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亡命奔逃的途中,我并非完全的独行者。
早在颍川破解连环命案、初涉“鬼面案”和“颍水沉银”的旋涡时,我就已经意识到,单凭个人的智慧和勇气,在这乱世之中是远远不够的。
我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力量——不需要千军万马,但至少需要一双能洞察黑暗的眼睛,一对能聆听风声的耳朵。
在离开阳翟之前,我就已经通过极其隐秘的方式,联系了我在颍川期间,有意结交并初步培养信任的那几位核心人选。
他们中有的是在战场上厮杀过、看透了世道的老兵;
有的是身怀绝技、却不容于主流的江湖游侠;
还有的是像我一样出身寒门、却心怀抱负、对现状不满的底层知识分子。
他们或许地位卑微,但却拥有我在官府中无法获得的宝贵资源——对底层社会的深入了解、灵活的行动能力,以及……一颗不甘沉沦的心。
我们约定了一个极其隐蔽的会面地点——位于颍川与豫州交界处,一座早已废弃多年的汉代驿站遗址。
这里荒无人烟,残垣断壁,是进行秘密集会的绝佳场所。
当我历经艰险,终于在约定的时间抵达这座废弃驿站时,借着微弱的月光,我看到那几个熟悉的身影早已等候在那里。
他们或倚靠在断墙边,或警惕地潜伏在阴影中,眼神锐利,气息沉稳。
看到我平安出现,他们明显松了一口气,纷纷上前见礼。
“陆先生,您终于到了!”为首的是一位名叫老吴的退役老兵,脸上有一道狰狞的刀疤,但眼神却异常忠诚可靠。
“让诸位久等了。”我点了点头,示意大家不必多礼,“路上遇到些波折,好在有惊无险。”我们没有过多寒暄,直入正题。
在这座荒凉的驿站废墟中,在摇曳的火把光芒映照下,我们举行了一场简单却意义重大的“成立仪式”。
“诸位,”我环视着眼前这几位或许将成为我未来左膀右臂的人,声音低沉而坚定,
“如今黄巾乱起,天下将倾,无论官军还是贼寇,都视人命如草芥。我等生逢乱世,若想自保,甚至有所作为,单打独斗已是死路一条。唯有联合起来,互通有无,才能在这黑暗中,找到一线生机。”
我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欲建立一个组织,不为争权夺利,不为割据一方,只为在这乱世之中,收集真实的情报,洞察各方势力的虚实,鉴别真伪,传递消息。我们要成为一双能看透迷雾的眼睛,一面能映照玄机的镜子。如此,方能趋吉避凶,甚至……在关键时刻,影响时局的走向。”
我的话语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也点燃了在场每个人心中的火焰。他们都是在底层挣扎、看透了世态炎凉的人,对信息的价值和力量有着切身的体会。
“我等愿追随先生!”老吴当先表态,其他人也纷纷附和,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好!”我点了点头,“从今日起,我们的组织,便定名为——玄镜台!”
“玄镜台……”众人默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玄镜台初立,规矩必须严明。”
我趁热打铁,定下了几条核心原则:
绝对保密: 组织的任何信息,包括成员身份、联络方式、任务内容,都必须守口如瓶,不得向任何人泄露,包括亲人。违者,必将受到最严厉的惩处。
单线联系: 除核心成员外,普通成员之间原则上不发生横向联系,由我或指定的联络人进行单线信息传递和任务分派,最大限度降低暴露风险。
忠诚谨慎: 对组织必须绝对忠诚,行事必须万分谨慎。宁可错失机会,也绝不能暴露自身和同伴。
情报为先: 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收集、分析、传递情报,而非直接参与武装冲突(至少现阶段如此)。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真相。
接着,我根据各人的特长,进行了初步的分工:老吴经验丰富,沉稳可靠,负责在颍川本地继续潜伏,重点关注黄巾军和官军的动向,并物色可靠的新成员。
一位身手敏捷、擅长追踪的游侠,其化名“燕青”,负责建立初步的交通线,确保信息能够在颍川、洛阳之间安全传递。
一位心思缜密、略通文墨的落魄书生,其化名“石秀”),则随我一同前往洛阳,负责建立在洛阳的秘密联络点,并协助我处理文书和信息分析。
为了支持组织的初期运作,我将自己身上仅剩的大部分财物(包括之前处理“颍水沉银”时,我利用职权之便或智谋悄悄截留下的极小一部分)交给了老吴,作为活动经费。
钱虽然不多,但足以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我给予了他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和一份对未来的期许。
最后,我们共同制定了一套更为复杂和安全的密写方法(可能是在二次加密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良)、约定了多个备用的死信箱地点(比如某棵老树的树洞、某座桥下的石缝)、以及识别彼此身份的暗号和手势。
这场在废弃驿站中举行的秘密集会,没有焚香结拜的仪式,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只有低沉而坚定的誓言,以及在黑暗中默默交换的信任眼神。
但正是从这一刻起,“玄镜台”——这个日后将在汉末乱世中掀起无数波澜的情报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虽然它现在还只是一个极其弱小的雏形,成员寥寥无几,资源匮乏。但它拥有了最重要的东西——明确的目标、严密的组织、以及……一颗渴望洞察真相、改变命运的雄心。
这次会面,标志着我的力量,终于从个人的智慧,开始走向组织化的运作。
玄镜台,将成为我在乱世中最重要的眼睛、耳朵,以及……未来撬动棋局的支点。
会面结束后,众人按照计划,各奔东西,融入茫茫夜色之中。
我则带着那位名叫石秀的书生,继续踏上了前往洛阳的亡命之路。
虽然前路依旧艰险,但我的心中,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底气。
因为我知道,我不再是孤军奋战。在那片烽火狼烟的土地上,已经有了一双双属于我的眼睛,正在默默地注视着一切。玄镜,已然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