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停靠的小码头之后,大船继续如箭一般向前而去。说起来他们几人去京城游学的时候,一路上登山玩水,好不惬意自在。如今返程回乡,每个人却都归心似箭,恨不得能推船快走上两步。
这日,天气十分晴好,海鸟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继仁书院的几人聚在船头说笑,顾九天说道:“这船若是能成为传说中的宝船,一日千里,瞬息即至,该有多好!”
吴唐闻言笑着说:“若是能插上双翅,如这海鸟一般,急速飞掠也是可以的。”
几人说说笑笑间,忽然有人提议道:“如此盛景美物,我们何不把它画下来呢?”
几人纷纷眼前一亮,都觉得是个极好的主意。几人说做就做,找了船上的帮工,为几人搬来凳子和桌子。
几人又纷纷去行囊里拿出了笔墨纸砚,身为书生,这是他们走在哪里都必要带的。如今,挥毫作画起来,竟引得船上其他客人,也纷纷探头来看。
有那大胆的,甚至还会走近了寒暄上两句,几人也不以为意,仍然专注于作画。
顾九天本来是善于画工笔画的,然而这次颜料带的委实不多,便打算一改往日之风,画一笔水墨船行图。然而,水墨者需要取船行之韵味,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所以铺好纸,研好墨之后,顾九天开始沿着船绕行,思虑如何构思画面。他认认真真观察着海天一色当中的匆匆行船,最终决定画一幅万船飞渡,水鸟伴行的水墨画。
因着构思的时间够久够仔细,故而顾九天落笔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反而速度很快。更妙的是,他这边刚刚收笔,那边船边一尾小鱼跃出水面,溅起水花点点。
顾九天心中一动,便在画面上也添上了这一笔,一时间如神龙点睛,整个画面似乎都活了起来。
他抬头四看,发现众人仍在挥毫作画,便洗干净了毛笔,静静等着。又等了一刻钟,大家也都纷纷画成停笔,几人开始四处传看大家的画作。
没一会儿,众人看到了顾九天的画作,不由得驻足观看。
吴唐忍不住赞道:“这幅画很生动活泼,颇有船行之韵,顾兄不愧是我们书院的丹青高手。”
顾九天微微一笑,这次的画,他也觉得如神来之笔,颇为满意。
众人赏完顾九天的画,又向下一幅画走去,这次的画是一幅工笔画。让人称奇的是,不但水鸟和他们乘坐的船画的纤毫逼真,甚至连船上的众人及众人的动作神情都一一跃然纸上。
这份功力引得众人惊呼不已,纷纷称奇。
这边正在热闹中,忽然有两声咳咳咳的声音传来,吴唐转头一看,立刻紧张的推了推顾九天,小声道:“夫子来了!”
其余几个同窗也纷纷肃容敛色,努力做出挺拔的姿态,生怕哪里做的不到位,被夫子批评指正。
很快,夫子慢吞吞的踱步过来,众人连忙一一行礼。苏夫子点了点头,便开始去一一观看他们的画作。
曲自心是向来不善于此道的,他一看到夫子去看自己的画作,立刻紧张的手心里捏了一把汗,然而苏夫子看了半天,只淡淡说了一句,“比例尚需调整。”
便去看下一幅画了,曲自心松了一口气,果然最终那幅工笔画被苏夫子评为了第一,顾九天的船行图被评为了第二。
然后苏夫子便赶着众人去读书去了。要知道,乡试在即,苏夫子明显对他们几人的功课抓得更紧了。
顾九天无奈的遵从夫子的命令,回到他所住的船舱里取出书卷,开始展卷苦读。
学习的时间过得飞快,船上的小帮工厂送来午饭时,顾九天还吃惊了一下,怎么可就中午了?
这次的午饭是香煎鲤鱼配大白米饭,还有一盘酸辣白菜。那鲤鱼被煎的金黄油亮,引得人胃口大开。
顾九天一边夹了一筷子鱼肉,一边想起了家中的饭菜,那时候不论是娘亲顾晚风,或者是兰姨,还有槐姨,都是做饭的好手,以至于他和妹妹顾揽月,天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吃饭。
因为每顿饭都有特别好吃的,出来之后,家里的那口滋味就越发的令人怀念。好在依现在的船行速度,他们很快就能到达太原府了,一想到很快便能见到娘亲爹爹和妹妹,以及诸多家人,顾九天心里就暖洋洋的,脸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微笑。
他第一次这么深切的感受到了思乡之情,好在之前的小码头之行,他给家里的众人都选到了合适的礼物,一想到他们看到了自己会十分高兴,拿到礼物也会十分开心,顾九天心里就十分满足。
到了傍晚,苏夫子过来一一检查了他们的功课,又给他们布置了第二天的功课,给顾九天的是,以水患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倒是不难,他们前不久才议论过这个话题,而且这也算是科考常出的题目了,顾九天不但自己之前写过,甚至还看过不少人写的绝妙文章,也听过夫子对这些文章的点评。
只是苏夫子再次给自己出这个题目,显然是想让自己写出几番新意来的。所以第二天,顾九天并未急着下笔,反而认真思索起来。
水患之危,存在已久,基本上历朝历代都面对过这个问题,也想过诸多的解决办法,然而这个问题,仍然时有发生,难以根治。
究其原因,无外乎几点。要么就是没有合适的办法。要么就是有了合适的办法,却没能很好的执行下去。
顾九天思索许久,终于铺开笔墨,就着自己的思绪一一写来。他这次所写并没有完全按照做文章的格式而来,然而,却完全都是他心中所思所想,以至于写完之后,觉得心里中郁郁之气,一抒而尽,整个人都轻松了几分。
傍晚时分将功课交给苏夫子的时候,顾九天心中还有几分忐忑,他本已做好了被苏夫子痛骂一顿的准备,然而到了此刻,仍难免几分紧张。
可是苏夫子仔细的研读了一遍之后,只是眉头微凝,沉吟片刻,却并未发一言。
这就让顾九天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他不得不出声询问道:“夫子,不知学生此论,可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望夫子明示。”
苏夫子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一双温和的眼睛望向顾九天,缓缓说道:“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然而,行万里路,却不如能亲身去做一件事。你之文章按道理文采而论,都已足够。然还缺乏实地经验,不过这并非你之过,以你之年龄,这本也是难免的,日后自然会好起来。”
顾九天公领了苏夫子的教诲,恭送夫子出门之后,便开始继续研读自己的文章。他已听出来了,夫子的意思是说他缺乏实践。
也确实如此,他毕竟没有亲自到过那些水患之地查看过,也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些关于水患的治理和维护,所思所言难免漂浮于上,难以落到实处。
不过顾九天并不着急,诚如夫子所言,时候到了火候自足,他现在要做的,无非就是沉下心来,小火慢熬。
读书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的,等顾九天回过神来的时候,他们已经站在了太原府的码头上。
因着知道是今日到达码头,顾九天和夫子等几人,都纷纷换上了一身新衣,人人看来都是风采翩翩,不见旅途的疲惫。
他们一下船,便看到学院来的马车,几人先恭恭敬敬的送苏夫子坐上马车,这才纷纷找起自己家的马车。
奈何这日在码头上迎接的人颇为众多,顾九天张望许久,才从挤挤挨挨的人群中找到自家的马车。
他连忙奔向自家的马车,然后他就见守在马车前的乐财,向马车里说了什么,然后马车里立刻探出了三颗脑袋,都笑吟吟的望向他。
顾九天心中一暖,他没想到,这次家里人一起出动来接他了,他连忙跳上马车,还不及开口,顾揽月已经先娇声说道:“哥哥,你怎么去了那么久?我给你写信,让你早点回来,你都不回来。”
顾九天无奈的笑了笑,“我也想早点回来看揽月啊。奈何跟着夫子游学,岂能由我任性妄为?”
顾揽月说道:“那哥哥下次出去的时候能不能带上我?我不想那么多天,那么多天,都见不到哥哥。”
顾九天连忙点点头:“好,下次一定带上揽月,我们全家一起出游。”
几人说说笑笑,很快回到林府,林老夫人也早就在后堂等着了,顾九天一进府门,便连忙去见过了林老夫人和林老将军。
晚上自然是一顿丰盛的洗尘宴,有热有凉,有荤有素,满满的摆了一大桌子,时隔几个月,顾九天终于再次吃到家里的滋味,觉得整颗心都安定下来了。
他觉得正是因为有家的存在,所以他才有勇气远行万里,也正是因为有家的存在,所以他才能心安一处。