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皮皮读书 >  大明疯皇 >   第90章 奸细

御书房中,泰昌看罢孙承宗呈上来的奏折,不由眉头深锁。

宁远附近果然聚集了两百多万辽民,这些人都已经失去了家园,根本就没有获取食物的途径,唯有靠朝廷救济。

两百多万人,在后世好像不是很起眼,因为后世超过两百万人口的城市不知凡几。

这会儿可就不一样了,要知道,当今世界第一大城金陵也就一百来万人口,京城的人口还不到百万,也就是说南北两京的人口加起来还没宁远城外聚集的辽民多呢。

这么多的人,哪怕光是喝稀饭,一个月最少也得消耗几十万石的粮食,朝廷根本就负担不起啊!

孙承宗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建议,尽快调集人马,趁建奴在辽东立足未稳之机,开始堡垒推进。

只要能一举收复大凌河到大辽河之间的良田,这两百多万人就能勉强养活自己了。

这想法貌似没什么问题。

问题,这么仓促行事,恐有不妥啊!

泰昌当然也想过这两百多万辽民怎么养活的问题,但是,他想的跟孙承宗想的不一样。

他原本是想将这两百多万辽民迁徙到京畿附近,甚至通过漕运大船运送南直隶去。

因为京畿有很多的皇庄,南直隶也有很多的皇庄,如果让这些辽民进皇庄干活,肯定不会饿死的。

而且,两百多万辽民中肯定还有不少的匠户,完全可以让他们补充到王恭厂、盔甲厂、战车厂、兵器厂等地方干活,这样这些匠户不但干活的人多了,那些匠户还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

问题,孙承宗为什么绝口不提将辽民内迁呢?

难道孙承宗没有想到这点?

不可能啊,将辽民内迁他就没这么大的负担了,也没有这么急迫的进攻压力了,何乐而不为呢?

泰昌想了想,还是对着门口道:“传戚金前来觐见。”

他对辽东的形势还不是很了解,而戚金在辽东待过几年,而且战略眼光独到,对辽民的处理,还是听听这位老将军的意见比较好。

戚金本就在外城西北角操练神机营,离皇宫并不是很远,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他便在内侍的引领下匆匆赶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泰昌也不啰嗦,直接就将手中的奏折递给戚金,随即问道:“戚将军,这两百多万辽民为什么要留在辽东,迁徙到京畿甚至南直隶不是更好养活吗?”

戚金闻言,仔细看了看奏折,随即拱手道:“皇上,迁徙辽民之举万万使不得啊,孙大人的做法才是万全之策。”

咦,这两个人想法竟然一样!

泰昌不解道:“为什么?”

戚金连忙解释道:“皇上,您有所不知啊,这些辽民里面有很多建奴的奸细啊!当初经略袁应泰袁大人就是看在建奴铁蹄下流离失所的辽民可怜,所以将这些辽民安置在沈阳城和辽阳城中。岂知,当建奴前来攻城之时,这些辽民中便窜出许多的奸细,又是趁夜放火,又是偷袭城门,搞得沈阳城和辽阳城中的守军疲于应付,这才是沈阳城和辽阳城都坚持不到几天便陷落的主要原因啊!如果将这些辽民迁徙到京畿,则京城危矣,皇上,万万不可啊!”

泰昌闻言,不由一震。

他猛然间想起了,王恭厂莫名其妙的大爆炸,还有,建奴在历史上入寇京畿时就如同进了自己的地盘一般,纵横睥睨,熟悉的不行了。

很有可能,这些事都是建奴奸细所为啊!

其实,努尔哈赤对于辽东的渗透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可怕,辽民之中大部分是忠于大明的没错,但投降建奴的也不少,甚至,其中还不乏文臣武将和大富大贵之家。

比如佟养性,此人被就是辽东有名的富商,家资巨万,富甲一方,努尔哈赤尚未一统建州女真诸部之前他就已经暗中投靠,跟人家合伙做生意,帮人家出售劫掠来的赃物,又帮人家购买粮食、生铁等战略物资。

可以说,建奴的崛起,他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建奴根本就弄不到什么粮食、生铁等战略物资,也没什么钱扩张。

所以,努尔哈赤拿下沈阳之后便将其封为二等总兵,并将三贝勒阿拜之女下嫁,而其弟佟养真的孙女佟佳氏更是成为顺治的嫔妃,生下了康熙,使得佟家成了汉八旗的翘楚,地位甚至超越了很多满八旗世家。

又比如抚顺守将李永芳,此人不但率军投降努尔哈赤,还利用自己在辽东的人脉关系为努尔哈赤刺探情报,策反明军将领,甚至引建奴大军进攻沈阳和辽阳,为攻克沈阳和辽阳,甚至拿下辽东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努尔哈赤拿下沈阳之后便将其封为三等总兵,并将七贝勒阿巴泰之女下嫁,其子李延龄更是官至顺治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闽浙总督。

还有辽东有名的官宦世家之后,范文程。

这家伙更不得了,他曾祖父范锐乃是嘉靖朝兵部尚书,其十七世祖更是北宋名相范仲淹!

可以说,范家就是辽东最出名的书香门第,也是最有权势的官宦世家。

他的能力那也是相当不凡,什么进攻辽东之策,拿下蒙元诸部,出兵属国朝鲜,绕道入寇大明京畿,策反明军将领以为先锋南下等等,皆是出自他的谋划。

可以说,他就是努尔哈赤的军师,皇太极的宰辅,顺治朝的文臣之首!

这些人原本都是辽东的名门望族,他们的关系网之广,简直无法想象,所以,努尔哈赤安插在辽民中的奸细那是数不胜数。

如果将辽民迁徙到京畿地区,将辽东的匠户安排进工部在京城内的各处工厂,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还好,泰昌听了戚金的解释之后立马就警醒了。

这些辽民,绝对不能内迁!

既然如此,那孙承宗的建议就是最好的了,因为大凌河与大辽河之间的河道纵横,土地肥沃,乃是辽东最为适合载种粮食的区域,如果能收复回来,养活两百多万辽民肯定是不成问题的,而建奴的奸细只要不混进城池堡垒之中,在那种地方也很难有什么作为。

问题就是,这个时候实施堡垒推进之策,合适吗?

泰昌又不耻下问道:“戚家军,建奴此时气势正盛,而辽东边军新败,正是士气最为低落之时,此时我们实施堡垒推进,合适吗?”

戚金闻言,不由微微叹息道:“如果要说合适,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的辽东边军根本就不是建奴的对手。不过,一定要选个开战时机的话,这会儿反而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建奴刚刚侵占辽东幅员千余里的土地,肯定要分散兵力去镇压地方,要不然,很有可能整个辽东就乱套了。如果等他们整饬好地方甚至招纳更多的兵源之后我们再行堡垒推进之策,那肯定更费劲。”

这话的确有道理,如果说现在建奴的兵力是十万,那么,辽东那么大的疆域,他们最少要分兵五万以上去镇压地方,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能动用的兵力才五万,要不然后方就会大乱。

如果等他们稳定了后方,甚至招纳了五到十万新军,那可麻烦了,到时候人家最少能集结十多万甚至二十万大军,那时候就不是大明堡垒推进了,而是他们大军压境!

泰昌又沉思了一阵,随即微微点头道:“嗯,看样子只能如此了。”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斗魄星辰穿越从开荒开始农门小媳妇:随身带着APP帝凰之神医弃妃绝代宦爷盛世独宠:狼性王爷,你好坏铁血中唐红缎军的征途明朝第一弄臣末世重生之黑暗国度人在初唐:我与武曌争皇位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大秦之极品皇帝魔君霸宠:天才萌宝腹黑娘亲汉末之并州豪雄此去安都两万里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乐土之王大秦:开局祖龙先祖永乐大帝:朱标大清巨鳄破晓之征晨曦吾乃世家子红楼野心家召唤系统:从土匪开始称霸天下官居一品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穿越宁采臣1850美洲黄金大亨部落崛起从救活主角开始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烟火大唐开元内卫魂穿司马遹,地狱开局异世界三国风云之奇葩争霸秦时实践家我姐大将军,我每周刷新超能力世子请叛逆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我在大唐位极人臣指南剑三国:开局获项羽之力,武霸天下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唐之极品皇帝我只是夫子懒妃有毒大官人三杀令岳飞之血战中原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我无名小卒,苟成天下共主我在大唐开时空超市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功高震主被背刺?我自立封王!乱世帝匪大唐仵作笔记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开局穿越亡国之君,反手攻略敌国女帝侯门第一纨绔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军工:开局打造神级战机,鹰酱麻了!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权香枭婿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