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包括朱世杰自己。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是那么的单纯。火烧乾清宫,也是为了保住自家的身份地位。
至少乾清宫的一把大火,将秦朝政弹劾朱辅的奏疏给烧了。但远在南京城的秦朝政不知道,他还以为自己的弹劾奏疏石沉大海。
就因为之前的不断弹劾,使得秦朝政受到弘治皇帝下旨斥责。这使得秦朝政变得极其小心谨慎,除非有充足的把柄,他不敢再轻易上书。
这次即便是有了把柄,很显然朱辅私自开仓放粮的事弘治皇帝选择了容忍。
秦朝政就有些害怕了,他没敢再贸然上书弹劾。生怕一个弄不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殊不知,秦朝政的那份弹劾奏疏根本就没有到弘治皇帝的跟前。而是,随着朱厚照的那一把大火,化成了灰烬。
朱厚照极是乖巧,只是偶尔垂下头偷看一眼朱世杰的时候,眼神里才会透露出顽皮胡闹来。
朱厚照偷偷的跟他做着鬼脸,朱世杰却不敢回应。弘治皇帝是故意在晾着自己,朱世杰也只能杵在那里不敢随意动弹。
这很不舒服,朱世杰跪地施礼之后,弘治皇帝自始至终头都没有抬。
终于不知道过了多久,弘治皇帝这才放下了手中的笔。似乎,他在这个时候也是刚刚发现朱世杰一般:“朱世杰,你起来吧。”
朱世杰松了一口气,这才施礼站起了身。
朱厚照抬起头,求助的看着老爹一眼。凭什么朱世杰能起身,我却还得跪在这里。
弘治皇帝斜睨了他一眼:“你也起来。”
对太子,显然就没有这么客气了。不过朱厚照还是很高兴,屁颠屁颠的站了起来。
站起身的朱厚照也知道,自己闯的祸就算是过去了。此刻的他显得无比的轻松,弘治皇帝似乎也不再为太子生气。
就在不久前,顽皮胡闹的朱厚照,不知道从哪里鼓捣了几车生石灰。
这小子当真是胆大包天,竟然把几车的生石灰,都倒进了御花园的鱼池。
结果可想而知,御花园的鱼池登时开了锅,那些可怜的鱼儿,纷纷肚皮朝天被活活煮熟。
朱厚照为什么要这么做,单纯的就是因为好奇。因为刘瑾跟他说,生石灰遇水会加热沸腾。
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身居皇宫中的朱厚照却不知道。
再加上这些时日修缮皇宫,他以太子的身份从宫外弄进来两车生石灰。当时,也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要知道,西山玻璃厂的朱厚照和朱世杰合伙的。这一点人尽皆知,如今皇宫上上下下都在更换玻璃门窗。
世人都还没能弄明白玻璃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朱厚照拉来两车生石灰,谁知道是干什么用。
结果,生石灰一来他就倒进了御花园的鱼池内。
张皇后喜欢逛御花园,尤其是喜欢在凉亭旁边喂鱼。几个朱厚照这个大孝子,在宫内又做出了这样的事来。
弘治皇帝当时差点气炸了肺,可事后还仅仅是让朱厚照跪了蒲团了事。
这就使得朱厚照愈发的胆大包天,他也知道自己闯下再大的祸患,无非就是跪个蒲团而已。只要自己跪蒲团的时候,表现得足够的老实足够的后悔。让老爹觉得自己知错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朱世杰,你在西山弄得什么玻璃作坊,可是好大的名头。”弘治皇帝的这番话,不阴不阳。
朱世杰摸不着皇帝的底,只好施礼回道:“回禀陛下,臣只是想混口饭吃。这玻璃作坊,纯属意外之喜。臣久居京城总不能无所事事,且手头拮据的很。”
这话倒是不假,他朱世杰在京城这么久。身上,是没有多少钱花的。甚至于,不得不寄人篱下,暂住在定国公府上。
而这份人情也是需要还的,即便朱世杰住在定国公府是弘治皇帝的旨意。可是,远在南京城的朱辅,每次还是得备下厚礼送到定国公府上。
好在弘治皇帝并没有在这件事上和朱世杰过多的纠结,而是继续说道:“太子顽劣,朕闻他想领兵出征边关抗击鞑靼,可否是你的主意。”
弘治皇帝说这话的时候,朱厚照忍不住浑身一震。只感觉热血沸腾,恨不能插上翅膀奔赴边关,纵马畅快淋漓的杀敌。
朱世杰却知道,这是弘治皇帝在给自己挖坑:“回陛下,臣不知。且臣以为,这是太子的胡闹。太子殿下乃是国之储君,岂能轻易犯险。出征边关,纯属胡闹妄为。”
朱厚照一怔,他原本还以为朱世杰会帮着自己。结果,这王八蛋竟然这么说。
而弘治皇帝闻言,脸色则稍稍缓和了一些:“嗯,你倒是还算识得大体。朕问你,既然太子不适合领兵出征,你可有合适人选?”
朱世杰摇了摇头:“臣愚昧,不敢妄言国家大事。”
弘治皇帝没说话,他不经意间从桌子上拿起了一份奏疏,佯装打开参阅:“朕想让你,领兵出征边关,抗击鞑靼如何?”
这一下,轮到朱世杰吓了一跳。而一旁的朱厚照,则是无比的羡慕。他频频的给朱世杰使眼色,希望他能够点头答应。
谁知,朱世杰干脆利落:“回陛下,臣难堪大任。且臣对于领兵一事一窍不通,定会误国误民。”
此时的朱厚照再也忍耐不住,他站出来施礼道:“父皇,儿臣以为朱世杰乃是不二之选。”
弘治皇帝“哦”了一声:“何以见得。”
这次,轮到朱世杰频频给朱厚照使眼色。太子心里在想什么,王八蛋才去边关打仗呢。我去了边关,西山玻璃作坊怎么办,你是不是傻。
谁知朱厚照只是看了朱世杰一眼,接着又说道:“儿臣曾和朱世杰私下聊起过,朱世杰德才兼备文武双全,乃有大将之材。”
朱世杰恨得牙痒痒的,让老子去边关打仗、傻子才去。他刚要开口,谁知一旁的萧敬,竟然插了一句:“奴婢不敢妄言国事,可奴婢也听说这朱二公子文韬武略,大有乃父之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