,匆匆从省城赶回高阳县。与此同时,朱总也放心不下这边的情况,派出了最得力的副总来到高阳县,密切关注事情的进展。
而赖书记安排纪委书记暗自调查林业局的结果也已经有了眉目。就在那天早上刚上班,县宣传部部长神色匆匆地找到赖书记的秘书,手里拿着一份省报,神色凝重地递给他,说道:“你看看这个,事情闹大了!”秘书接过报纸,只见整个版面都是醒目的标题——《高阳县:林业之蠹与基层之光的对决》,标题下方,把林业局的恶行揭露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剑,直刺腐败的心脏。
同时,报道把河东镇林海阳称赞得不得了,将他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点点滴滴都详细记录在其中。不仅提到了他在冰冻灾害期间为村民的辛勤付出,还把他为摊贩老人出头,一锅端掉地痞流氓以及相关派出所所长的事也一并写了进去。
此时,在河东镇政府,镇上同事拿着报纸,兴奋地冲进办公室喊道:“林主任,你上报纸了,快看呐!”办公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大家纷纷围过来传阅报纸。只有吴蓝显得比较淡定,因为她多少知道一些内情。
林海阳看到报纸后,却震惊不已,气呼呼地对吴蓝说:“这事你知道是不是?怎么能这样写呢!还有很多类似的干部比我们做得好,我们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哪能这么大事宣扬,我都不好意思了。”
吴蓝赶忙解释道:“我也没想到廖记者会来这么大手笔啊,我以为她就简单描述一下,重点放在林业局腐败问题上呢。”
在高阳县政府,这份报纸引发了轩然大波,县里的领导们忧喜参半。忧的是,在本县竟然出现了林业局这样的蛀虫部门,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喜的是,公务员队伍里还有林海阳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基层的黑暗角落。
县委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应对之策。会上,对于林业局的清查,大家一致同意,必须严肃处理这个腐败的部门。然而,对于林海阳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
有的领导皱着眉头,一脸不满地说:“林海阳这同志没有大局观,为了自己能出头,竟然把林业局当成了靶子,这不是成了他扬名的道具吗?”
赵长河也附和道:“他一个人的行为,影响了整个高阳县的形象,这事儿可不能就这么轻易算了。”
但也有领导对林海阳表示钦佩,反驳道:“林海阳同志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他敢于和腐败作斗争,这种精神难能可贵,怎么能这样指责他呢?”
赖书记听着大家的争论,缓缓开口说道:“林海阳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一心为百姓,不畏强权,敢于揭露腐败。我们应该看到他的闪光点,以他为标杆,激励更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赖书记的话,基本定下了一个大调。
然而,在集体表决对林海阳的处理意见时,现场的分歧依然很大。有人提出对林海阳做警告处理,认为他虽然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行为过于莽撞,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另一边,也有不少人坚决反对,力挺林海阳。
此事很快传到了市里,同样引发了不同的声音。有的领导觉得林海阳的行为过于激进,给地方形象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也有许多领导对他的勇气和担当表示赞赏。特别是高建宇组织部部长,他极力推崇林海阳,在各种场合说道:“林海阳这样的干部,是我们市里难得的人才,他的行为展现了一名优秀干部应有的品质和担当,我们应该大力表彰,而不是指责。”
在这一片争论声中,林业局内部早已人心惶惶。郭局长和马局长更是头大如斗,他们知道大事不妙,整个林业局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两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电话求人,试图寻找一丝转机,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和林业局这个“小王国”。但他们心里也清楚,这次的舆论风暴和各方压力,怕是没那么容易化解,等待他们的,或许将是一场严厉的问责和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