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光知道吴立煜说的是实话,如果双方都不肯退让,事情就根本无法解决。
“太子殿下有何高见。”
“您是晚辈的长辈,高见谈不上。只是觉得既然道不同又何苦强扭在一起呢?当年父皇也和太平天国理念不同,后来大家和平分手,好聚好散,还可以继续做朋友,太平天国中枢何不放靖难军一条生路,大家和平相处岂不是更好。”
赖文光陷入沉思,当年太平天国撤离大陆、后来华国又支持太平天国攻打澳大利亚,说得好听点是好聚好散,实际上就是华皇吴天佑放太平天国一条生路,华国当时要灭掉太平天国真的就是一句话的事。
而现在太平天国也同样面临选择,而且比华国当时的环境还艰难,因为中枢打不过靖难军,如果华国不出面的话,太平天国中枢还在不在都难说。
“太子殿下也知道,这澳洲看起来面积很大,但适合居住和种植、放牧的地方并不多,就算太平天国放他们走,也没地方给他们啊。”
吴立煜一听这话,表明太平天国中枢的立场已经松动了,于是趁热打铁。
“如果晚辈没有记错的话,太平天国除了澳洲本土,还有南海里的吕宋和澳洲东南面的新西兰两个地方,不妨给他们一个栖身之处。”
赖文光一想,这还真是个办法,只是吕宋肯定是不能给的,要不他们的日子就太好过了。
“只是这新西兰地处偏远,他们能接受吗?”
“这个晚辈也不清楚,只是路给了他们了,走不走就是他们的事了。”
贾绍明同靖难军汪海洋的谈话也同样取得进展,靖难军愿意撤出澳洲,而且他们竟然选的就是新西兰,估计是不想离华国太近的原因吧。
如此一来,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双方分家,靖难军远走新西兰。
签完协议康王汪海洋就立即启程回悉尼去了,准备搬迁工作。但赖文光却没有走,只是把电文发回天京,通知堂姐太后赖莲英谈判达成的协议,他要留下来讨论女天王的事。
这事政务院就插不上手了,这属于皇室的家事。
二月十五,吴天佑在养心殿接见赖文光,在场的还有皇后王玲、皇贵妃洪天蓉、太子吴立煜、皇七子吴立庭。
“朕知道遵王是为了天三金一事,不过这幼天王伤了朕的颜面,朕的皇贵妃是不能过去继位天王。”
看到赖文光有点着急的样子,吴天佑接着说:
“你先别着急,听朕把话说完,华族的正统历史里只有一个女皇,就是武则天,所以女天王的接受程度可想而知,真的不是很适合华族的传统观念,朕的意思是把朕的皇七子过继给洪家为嗣,毕竟他身上有一半洪家的血脉,当然朕是有条件的。”
赖文光其实是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认为不可能就没去多想,没料到现在竟然是华皇亲口提出,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只是赖文光不是洪家的人,没法对这事做出决定。
“外臣谢过陛下。虽然外臣赞成这事,但这事需由太后决断,外臣无法回应。不如请陛下把条件也说了,可以让外臣全部汇报给太后,由太后决断。”
吴天佑知道,这个事赖文光确实是做不了主,于是便开出了几个条件:
“朕的皇儿改宗,不能归在幼天王名下,理由朕就不解释了,以免伤了和气;其二是朕会派一批文臣武将随他赴任,并有一个军3万人的亲卫军;其三,拜上帝教应该回归宗教的角色,而不能干预政事,同时太平天国应该允许道教、佛教在当地发展;其四,澳洲地大物博,太平天国华族人口太少,你们把吕宋岛交由我华国托管。”
吴天佑的四个条件,除了第一第二条外,后面两条都不好办。
虽然现在太平天国民间已经不强制信拜上帝教了,但其他宗教还是不允许在国内发展,这要是让大家再信佛教、道教,怕是太平天国就没什么人信拜上帝教了。毕竟太平天国的内乱实在太多,让许多教徒的信仰坍塌,神话没有了。
吕宋的事,名为代管,实质上就是割让土地,面子上也过不去啊。
不过吴天佑说的确实是事实,太平天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华族人口也才140多万,到时靖难军一撤,就剩100万左右了,仅占总人口的1\/5,主要人口就是吕宋的土着有400多万,所以继续经营吕宋,太平天国华族就成了少数民族了。
这种情况其实对太平天国很不利。
离开紫禁城后,赖文光立即向太后请示,令赖文光始料不及的是,他立即就收到了太后的恢复:全部答应。
原来,太后赖莲英在儿子去世后是万念俱灰,根本就不想再参与政事,只想早点摆脱这一切束缚,愿意整天烧香拜佛了此残生。
对,您没听错,的的确确是烧香拜佛,自己的丈夫是个什么人她能不清楚吗?所以她在心底里就没信过拜上帝教的那些宣传,只是碍于夫唱妇随跟着做样子罢了,每次她需要拜神时,都是双手合十,心中默念“阿弥陀佛”。
由于太后的及时回复,赖文光和华皇的协商进展迅速,很快达成协议,只是这些内容很多并不适合形成文字,所以真正签署的只有《华太吕宋托管协定》。
其他的内容有:皇七子吴立庭过继给天王第三子洪天光(1854-1877)(已故)为嗣,改名为洪立庭,继位天王;华国禁军右营改编为天王卫队,原禁军右营司令、原太平天国首王范汝增为天王卫队司令,随洪立庭入太平天国;文武官员、随军家属等六万余人一同前往。
五月十二,经过1个多月的航行,洪立庭一行抵达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墨尔本),当天便住进了天王府。
华国十四年五月十八,公元1880年6月25日,洪立庭在天京登基,就天王大位。尊赖莲英为太皇太后,封遵王赖文光为左辅政大臣、首王范汝增为右辅政大臣,大赦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