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童德高收到宋锦文下达的命令之后,心中顿时陷入了极度的纠结之中。
要知道,这道命令乃是出自当今圣上之口,身为臣子若是胆敢违抗旨意,那便是犯了抗旨不遵的大罪,其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当童德高回想起自己与皇帝之间的深厚情谊时,心中又不禁泛起一阵涟漪。
想当年,他与还是十一皇子的皇帝自幼一同长大,情同手足。
而且,在许多危急时刻,他甚至不惜舍弃自己的性命去保护这位皇子。如此过命的交情,实在是非比寻常。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童德高终于做出了决定。只见他毅然决然地挥了挥手,示意前来传旨的使臣先行离去。
待到使臣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之后,童德高才转过身来,面对着麾下的众将官说道:“诸位袍泽兄弟,方才所接获的这道命令,与我们此前共同商议拟定的策略存在着不小的冲突。
至于具体内容嘛,我便不再向大家展示了。不过,请诸位放心,我们依旧按照原先制定好的计划行事即可。
倘若日后官家因此事而怪罪下来,一切责任皆由我一人承担!”
童德高这番话一出,驻守西路的全体将士们无不为之动容。原本,这些将士们对于童德高这个宦官出身的监军颇有微词。
在他们眼中,童德高说得难听些不过就是一条得势的“阉狗”罢了。
如今竟然凭借着圣上一时的恩宠来到军中监军,还时常妄言什么兵书战策、阵法韬略之类的东西,着实令人心生反感。
可就在此刻,当众人亲眼目睹了童德高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主动揽下所有可能面临的罪责之时,他们对童德高的看法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此时此刻,在他们眼中,童德高宦官的身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那份令人钦佩的责任感与勇于担当的气魄。
转眼间便过去了三日。这一天清晨,阳光洒落在营帐之上,泛起一层金色的光辉。童德高身着厚重的盔甲,头盔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战神降临世间。
他手中紧握着那柄令人胆寒的长柄铁挝,此兵器造型奇特,挝头犹如斧脑一般,既能猛力宕击敌人,又能像斧头般运用劈、撩等技法;
而挝笔恰似锋利的斧刃,可以施展斧之绝技;
当前刺挝指时,则宛如尖锐的矛尖,能够轻易地戳刺敌人;至于挝柄,则与长矛相似,既可以灵活拨动,亦能迅猛撩杀。
其整体形状仿若一根长长的杆子顶端托着一只巨大的拳头,而那拳头紧紧握住一支铁笔,通体皆由精铁铸造而成。
童德高一跃而上那匹雄健的战马,身后跟着八千士气高昂的精兵强将。
他们如汹涌澎湃的洪流一般,向着敌军疾驰而去。此时,对面的西华国士兵方才匆匆赶到战场,尚未有时间构筑坚固的营寨,更来不及布置防御用的拒马桩。
面对童德高等人的突然袭击,这些西华国士兵顿时乱作一团,完全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战场上,童德高挥舞着手中的铁挝,气势如虹,威猛无比。每一挝挥动之间,都带起一阵凌厉的劲风,呼呼作响。
只见一名敌方的将领也有可能是校尉骑着战马冲来,妄图阻挡童德高前进的步伐。
然而,童德高毫不畏惧,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手臂猛地一挥,那沉重的铁挝如同闪电般朝着敌将砸去。
只听得“砰”的一声巨响,那名校尉连同身上坚硬的铠甲一起被砸出了一个硕大的窟窿,鲜血四溅,当场毙命。
初战告捷之后,童德高并未满足于眼前的胜利。他迅速整顿军队,重新点齐两万兵力,趁着敌军溃败之势,果断下令乘胜追击。
这支勇猛无畏的队伍一路势如破竹,所过之处,西华国的城池纷纷陷落。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连续攻克了四座坚城,战功赫赫,震惊朝野。
如此辉煌的战绩,即便是一向高傲自负的西府元帅董志道也对童德高钦佩不已。
当两人相见之时,董志道一改往日心中对童德高的轻视态度,不再称呼他为“童公公”,而是毕恭毕敬地尊称一声“大人”。
对于童德高黄门郎的身份,董志道更是绝口不提,只是着重强调他如今身为枢密院参知政事的重要地位。
西府军志记载,枢密院参知政事童德高,带兵攻打西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月余收四城之地,时元帅董志道接见尊称为童大人,日常以兄弟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