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糜竺的热情安排下,我很快便获得了拜见刘备的机会。
会面的地点,并非在州治下邳,而是在距离下邳尚有一段距离的小沛——刘备目前实际上的屯兵和行政中心。
这或许也反映了刘备此刻微妙的处境:
虽然已被推举为徐州之主,但他对整个州郡的掌控,尚未完全稳固,仍需以小沛为基地,步步为营。
糜竺亲自陪同我前往。
一路上,他不断向我介绍着刘备的“仁德”事迹,言语间充满了真切的敬佩和推崇。
这让我对这位未来的蜀汉开创者,更加充满了好奇。
抵达小沛的行辕(与其说是行辕,不如说是一处略显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齐的普通官衙),通报之后,我们很快便被请了进去。出乎我意料的是,前来迎接的,并非想象中的侍卫或属官,而是刘备本人!
只见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和善的中年男子,快步从内堂走出,脸上带着极其真诚和热情的笑容。
他穿着一身半旧的、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的蓝色布袍,腰间系着一条普通的皮带,脚下是一双草鞋。
若非他那双顾盼间自有一股威仪、又蕴含着无限仁厚的眼眸,以及身边寸步不离的、那两位早已威名远扬的虎将——美髯飘飘、凤眼生威的关羽,和豹头环眼、声若巨雷的张飞——我几乎要将他误认为是一位普通的、心怀百姓的乡间长者。
“子仲(糜竺的字)!你可算来了!”刘备大笑着上前,亲热地握住糜竺的手,随即目光转向我,眼神中充满了好奇和善意,“这位,想必就是子仲信中屡次提及的、来自京城的陆昭、陆先生吧?”
他的声音洪亮而温和,带着一种天生的亲和力,让人不自觉地心生好感。
“在下陆昭,草莽之人,见过玄德公。”我连忙上前,恭敬地行礼。
“先生快快请起!不必多礼!”刘备连忙将我扶起,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那双宽厚的手掌传递着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他仔细地打量着我,眼神中没有丝毫因为我的年轻或衣着普通而产生的轻视,反而充满了真诚的欣赏,“备久闻先生大名(糜竺显然已经提前做了不少铺垫),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快请入内奉茶!”
他的热情和礼遇,并非装腔作势,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
这与我之前在洛阳或长安所见过的那些高高在上、虚伪倨傲的权贵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难怪他能屡败屡战,却始终有那么多英雄豪杰愿意追随于他!这份独特的个人魅力和“仁德”风采,确实非同凡响。
我们进入内堂落座。
关羽和张飞侍立在刘备身后,如同两尊门神。
关羽面色平静,丹凤眼微阖,似乎在闭目养神,但偶尔扫过我的一瞥,依旧带着审视;
张飞则显得有些不耐烦,环眼瞪着我,似乎对我这个被兄长如此礼遇的“白面书生”颇有些不服气。
刘备屏退了左右的侍从,只留下关张二弟和糜竺作陪,然后亲自为我斟上茶水,笑着说道:“备听子仲言,先生乃是从长安历经艰险而来,一路辛苦了。不知先生对当今天下大势,有何高见?备困守小沛,见识浅陋,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他没有直接询问我的来意或要求,而是先问我对天下大势的看法。这既是考较我的学识和眼光,也体现了他求贤若渴、虚心纳谏的态度。
我知道,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