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也没想到,战王竟然轻易地同意他们外出征战。所以,接到战王的正式命令后,各个王爷都紧张地做战前准备。由于需要长途远征,所以各项的准备工作极其繁琐,消耗了郜永宽大量的精力,让他忽略对部队安全监控。
最近当亲卫再次向他汇报士兵失踪数量时,才引起他的注意。每天竟然有近200人失踪,这已经不是可以用失踪来解释了,应该是逃跑。
纳王于是询问了康王、宁王等人,结果他们也有不同程度的逃兵。
宁王的部下更是因为抓逃兵和苏州官府发生矛盾,最后扬威军出面硬是把人给留住了,不予遣返。扬威军后台硬,宁王不敢乱来,为避免冲突就把人给撤回来,不再纠缠。
纳王这才紧张起来。人跑出兵营就抓不回来了,长此以往人还不跑光了。
几人最后商议,加强营寨巡逻,控制士兵外逃。然后加快速度尽早出发,以免夜长梦多。
士兵外逃果然得到有效控制。
10月20日,八王共计八万余人,从苏州登船,沿运河南下杭州。踏上外出征战的旅途。
此时,身在上海英租界的英国驻清公使卜鲁斯接到了一份令他难以置信的报告:扬威军有一种射程超过3.7英里(约6公里)、射速每分钟5发、爆炸力是黑色炸药4倍以上的新型火炮。如果是普通人写的报告,他可能嗤之以鼻懒得搭理。
但这份报告出自查理·乔治·戈登之手,意义就大不一样了。他不仅是英国少校,毕业于皇家军事学院,而且对宗教有异常的癖好。他以亲身经历写出的这份报告绝对是可信的。
为了稳重起见,卜鲁斯还是去信李鸿章求证此事。
李鸿章的回信虽然没有戈登那么详细,但证明了扬威军确实拥有一款射速极快、威力极大的“远程火炮”。
这下让卜鲁斯为难了。他上次给内阁的信件,对扬威军战力严重低估,这会导致内阁做出不适当的决定。现在看来,扬威军具有很大的把握可以攻陷上海。
而且,就扬威军现在的数量,英国不管派多少陆军过来,也难以和扬威军抗衡。
于是,卜鲁斯这次把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参赞巴夏礼找来,一起商讨。
“先生们,戈登少校的报告你们都看过了。不要怀疑它的真实性,我通过李鸿章求证过此事。”
提督何伯沉思一阵,开口说道:
“我认识戈登少校,他是个严谨诚实的人,我相信他的报告是准确的。
从报告的数据看,扬威军已经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陆军,凭我们远东的大英陆军根本无法战胜他们。好在他们没有海军,我们依然可以在海上横行。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海军是需要陆上补给的。如果扬威军攻占了我们沿海的补给点,我们海军的攻击范围将受到严重限制,而达不到威慑的作用。
更严重的是,他们的火炮对我舰队构成实质性威胁。特别是我们远东使用的大部分是木质战舰,他们的陆地反击可能会超出我海军的承受能力。”
何伯说完,巴夏礼也发表自己的意见:
“对于海军和陆军,我相信何伯和戈登的专业看法。
扬威军控制了浙江、福建两省,就这两省加起来就和英国本土面积一样大。而且他们还控制了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以及江西的一部分。控制的总人口有7千万。
和这样一个庞大的的势力作战,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收益甚微。是到了我们重新定位双方关系的时候。何况幕僚府提倡贸易自由,并不妨碍我们经商,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战争?”
巴夏礼的一番话,从经济及政治角度看待大英和幕僚府的关系,其观点赢得卜鲁斯和何伯的称赞。最后,卜鲁斯说:
“先生们,我现在以驻清公使的身份,恳请两位先生把你们的观点写成报告。我将连同戈登及我的报告一同紧急递交内阁,由内阁裁决。”
于是,几人立即书写报告,连同戈登的报告一共四份,卜鲁斯用飞剪船急速传回伦敦,递交内阁审议。
李鸿章退到昆山后,清点部队,足足损失了1万5千多人、近500门大炮、步枪不计其数,元气大伤。其中潘鼎新的鼎字营和程学启的开字营全军覆没,两员猛将殒命。
现在淮军最恰当的做法,是退回上海一带休整,补充兵力、武器装备后再战。
朝廷因为此事,虽然没有做出撤至查办的处罚,却对李鸿章做出严厉申饬。要求他全力东进,与湘军一起东西夹击天京。
慈禧太后非常聪明,她知道撤了李鸿章,也找不到另一个有能力领兵的人。而且,历来阵前换将都是兵家大忌,所以继续留用李鸿章。
可李鸿章却为难了。他虽然已经派人去招募新卒,但这种火枪兵不经过三四个月的正规训练根本就毫无战斗力可言。
问题是他能等,可朝廷等不及、湘军等不起、扬威军也未必给时间自己训练。
于是,李鸿章把目光这次投向了英法联军,并开出巨额经费雇佣英法联军出战。
英法驻清公使联席商讨,考虑再三后决定出兵。英国公使卜鲁斯也想借此验证一下,扬威军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大。
于是,英法两国以士迪佛立为陆军司令,率8千联军及100门大炮出征,加入淮军对扬威军的攻击行动。
收到英法联军出兵的消息,吴天佑也是大吃一惊。他现在还没有实力正面对抗英法两国。
虽然扬威军陆战并不惧怕英法,但英法两国如果全力对付自己,封锁浙江、福建沿海。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势力可能会土崩瓦解。
但这仗不打也不行。自己一旦退让,不仅扬威军内部会出问题,英法更是会得寸进尺。
这仗不想打也得打。
吴天佑来到地图前仔细端详,思考对敌方案。
“覃超,八王的部队走到哪了?”
“已经过来歙县,今天应该到休宁。他们现在大概还有6万多人。”
“少了近2万?是你们内卫的大作吧。”
“其实,不少苏南籍士卒都不想外出那么远,我们就是因势利导而已。”
“嗯!照这个行程,他们进入江西时,也就剩四五万部队,该着急了。发电报给陈德才,八王可能会狗急跳墙。他们敢动就给我灭了他们。
还有,让杨彪把八王已经通过的沿线布防部队撤回来,调一个师去接防嘉兴。”
“是,王爷。你是不是看上英法联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